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成敏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含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臨床上以后者居多。妊娠合并糖尿病會不同程度增加母胎相關疾病發生的風險,如自發性流產、胎兒畸形、子癇前期、新生兒腦病、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同時還會增加新生兒遠期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所以要提高重視程度。建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咨詢產科醫生后制定孕期管理計劃,通過調整飲食、加強運動來控制血糖,必要時進行藥物治療。
無論任何疾病,飲食調養都是非常重要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也不例外,所以要制定健康的飲食計劃,原則是既能保證母嬰所需的營養,維持孕期正常的體重增長,又能將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具體做法包括:1.營養素配比合理,碳水化合物占50%~60%,首選升糖指數低的粗糧,如蕎麥、玉米面、薯類和雜豆;蛋白質占20%~25%,應選優質蛋白,如魚、肉、蛋、牛奶和豆制品;脂肪占25%~30%,油選用植物油,以少量的核桃、杏仁等堅果類食物加餐;同時每日補充鈣劑 1~1.2克、鐵劑15微克及維生素等微量元素。2.嚴格遵守營養師建議的一天應當攝入的食物總量,不隨便增減,可以少食多餐,不能暴飲暴食。3.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少吃煎炸的食品和甜食。水果可適量吃,但是在攝入碳水化合物總量不變的前提條件下,作為加餐來食用。4.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膳食纖維能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但要避免與鈣劑、鐵劑等同時攝入。
在妊娠期患上糖尿病,就要進行適量運動,以增強胰島素轉運血糖的能力,從而提高骨骼肌中血糖的利用率,加快血糖向肌糖原轉換的速度,降低胰島素的抵抗。醫生會根據孕婦的體重為其制定個體化運動方案,包括散步、有氧運動、孕婦體操、小重量的上肢訓練等項目。
運動時需注意:1.強度一般為中等強度,即有輕度出汗,肌肉有略微酸脹的感覺。2.以餐后1小時進行運動為宜,不可過長,一般20~30分鐘比較合適,避免發生低血糖。3.頻率以每周3~5次有氧鍛煉為宜。4.運動前后要注意有無子宮收縮、胎動頻率改變及有無陰道流液等。 5.心臟病、肺部疾病、糖尿病重癥、妊高征、先兆早產、前置胎盤等孕婦不適合運動。
當飲食與運動治療不足以維持正常血糖水平時,需啟用藥物療法。藥物療法主要包括注射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口服降糖藥用得較多的是二甲雙胍與格列本脲,但二甲雙胍和格列本脲均可透過胎盤,且由于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胎兒的影響尚無定論,缺乏長期安全性的證據,因此藥物治療推薦首選胰島素。
在早孕期,胰島素的需求量隨孕周進展不斷升高,在9~16周時降低;而在16周后胰島素抵抗逐漸升高,應每周提高5%的胰島素用量;直至晚孕期,胰島素用量相比于早孕期約提高一倍。因此基于妊娠的生理特殊性,在使用胰島素降糖時,孕婦應相對頻繁地進行血糖自我監測,尤其是合并1型糖尿病者,更應積極預防低血糖的發生。針對妊娠合并糖尿病者胰島素的使用劑量,不推薦提供任何籠統的單一方案,建議根據孕婦個體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為,餐前及餐后2小時分別≤5.3 mmol/L和6.7mmol/L。
臨床發現,年齡大于35歲、妊娠前超重或肥胖、家族糖尿病史、糖耐量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和/或分娩過巨大兒等病史的人,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發人群。具有這些危險因素的女性在懷孕之前應該加強其相關知識的了解,如果體重過高還需要先進行減重,做好孕前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