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因為車禍或外傷的增多,很多人都會遭遇頭面部、四肢等外露部位的傷口,雖然經過治療能夠愈合,但是傷后遺留的疤痕卻很難輕易抹去,由此也給患者帶來了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困擾。而隨著整形醫學的不斷發展,無論是燒傷、燙傷、創傷、手術外傷等遺留的疤痕都有了新的修復可能。不過,如何修復疤痕還需要“量體裁衣”,即根據患者不同的體質和不同的疤痕類型,制定個性化的“祛疤”方案。
凹陷性瘢痕,是皮膚真皮層及皮下組織缺損而造成的傷疤。痤瘡、手術、外傷、感染、水痘等是其常見原因,這些病因導致皮膚真皮層及皮下組織缺損,而在隨后的愈合過程中,因為膠原蛋白、彈力蛋白的缺失則會留下凹陷性疤痕。臨床上常見的凹陷性疤痕往往小如針孔、米粒或黃豆,呈坑狀,凹陷于皮膚表面。
機械皮膚磨削術對凹陷性瘢痕具有較好的療效,即是通過電轉磨頭來磨削疤痕。優點是針對性強、速度快、治療次數少,非常適用于大面積疤痕及色素沉著。如果手術所選磨頭和磨具適當、施術者經驗豐富,一般經1~2次磨削術后,即可獲得滿意的療效。
此外,還可通過激光擦皮法來撫平凹陷性疤痕。這種治療方法其實是通過二氧化碳激光器來打磨皮膚。與普通擦皮法不同,激光擦皮是一種相對來說不會出血的皮膚磨光方法。同時,在激光治療期間,還推薦搭配果酸治療及左旋C導入。脈沖激光對于疤痕產生的色斑具有很好的改善的效果,特別是紅色斑,這是因為脈沖光本來就具有消除微血管的功能。由于微血管在皮膚中的增生深度不一,所以從治療上來說,做一次就會淡一次。
平坦性疤痕多呈片狀分布于正常皮膚中,表面平坦,有色素差異,常由燙傷、燒傷、切割傷等引起。可選用切除術或“Z”形成形術,切除時表皮不縫線或應用生物膠粘合切口,或直接選用激光磨削術改善外觀顏色。
如果皮膚損傷愈合后,瘢痕仍繼續增殖,就可能發展成為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多凸出于皮膚表面、形狀不規則,高低不平、潮紅充血、質地實韌,還常常會伴有灼痛和瘙癢感,于環境溫度增高、情緒激動或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時癥狀加劇。增生性瘢痕好發于損傷深度僅及真皮的創傷,如深Ⅱ度燒傷后供皮區創面等,偶爾也見于較深的創傷和手術切口。這類瘢痕通常在6個月后開始消退,部分患者的瘢痕在兩年后才呈穩定狀態。
一旦發生增生性瘢痕,除了等待瘢痕自然萎縮,以往采用的一些療法都各有欠缺。如加壓療法,雖然無痛,但效果微弱;藥物注射療法,有一定療效,但疼痛難忍且副作用多,停藥數月后還可能復發;硅凝膠補貼療法,雖然無痛,但效果不能持久。目前,臨床上較為理想的療法還是首推激光皮膚磨削術,對手術后、外傷、燒傷造成的增生性瘢痕,或是痤瘡性瘢痕,都比較適用。
相對于增生性瘢痕,攣縮性疤痕往往更令人頭痛。這是一種廣泛軟組織缺損而未進行修復,疤痕愈合后留下的攣縮畸形,常見于肢體Ⅲ度燒傷沒有進行早期修復的后遺癥。另外,如皮膚撕脫傷、廣泛皮下蜂窩組織炎癥及其他原因造成肢體大范圍皮膚、皮下組織壞死的疾病,也可造成疤痕攣縮畸形。如果攣縮性瘢痕得不到及時的根治,很可能會進而造成深部組織的繼發性攣縮畸形。由于疤痕攣縮、肢體缺少活動,特別是在肘關節附近,很容易就會發生異位骨化癥,進一步加重肢體的功能障礙,直至關節強直畸形。因此,攣縮性疤痕的治療宜在早期進行。
