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艷
【摘? 要】本活動為大班科學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能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嘗試用一些數學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當孩子們在戶外活動中產生了對大樹的粗細探究興趣后,我根據幼兒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嘗試通過自然測量解決自己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科學;測量;大樹
在我們幼兒園旁邊有一片美麗的大草坪,草坪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樹,當我們進行戶外活動時,孩子們總是喜歡抱抱它們、摸摸它們,時不時有孩子冒出一句“我的樹最粗”……還有的小朋友嘗試用自己的小手量量樹有多粗,到底哪棵樹更粗呢?我們需要借助什么工具才能幫我們找出最粗的大樹呢?
發現了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后,我便抓住了這一契機,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我給大樹量一量》。本活動旨在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積極動腦,相互合作,尋找合適的測量工具為大樹量腰圍,通過同伴合作進行測量、記錄等活動,了解工具的不同用途。
一、觀察樹木,了解樹的不同
(一)摸一摸、看一看,了解樹的特點
教師:小朋友們,請你說說你最喜歡哪棵樹?
教師:請你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說說你發現了這些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幼兒說出樹的粗細不同)
小結:大草坪上有很多樹,有銀杏樹、有梅樹、有香樟樹,它們有不同的名稱,也有不同的特點,有的開花、有的不開花;有的葉子大、有的葉子小;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細。
二、集體討論,尋找測量樹干粗細合適的工具
(一)討論并介紹測量的方法
教師:草坪上有這么多樹朋友,我們怎么知道哪棵樹粗一些,哪棵樹細一些呢?
(引導幼兒說出不同的測量方法,如目測、環手抱、用工具等方式)
教師:今天我們準備了一些工具,比如直尺、卷尺、不同長度的繩子、毛線、毛茛等,小朋友們可以選擇這些工具,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量一量樹的粗細。
(二)幼兒嘗試并交流測量結果
教師: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測量樹的粗細呢?用到了什么工具、什么方法進行測量呢?
教師:在測量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小結:因為樹干是環形的,想要知道樹的粗細可以用比較軟的工具測量,比如軟的繩子、卷尺、毛茛等,直尺、鉛筆只能量直直的東西。
三、學習基本的測量方法,小組合作再次測量
(一)介紹測量方法
教師:小朋友知道如何測量嗎?
小結:首先捏住繩子的一頭(起點),然后將繩子繞樹干一圈,將起點和終點對齊,最后在終點處用馬克筆做好標記,這樣測量就完成了。
(二)合作測量,找出最粗的樹
教師:接下來三人一組合作測量,在進行測量時要做好分工;測量結束后將小組號碼牌掛在樹上,表示這棵樹已經完成測量。完成測量的小組可以進行比較,哪根繩子長就表示哪棵樹更粗。
四、用鉛筆進行二次測量,嘗試用精準的數學記錄結果
(一)介紹鉛筆測量的方法
教師: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最粗的樹,它到底有多粗?我們可以用數字表示嗎?
教師:我們需要用到另一樣工具——鉛筆,我們再次用鉛筆測量繩子的長度,首先將鉛筆放在繩子的起點,在鉛筆的末端做好記號,用首尾連接的方式繼續測量,直至繩子的重點,最后將數到的數量記錄在記錄表中。
(二)小組合作測量并記錄
(三)分享測量結果
教師:小朋友們,大家的測量記錄單都在這里,我們一起找一找最粗的樹是哪一組的?它是幾支鉛筆的長度呢?
小結:繩子測量的方式讓我們找到了最粗的樹,但是要知道這棵樹到底有多粗,我們還需要用到鉛筆或者尺子繼續測量,測量的結果可以用數字表示,數字越大,樹就越粗。這樣的結果大家看起來更加簡便和明確,所以合理地運用工具很重要哦。
參考文獻:
[1]張新萍.大班數學活動:《量一量有多長》[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5(3).
[2]王怡.從《測量大樹》看科學探究活動中材料提供的有效性[J].幼教博覽,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