黎靜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在學前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回歸生活,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探索自然世界,感受科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生活中汲取科學營養?;谶@一要求,作者在組織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時候,積極探索如何實現科學生活化教育。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從挖掘生活內容、建設生活場所、應用生活方法入手,詳細說明如何實現幼兒園的科學生活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生活教育理念;教育對策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研究傳統教育不足的過程中提出了生活教育這一概念。他批評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分裂教學和生活的做法,引導教師密切地建立教學與生活的聯系。縱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其中也已明確指出了科學教育與幼兒生活的聯系,并指導教師引導幼兒通過體驗生活,積極探索自然,發現科學現象,感知科學內容?;诖耍诮M織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時候,我積極探索了實現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一、挖掘生活化的科學教育內容
受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指導,教師在組織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時候,必須首先要弄清楚教什么,要引導孩子們學什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為解決這一問題指明了方向,嘗試打破課堂和教材的局限性,回歸生活,挖掘豐富的生活資源,實現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的豐富,同時借此帶領孩子們走進生活,探尋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從中汲取科學營養,建立正確的科學認知,為在生活中運用科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以“大米從哪里來”為例,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盡管孩子們每天都會吃大米,但是對于大米是從哪里來的、大米的種植以及生長情況是不甚了解的。在組織科學教育活動的時候,如果教師忽視幼兒的此發展特點,機械地將教材中現成的內容展現出來,很容易削弱孩子們的探究積極性,同時也無法使孩子們建立正確的認知,如此會影響科學教育活動的有效實施。針對該情況,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立足科學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的聯系,為孩子們創設了“探尋大米”主題活動,要求孩子們對自己每天吃到的大米進行描述。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直觀地展現大米的種植、生產過程,借此將孩子們帶入廣闊的生活空間里,使孩子們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建立起對大米的正確認知。同時潛移默化地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為自主地在生活中進行科學探究打下堅實基礎。
二、搭建生活化的科學教育場所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念中提出了“社會即學校”的命題。這一命題要求教師在組織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時候,打破教室和公園的限制,將兒童帶入廣闊的社會、自然天地中,開放教學環境,使孩子們在體驗與社會、自然互動的過程中,獲取認知,發展科學能力。對此,我在實施幼兒園科學生活化教育活動的時候,通常將孩子們帶入自然和家庭生活中,以自然環境、家庭環境為平臺,引導孩子們自由體驗,使他們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感知、理解,從活動中立建科學認知,提升科學學習效果。比如,在組織“花卉的四季”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將孩子們從教室里帶出來,帶領他們走進園區的花卉種植基地,引導孩子們欣賞美麗的花朵,同時由專業的工作人員,對這些花卉的名稱、種植方法等進行介紹,從而使孩子們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整體認知花卉。之后,帶領孩子們動手操作,種植花卉,使他們通過切身體驗,進一步增強對花卉種植的理解,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為體驗生活打下堅實基礎。再比如,在組織“黃豆發芽”活動的時候,我采取家園合作方式,引導孩子們回歸家庭,和家長一起泡黃豆,每天觀察黃豆的變化情況,自然而然地體驗黃豆發芽,建立對黃豆發芽的正確認知。
三、應用生活化的科學教學方式
生活教育理念的提出,旨在引導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各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使幼兒體驗多樣的科學活動,自然而然地獲取科學認知,積累科學經驗,同時提升科學探究能力,為自主體驗生活,探究科學打下堅實基礎。為了實現生活教育理念的要求,我在組織幼兒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時候,結合科學主題,為孩子們創設了科學實踐活動,驅動他們自主體驗。以“烏鴉喝水”為例,在實施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先給孩子們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烏鴉喝水的故事。生動有趣的故事,很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不少孩子在傾聽故事的時候,對烏鴉是如何喝到水的,很感興趣。對此,我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為孩子們呈現了水杯、石頭等材料,引導孩子們模仿烏鴉的做法,將石頭放到水杯中,從而觀察現象,根據水位的上升,獲取烏鴉喝水的道理。
四、結語
總之,在實施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立足該教育領域與幼兒生活的聯系,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為孩子們呈現生活資源,創設生活環境,指導孩子們體驗科學實驗,使孩子們在經歷生活中,獲取科學認知,積累生活經驗,提升科學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同評.小學科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8(28).
[2]黃曉紅.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