手術仍是目前治療攣縮性瘢痕的主要手段。手術中,一般會經與攣縮縱軸相垂直的切口起始松解,循瘢痕和正常組織的分層層次逐步進行剝離,隨見創面不斷擴大,直至攣縮完全解除。雖然手術應盡早進行,但卻必須等到瘢痕完全穩定、進入成熟階段、基底松動之后。過早手術,正常解剖層次由于瘢痕粘連,往往不甚清晰,易發生誤傷,且出血也較多。不過,在等待手術期間,如為四肢關節部位的攣縮性瘢痕,一般醫生也會指導患者進行積極的功能活動鍛煉,以防瘢痕的粘連。
瘢痕疙瘩是以具有持續性強大增生力為特點的瘢痕,實質上也是皮膚的一種纖維組織腫瘤。其在臨床上多表現為不規則的肥厚性贅生物,多呈粉紅色,隆起于皮膚表面,呈蟹足狀生長,常有癢、痛、針刺感。瘢痕疙瘩多繼發于各種外傷后,如機器軋傷、化學燙傷、燒傷等,也常繼發于剖宮產、穿耳孔后。瘢痕疙瘩的病程一般比較長,多持續增大,無自行萎縮消退的傾向。其最易出現在前胸、頜頸部、耳朵、肩部及上臂等部位,有特定部位多發傾向,可以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同時出現。通過顯微鏡下觀察,還能見到多處幼稚成纖維細胞的增生,膠原纖維透明樣變明顯、粗大、排列紊亂,并有豐富的黏液性基質。
需要注意的是,瘢痕疙瘩不僅會影響美觀,還可能發生破潰從而引致癌變,因此需要積極治療。但其病因卻迄今不明,一般認為其發病機制是成纖維細胞瘋狂增殖所致。而由于病因的不明確,也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通過加壓療法、藥物治療等多無效,單一手術切除后也容易復發,且較原有瘢痕范圍更大,故目前主張以手術為主的綜合“三聯療法”。
所謂“三聯療法”,即是首先用最新的先進技術進行激光皮膚磨削術,用電腦控制磨削深度和皮膚的光滑程度(如果有攣縮,則必須首先施行松解術)。等到徹底祛除瘢痕疙瘩后,再進行32P敷貼治療,科學地把握敷貼的時機、劑量和次數,大幅度減少成纖維細胞的數量,從而減少膠原纖維的合成,使瘢痕內微血管擴張,內皮細胞腫脹而逐漸閉塞,瘢痕變平變軟。在創傷愈合的炎癥期、增生期和重塑期,每隔一段時間再敷貼一次,以此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有效防止瘢痕疙瘩的復發。激光術后還應加強營養康復,建議選擇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如雞蛋、瘦肉、牛奶、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加抵抗力,促進創面愈合。同時,忌食辛辣和易過敏食物,如辣椒、海鮮等。
此外,目前化妝品市場上打著“疤痕修復”“美容祛疤”旗號的護膚產品不勝枚舉,這些產品是否有效呢?對此,筆者認為,這些化妝品所含的精華成分至多只能對顏色較深的疤痕進行部分淡化,但是對于凸起的疤痕想要“撫平”卻是無能為力,更不可能從根本上達到祛疤的目的。建議對于一些創面較大或組織浸潤較深的疤痕,患者還是應該等到疤痕完全成熟后,求助整形外科醫師進行專業的手術修復。
專家簡介
周志鋼 副主任醫師。集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于一身,長期從事各類瘢痕綜合治療的基礎和臨床應用研究,在整形修復重建、先天性畸形修復、顯微外科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在各類瘢痕的綜合治療方面有較深的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