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認知障礙發病率。2016年我國學者對貴州省離退休干部進行的認知情況調研顯示,堅持寫日記的老人,患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幾率更低。寫日記是對記憶的強化,遣詞造句的過程中,思維得到很好的鍛煉。
增加晚年幸福指數。研究顯示,人的幸福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至五六十歲時最低;之后,幸福感又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高,80歲人群的幸福感甚至超過20歲人群。這就是著名的“幸福感U曲線”現象。人在晚年時,會變得更豁達從容,對生活的感悟也更豐富,可以通過寫作記錄自己的“夕陽紅”。
日記到底怎么寫?建議老年朋友每天在早起或入睡前完成。已經出現反應遲鈍、健忘的老人最好選擇早晨寫日記,回憶昨天的事,以增強記憶力、思考力。日記內容可以是一期特別好看的電視節目,也可以是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如果日記較短,可以用毛筆來寫,同時鍛煉書法功力。寫完后,如果感覺不錯,可以念給家人聽。就算發生不愉快的事,只要安靜地寫下來,反過來再去讀時,負面情緒往往會被消解很多。
除了記錄心情和感悟,老人也可以寫“健康日記”,每天記錄自己的身體狀態。老人可在健康日記里寫下自己的病史,記錄異常狀況,比如身體特定部位反復疼痛、某個體位時出現不適、對藥物的不良反應等。健康日記會讓老人對自身健康狀況有更詳細的把握,也為醫生診斷疾病提供重要參考。
應酬、聚會、懶得做飯……如今,下館子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事。不過美味背后,卻藏著健康隱患,比如油、鹽、糖攝入超標,久而久之容易導致肥胖、高血壓,還會誘發糖尿病、腦卒中。對此,美國營養學家披露了餐館飯菜的營養狀況,并給大家提出外出就餐建議。
塔夫茨大學弗里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研究人員分析了2003—2016年“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中3.5萬名美國成年人的飲食選擇,通過分析膳食中的特定食物和營養成分,評估食物的質量。結果發現,人們攝入的20%熱量來自各類餐館,一餐攝入的脂肪和鈉,超過全天推薦攝入量,其中約70%的食物質量很差,約50%的食物營養價值不達標。
研究作者、塔夫茨大學弗里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院長莫扎法里恩博士表示,在外就餐的最大問題是食物中的健康成分太少。建議大家點菜時不僅要注意葷素和色彩搭配,也要注意烹飪方式的搭配,盡量少吃高鹽食品;充分研究菜單,不要被“超值套餐”吸引,抵住服務員賣力推銷的“誘惑”;主動要求餐館少放鹽,盡量少點煎炸食物,避開麻辣口味的菜肴,多選擇清淡少油的菜;菜品中可選些日常飲食中比較缺乏的食物,比如全谷物、魚類、海鮮、豆類等;吃不了千萬別硬撐,可以打包。
莫扎法里恩強調,顧客是否吃得健康離不開政府和餐館的努力。政府可制定獎勵政策,鼓勵餐館為顧客提供更健康的飲食選擇,在菜單上標明熱量,做菜時控制鹽、糖、油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