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紅
【摘? 要】民間藝術環境的創設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活動室的墻面環境是幼兒園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加強對墻面環境創設的重視,盡可能地給幼兒提供自主發揮、自我鍛煉的空間與機會,使幼兒根據以往的經驗并憑借自己的努力,動手布置出具有文化氛圍的墻面,以此來鍛煉幼兒的自主能力,使幼兒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班幼兒;民間藝術環境;創設實踐
目前,在小班幼兒民間藝術環境的創設與實踐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大部分教師依舊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和限制,采取死板、專制的教學手段,過于突出自身的制作和布置,而忽略幼兒的主體體驗和個人發展,未能給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空間和機會,抑制了幼兒綜合能力的有效發展。
一、環境創設與民間風俗進行有效結合,動手布置有文化氛圍的墻面
在創設幼兒園民間藝術環境時,教師一定要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愛好出發,結合各地的民間風俗或文化特色的作品來引起幼兒的關注和好奇,讓幼兒逐漸喜歡上充滿民間文化氣息的作品,從而萌生動手布置環境的意愿,極大地激發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將環境創設與民間風俗有效地結合到一起,力求給幼兒的視覺帶去初步的沖擊,便于幼兒以更高的熱情投入接下來的墻面環境布置中去,促進幼兒情感體驗的進一步發展。例如,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幼兒展示了過元宵節賞燈、猜謎時的場景,給幼兒的多種感官帶去刺激,形色各異的燈籠讓幼兒的眼前一亮,并引起了幼兒內心的關注;其次,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一個燈籠圖案,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在上面畫畫,然后再進行展示;最后,引領幼兒將自己做好的“燈籠畫”懸掛在墻面上,裝點節日氛圍,真正地將民間風俗文化融入了民間藝術環境的創設中,有利于使幼兒受到文化氛圍的深刻感染。
二、開展班級主題活動創設主題墻環境,培養幼兒想象力和筆墨表現力
主題墻環境創設不僅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愉快的“視覺場所”,而且還可以促進幼兒與班級環境多向互動,努力構建一個豐富的“學習場所”。教師要以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為線索,根據主題的需要引領幼兒參與主題墻環境的創設,要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便于幼兒根據以往的經驗對主題墻展開自主地建構和裝飾,有利于幼兒深入了解民間藝術的豐富內涵。因此,教師要適當開展班級主題活動,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嘗試利用不同的筆墨設計主題墻的造型,體驗筆墨的情趣,從而發展他們的筆墨表現力。例如,教師首先引導幼兒欣賞中國水墨畫名畫作品,使幼兒在仔細觀賞的過程中感受到水墨畫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水墨畫的興趣;其次,教師鼓勵幼兒嘗試進行練習,指導幼兒開動腦筋用提前準備的筆、墨、宣紙畫一幅水墨畫,可以加入幼兒的想象成分,用筆墨表現幼兒所喜歡的小動物如:熊貓、老虎、長頸鹿等等,在此過程中能夠發展他們的筆墨表現力和想象力。最后,為幼兒的水墨畫配上邊框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并將作品整齊地展示在主題墻上,讓主題墻環境更加豐富。
三、創建特色藝術區域,激發藝術活力,深入挖掘幼兒民間藝術潛能
區域活動是學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自主活動的形式,創建具有特色的藝術區域對于增強幼兒的愉悅體驗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特點來創建具有民間藝術特色的區域環境,向幼兒呈現豐富的民間藝術,以此激發幼兒的藝術活力,使幼兒能夠自愿地參與區域活動。此外,教師還要抓住恰當的時機,引領幼兒去感受民間藝術的美,并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這種美,從而深入地挖掘幼兒內部的民間藝術潛能。例如,教師以“國粹——京劇藝術”為中心,給幼兒創建了“京劇臉譜”的自主區域活動。首先,用投影向幼兒介紹了京劇臉譜藝術,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便于幼兒進行理解和感知,使幼兒準確地把握不同的顏色所代表的含義;其次,引導幼兒根據京劇臉譜的總體特征進行繪畫,可以選擇形式較為簡單的橡皮泥、涂色等形式來進行表現,使幼兒的藝術活力得到充分的激發;最后,將幼兒的繪畫作品張貼在班級墻壁上,使幼兒在具有特色的藝術環境里受到熏陶,進一步挖掘他們的民間藝術潛能。
四、結語
教師要遵循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充分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原有的認知水平,盡可能地將民間藝術環境創設與民間風俗進行有效結合,引領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特定的民俗或節日來動手布置墻面環境,以此來增強幼兒的自主意識,適當地開展班級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參與主題墻環境的創設,使他們的想象力和筆墨表現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常暢.幼兒園活動室墻面環境創設現狀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