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可衛 袁子君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逐步模糊勞動力流動界限的大背景下,勞工標準作為國家間經貿往來的必談條款之一也逐步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國際勞工標準作為風向標,在新的國際經濟發展環境下,也被賦予了新的作用。本文立足于經濟全球化大背景,將國際環境與我國國內貿易投資發展相結合,從國際認可程度、國際勞工標準自身演變及發展三個角度,對國際勞工標準的發展趨勢做出合理的分析與預測。
[關鍵詞] 國際勞工標準 發展趨勢 對外貿易 國際投資
勞工標準自20世紀末制定,初衷是為了保障世界勞工的基本權益,所體現的是發達國家對于人權保護的價值取向。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貿易自由推動著發展中國家的躍進。發達國家以勞工壁壘限制發展中國家貿易發展的方式已被逐步接受、認可,成為世界性的貿易規范。同時,“一帶一路”等區域投資倡議也進一步推動了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發展。在世界貿易、投資模式洗牌的背景下,國際勞工標準作為國家間貿易、投資協定中勞工條款的風向標,也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的發展、完善。
1? 國際認可程度提高
國際勞工標準將會在世界范圍內被普遍接受并實施,是國際勞工標準發展的基本趨勢。其必然性可歸結為三點:
第一,國家間的利益制衡。自1998年6月國際勞工標準制定以來,其所體現的是發達國家對于勞工保護的價值取向。伴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國際勞工標準逐漸演化為發達國家間用以平衡貿易所得的工具。到如今,這一工具不僅限于發達國家間,已經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蔓延。無論是發達國家為了抑制發展中國家的比較優勢,還是發展中國家間的利益博弈,都將推動國際勞工標準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國家中的普及。
第二,經濟全球化推動。不難看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勞動力的跨國界流動將成常態,在國際貿易這一催化劑的作用下,國際勞工標準將會越來越普及。
第三,人道精神驅使。國際勞工標準的制定初衷是保障世界勞工的基本權益,無論在貿易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所附帶的政治經濟色彩有多么濃重,標準制定的出發點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那么,當資本和勞動力的流動已經打破國界,相應的標準所附帶的人道精神也應當被廣泛傳播。特別是隨著標準的國際認可度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國際勞工標準的認可隊伍,這也將帶動剩余國家的自主加入,產生良性循環。
2? 逐步發展成為超國家的協調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前身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該協定是由多國政府締結的國際性多邊協定,其中對貿易規則及關稅做出了相應的規定。關貿總協定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內瓦簽訂,并于1948年1月1日開始臨時適用。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以及協議的逐步完善,世界貿易組織于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并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世貿組織所涵蓋的貿易種類較關稅總協定來說更為豐富,除去關稅總協定涉及的商品貿易外,世貿組織還涵蓋服務及知識產權貿易。
比照世貿組織,隨著國際勞工標準被普遍認可,勞工標準不再只是發達國家意志主導的產物。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擔任常任理事國,參與國際勞工標準的制定、修改。使國際勞工標準在各個方面加以完善,朝著世界性組織的方向發展。逐步發展成為完善的、超國家的獨立性組織,用以協調世界貿易中的勞工問題。以保障世界勞工基本權益、促進勞工無國界流動、最大化勞資和諧為宗旨。
與國際勞工組織促進充分就業和提高生活水平;促進勞資雙方合作;擴大社會保障措施;保護工人生活與健康的宗旨不同,超國家的協調組織更多的在于協調完善勞工標準,用以解決國家間貿易的勞工糾紛,從而保障勞資雙方利益的最大化。在貿易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磨合完善,從而探索出一套系統完善的國際勞工標準。
3? 標準更加細化
現存的國際勞工標準由八項核心勞工標準組成,分別是:第29號《強迫勞動公約》(1930);第87號《結社自由和保護組織權利公約》(1948);第98號《組織和集體談判權利公約》(1949);第100號《同工同酬公約》(1951);第105號《廢除強迫勞動公約》(1957);第111號《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1958);第138號《最低就業年齡公約》(1973);第182號《最惡劣形式童工勞動公約》(1999)。以我國為例,我國現在通過的核心勞工標準共4項。部分核心標準并不適合我國國情。這是由于國際勞工標準的主要受眾國是發達國家,隨著發展中國家甚至是新興國家的加入,標準不可能適合所有國家的國情。
