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惺 黃波 吳星辰
【摘? 要】本文立足于幼兒園教學的真實情況,從“制定良好作息,養成幼兒午睡習慣”“講述睡眠故事,創設幼兒午睡情景”“設立獎勵機制,培養幼兒午睡自覺”三個方面出發,對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午睡習慣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午睡習慣;生活作息;睡眠故事;獎勵機制
3~4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的午休有助于孩子們調節學習壓力。在以往的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忽略對孩子午睡質量的監督把控,造成孩子們沒有充分的午休,在下午的課程學習中失去精神活力。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對幼兒的午睡活動時間有明確的標識,午休既可以消除幼兒在上午緊張學習后的緊繃狀態并緩解疲累,又能提高幼兒下午的學習效率,對提升幼兒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與思維發展相對比較薄弱,幼兒教師應針對該年齡幼兒的發展變化,結合幼兒天性,選擇適合其年齡段的午睡引導,貼近幼兒生活,助力孩子未來生活與發展的全面進步。
一、制定良好作息,養成幼兒午睡習慣
午睡是幼兒園小班孩子生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幼兒午休情況報告》中可見,優質的午休有助于孩子們分散學習壓力、使大腦可以充分休息,這對提升孩子們的成長發育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小班幼兒多為3~4歲,這正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高峰期,教師引導孩子們養成午睡習慣,能夠使剛入園的小朋友有充分的時間適應新的環境,從而精力充沛地度過幼兒園生活,提升自身的身心健康。教師可以從幼兒園的生活規律做起,可以為孩子們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促使孩子養成正確的生物鐘,從而使幼兒們自覺地進行午睡,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所謂生物鐘,就是指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內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所決定,同時在養成良好作息的過程中要長期堅持。因此,午睡的習慣教師也應普及給家長,實行家園共育理念,讓家長充當家庭教育的教師,引導孩子們在家庭中堅持貫徹落實午休的行動,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幼兒們形成自身的生物鐘,在固定時間會產生午睡的意愿,全面提升幼兒的生活質量。
二、講述睡眠故事,創設幼兒午睡情景
穩定的睡眠情緒能夠幫助幼兒迅速地進入睡眠狀態,教師引導幼兒在午睡之前平靜自己的內心,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小故事,創建良好的午睡情景,引導孩子們在寧靜的氛圍中,進入午休的深度睡眠。因此在故事選擇中,幼兒教師應擇取一些內容平緩的小故事,比如《聽好話的烏鴉》這一故事,教師可以溫聲朗讀道:“這年冬天,天氣寒冷,這可苦壞了烏鴉。在森林里,大雪埋沒了一切,想找點兒吃的比登天還難?!边@樣的故事篇幅較短,更適合作為午休讀物,幼兒園小班學生好奇心較強,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并不利于幼兒平靜內心、進入午休睡眠狀態。因此,教師在創設幼兒午睡情景時,應主張“輕輕走、輕輕說、輕輕放”,讓孩子們在輕柔的語氣中逐漸萌生午睡的念頭,教師優美的故事語言,舒緩的故事情節,能把幼兒帶進甜蜜的夢鄉,既能增加孩子們知識攝取量,又能拉近幼兒和教師的距離,形成良好的午休氛圍。
三、設立獎勵機制,培養幼兒午睡自覺
小班幼兒是3~4歲的孩子剛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一方面,他們不免帶有一些嬰兒的“痕跡”;另一方面,由于幼兒身心發展迅速,他們又開始具有幼兒期的顯著特點,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十分突出,因此,在午休安排中應當以獎勵機制為主,引導孩子自覺地進行午休。如教師可以在幼兒班級開展午休評判,在規則表格中羅列午休細則,如自覺睡覺累計一分,午休之后放好小被子累計一分,午休過程中不吵鬧累計一分等,教師給表現特別好的小朋友獎勵糖果,或者貼紅心或者是五角星以資鼓勵。此外,教師還可以以一個月為間隔評選“午休之星”,這位“午休模范”可以獲得教師的小禮物。當然對于沒有得到糖果獎勵的小朋友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在下一次按時午休也會得到糖果獎勵,這樣既不會挫傷孩子幼小的內心,又能在獎勵機制下引導孩子自覺地向優秀代表進行學習,實現全身心地投入集體生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小班幼兒良好午睡習慣是十分必要的。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提升,社會各界對于幼兒的教學要求也逐步提升。因此,對于幼兒園小班教學中,要以鼓勵為主,引導孩子們逐漸認識到午睡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應設計形式多樣的午睡引導,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午睡,全面提升孩子自身的身體素質。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持續關注“培養小班幼兒良好午睡習慣有效策略”這一課題,不斷總結分析在小班幼兒教學中將會遇到的各種難題,開發更有意義的小班幼兒午睡引導方式,旨在為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溫德爾瑪.小班幼兒午睡常規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22).
[2]朱秋月.在午睡的天空中放飛成長的夢想——對幼兒園午睡問題的研究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5(89).
[3]李宏玉.幼兒良好午睡習慣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