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偉剛
【摘? 要】習慣在人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身心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如何從幼兒時期抓起,加強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進而為其之后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是教師關注的話題。基于此,本文就此為論題,針對在幼兒教學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和策略進行闡述,以期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幼兒;生活習慣;教師素質;激勵教育;多種活動
良好生活習慣以及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能夠有效提升人們健康生活的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和面臨在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壓力,從而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挑戰。對于幼兒,他們處于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因而注重對這一時期幼兒的生活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會使幼兒終身受益。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將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作為重要目標貫徹于教學始終,使幼兒在成長初期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自主生活的能力,為實現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提升教師素質,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教師作為幼兒行為的引導者以及學前教育的直接施加者,其素質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前教育的教學效果。在貫徹以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學時,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注重自身素質和素養的提升,通過以身作則的形式讓幼兒認識并學習到規范的行為舉止;以親身示范、言傳身教的形式來感染和教育幼兒,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及生活能力的培養,從而對幼兒身體素質的提升及良好品德的塑造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教師首先應不斷學習與學前教育有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教育管理理念,在充分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心理特征的前提下設計幼兒生活教育教學。還要注重自身教育技能的培養和提升,從而更好地創設幼兒教學環境,組織并開展活動以及做好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工作等。還應注重自身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使幼兒能夠了解并學習到正確的接人待物的方式,如何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此,便將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幼兒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對實現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以及生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采用激勵教育,提升幼兒行為規范
幼兒身心發展雖尚未完全成熟,但是對于教師的教育和教導卻有一定的認知。有時教師采用嚴厲訓誡、批評式的教育方式開展幼兒教學,能夠讓幼兒對教師的威嚴產生恐懼感,從而在教師的威嚴下遵守規矩,但是卻很容易磨滅幼兒的天性并使幼兒喪失信心。教師應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出發,采用激勵與嚴格教育并行的方式開展學前教育,在采用有效引導與積極鼓勵教育模式的同時,針對一些比較調皮、淘氣的幼兒實施嚴格教育,但要注意教育方式與語言的運用,在保護幼兒自尊的前提下,使幼兒充分認識遵守規矩的重要性,從而使學前教育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師應通過循循善誘的形式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比如在幼兒一日活動的不同時間段和不同場合提出相應要求:吃午飯時鼓勵并要求幼兒盡量將自己盤中的飯菜吃完,并在吃完之后自己動手將餐具放到指定位置;午睡時要盡快躺到自己的床位上,不能亂喊亂叫、大聲喧嘩,同時對保持安靜、遵守紀律的幼兒提出表揚,對于不聽話的幼兒,教師可以采用相對嚴厲且恰當的方式進行教育,使幼兒在認識自己錯誤的同時,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被傷害。通過采用激勵式的教育方式開展幼兒教學,增強幼兒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在提升幼兒行為規范以及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形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開展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習慣形成
幼兒所處特殊的年齡階段決定了傳統以灌輸式為主的教育模式對他們是極其不適宜的。在開展以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為目標的幼兒教學時,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框架的束縛,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出發,借助多樣化活動的開展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能力的形成,從而充分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在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下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例如,為了培養幼兒文明進餐的生活習慣,教師可以借助幼兒喜愛的游戲活動開展教學。比如設置“自助餐廳”游戲,,教師可以將午餐所吃的食物擺放在取食區域,讓幼兒按照自助餐正確的取餐流程進餐,如在取餐時不插隊、不擁擠,在用餐時不能大聲喧嘩,用完餐之后自覺清理殘渣并整齊擺放餐具等,教師還可通過觀察的形式評選出“文明顧客”,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如此,通過多樣化游戲活動的開展,將生活教育內容以幼兒喜愛的方式呈現出來,既促進了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和發展,又促進了學前教育質量的改進和提升。
四、結語
總之,良好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形成對幼兒來說意義重大。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的采用促進這一目標實現,為實現幼兒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李秀娟.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J].求知導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