在經濟性勞工標準方面并未存在詳盡的標準,多是根據國家各自的勞動法而定。事實證明,在國家間進行貿易的過程中,首先產生的分歧點多在于勞工待遇方面,即經濟性勞工標準。而政治性勞工標準所產生的影響往往稍顯其次,且多附帶一定的政治色彩。
那么,綜合國家文化、宗教、教育程度、經濟發展程度、貿易對象國國情等等因素,對國際勞工標準進行更加細化、詳盡、全面的改善,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更加細化完善的國際勞工標準能夠充分發揮作為勞工保護以及貿易制衡的工具,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加能夠協調國家間的利益分配,促進勞動力全球化,以及全球貿易體系的發展。
4? 實施方式靈活多元
國際勞工組織成員國共187個,幾乎囊括了世界上90%的國家。但通過國際勞工標準的國家確在少數。確實,統一的國際勞工標準無法滿足多元的國家需求。每個國家或者是地區,有其特定的歷史人文背景,也有其獨立的經濟發展軌跡。在細化完善的勞工標準成型之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允許特定的國家勞工標準在不同類型國家實施的過程中,根據國家實際經濟發展、歷史文化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調整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但能夠加速國家和地區通過國際勞工標準的步伐,更加能夠在靈活多元的實施過程中探索勞工標準的完善方向,更快、更好地發展國際勞工標準。
5? 深度嵌入國際貿易
基于實際情況,勞工標準與貿易聯系日益密切已是不爭的事實。在發達國家的強制推動下,現如今,無論是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區域協定都已以條款或約定的形式納入勞工標準。
以我國為例,根據國情,在貿易中更多的嵌入國際勞工標準勢在必行。從道德層面看,發達國家獲得先發優勢,以人道主義自居,宣揚發展中國家在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未實施國際勞工標準,屬于對勞動人民的壓榨。所以在國際貿易協定中添加勞工標準條款并逐步提高我國勞工標準向國際勞工標準看齊,是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國際形象的剛需。其次,考慮到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優勢已成頹勢,遠不如其它發展中國家,譬如印尼、孟加拉、柬埔寨等,順應發達國家要求,在貿易中實施國際勞工標準對我國貿易轉型發展也有益處。最后,由于我國屬于出口導向型國家,發達國家設立藍色壁壘對我國貿易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在種種因素的綜合考慮下,在貿易中實施國際勞工標準利大于弊。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貿易中深度嵌入國際勞工標準對國際風向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發達國家出于利益最大化訴求的考慮,牽頭促使國際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的深度嵌合,發展中國家迫于壓力或是順應自身經濟發展需求緊跟步伐。由于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國際勞工標準納入貿易條款中,所以在貿易協定中納入國際勞工標準幾乎是半強制性的。未以條款或約定的形式納入國際勞工標準的區域協定將不復存在。國家為了避免遭遇嚴重的貿易壁壘,逐漸將對國際勞工標準的考量作為簽訂區域貿易協定的重點之一。與此同時,不同國家類型間的貿易也將促進國際勞工標準向更加多元、完善的方向發展。完善的國際勞工標準將會吸納更多的國家主動實施。最終國際間的貿易協議將會越來越多添加關于國際勞工標準的條款,導致國際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的不可分裂性。使得國際勞工標準成為在經濟全球化大環境下,用來保障全球勞工權益并輔助各國貿易發展的重要工具。
6? 投資協定中納入國際勞工標準條款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外關于勞工標準與貿易掛鉤的爭論便從未休止。在經濟全球化促使勞動力跨國界流動的大趨勢下,勞工標準應當納入國際貿易協定已無需再作爭論。投資作為資金跨國流通的重要手段,其與勞工標準掛鉤的問題,學界談及甚少。無論是一國對外投資,還是引進外商投資。不可避免的,將會涉及到外籍員工的雇傭或是本國員工的外派問題。當所涉勞工數量以及雇傭頻次逐步提高,如何保障這個龐大的群體的權利和義務,也將會成為決定投資收益甚至是投資成敗的關鍵之一。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中國政府“走出去”戰略的核心內容。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也給我國企業海外投資帶來了新的機遇。截止到2018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擴充至71個,所經地區包括中亞、南亞、中東、北非、中東歐、東南亞以及獨聯體等。以“一帶一路”為契機,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將實現互聯互通。2013年提出至今,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外投資額增長至1200億美元。但就“一帶一路”而言,隨著中國對外投資額和合作項目的增加所面臨的勞工糾紛也在增多,例如肯尼亞馬賽人攻擊內馬鐵路、2017年雅加達萬人示威等。
當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牽扯到勞動力,那么它所涉及的就不僅僅是國家的基本國情了。以文化差異為例,國家文化差異的微觀體現即一國人民通過歷史衍生和選擇得到的傳統思想觀念、價值觀、社會認知以及行事態度的總和。所以,各國文化差異在對外投資上最本質的體現,便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即我國勞工與東道國勞工的差異。海外勞工作為東道國文化的微觀表現主體,在宗教、語言、教育、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不僅會使勞工自身權益難以保障,也會給企業投資帶來諸多限制和威脅。“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囊括佛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印度教以及我國的傳統儒家文化。宗教沖突往往由極細微的事件引發,夾雜著政治和經濟考量,解決不慎,便呈呼嘯之勢。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以“一帶一路”為開端,跨國資金投資愈發頻繁。相應的,以保障勞工權益以及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為目的,在投資協定中納入國際勞工標準也將成為必然。
7? 與標準掛鉤的監管體系成型
任何用以協調利益的標準都需要適度的監管保證其作用的有效發揮。隨著國際勞工標準日漸完善,越來越多的成員國通過并實施國際勞工標準。同時經濟全球化進程使得國際勞工標準在國家間經貿協定中隨處可見。用于規范和監督各成員國執行標準的相關法律、機構將會逐漸成型。并隨著世界貿易、投資的進一步發展而完善。
除了以經濟手段半強制推動國際勞工標準的實施外,與國際勞工標準掛鉤的監管體系以超國家的協調組織為主體,擁有完善的立法、司法、執法以及監管體系。無論是在國際公法中納入相應的法律規章,或是建立獨立的國際勞工保障法,其宗旨都是為協調組織提供強制性手段去維護國際勞工標準實施的公平、公正。該法律除了規范實施外,需要具備獎罰機制。積極維護和促進法律實施的國家將會獲得外貿優惠或者其它獎勵。相反的,違反該法的國家也將受到制裁。良法善治,優秀的法律需要嚴格的監管體系以及完善的執法程序。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國際勞工標準的成熟和完善。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世界各國就國際勞工標準問題正進行著深度的磨合。本著保障人權以及促進勞資和諧的宗旨,世界貿易和投資最終將催生出成熟完善的國際勞工標準。
※ 基金: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新常態下國際勞工標準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9D04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李衛剛,王叢虎,唐臘梅.論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勞工標準之互動關系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3):88-93.
[2]白明華.全球化語境下核心勞工標準的推行趨勢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2,(9):38-40.
[3]Chunxiao Hou.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 on China ‘s Textile and Apparel Export[P].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Scienc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2018.
[4]Smith,Barbu,Campling,Harrison,Richardson. Labor Regimes,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European Union Trade Policy: Labor Standards and Export Production in the Moldovan Clothing Industry[J]. Economic Geography,2018,94(5).
[5]Anonymous. New NSCA Labor Installation Standards Available[J].Systems Contractor News,2018,25(6).
[6]班小輝.“一帶一路”沿線民主化轉型國家中企業的勞工風險問題——以緬甸為例[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9,33(01):37-45.
[7]王亞棟.百年勞工——紀念國際勞工組織百年華誕[J].中國就業,2019(03):4-5.
[8]XiaoJingyu,O.A. Mashkina.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Labor Market for the Training of Russian-Speaking Specialis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P].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Eurasia,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