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山
(中遠海運船員管理有限公司 廣州分公司,廣東 廣州 510800)
船舶航行計劃直接影響到船舶和海上人命的安全,以及海洋環境的保護,它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制定合理有效的航行計劃,使其符合國際公約規范,滿足航運公司體系文件要求,才能更好地保障船舶的安全運營[1]。
完整的航行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STCW 公約、IMO.A.893(21)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值班規則等對航行計劃編制做出了相關規定,公司體系文件也詳盡列舉出來,其要求應包括5 個部分:航次航程、航線計劃的目標、評估、規劃、執行和監測。在制定航行計劃前,應對各項要求和須知熟記在心。
根據潮汐、船舶吃水、下沉量,計算各個航段的UKC,以符合公司體系、不同港口對船舶富裕水深的要求,保證船舶在大洋、沿岸、航道、港口的航行安全。
通過查詢英版《海圖及其他水道圖書總目錄》、中版《航海圖書目錄》等列出關于整個航行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海圖、圖書資料,便于及時對所需的航路資料、港口資料等進行查詢。
列舉出標注航線附近的危險物標和位置,航線上的氣象信息及預防措施,防海盜、防偷渡、防污染等一些其他區域的標注,以及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通過查詢《潮汐表》《航路指南》《進港指南》等圖書資料,向代理索取等方式獲得包括港口的水文資料、航道概況、碼頭泊位信息、交管港口調度的聯系方式等。
列表包括航路點,各個航路點間的航向和距離、距離下一轉向點的距離、剩余航程、定位方式、間隔、偏航報警等內容,使整個航線內容一目了然,同時作為內外部檢查的依據。
航行計劃的原則主要是安全性和經濟性。利用航海技術,制定安全又經濟的航線,是每位航海人的目標。
保證船舶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應該結合船舶的尺度、性能、操縱、貨載、設備狀況,海況條件,氣象特征,航道條件等盡可能選取推薦航線。
根據航海界習慣,除必經狹水道、航道和航海習慣航線外,在任何情況下,最小離岸和離淺水區距離不得小于2 nmile,航線應距肉眼可見島、礁距離不小于3 nmile,距不可見暗礁或適淹礁的距離不小于5 nmile。
經濟是在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小航程,縮短航行時間,從而減少油耗。參考世界大洋航路、航路設計圖(Routing charts)、氣導公司的推薦航線和信息,結合本船的吃水、操縱性能,設定最優航線,減少航行時間,提升經濟效益。航程超過1500 nmile 的跨大洋航行時,盡可能使用大洋航線或者混合航線,從而達到節省航程的目的[2]。
在設計航線時往往會因為經濟和安全的統一而對航線改來改去,但是必須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做到經濟。例如從國內港口出發去東南亞,航經臺灣海峽,捕魚季節海峽西側捕魚船眾多,靠近臺灣一側的澎湖水道,漁船少但航程會多出幾十海里,此時要多重考慮,使航線達到安全和經濟的統一。
一般船舶航次指令包括裝貨港、卸貨港、貨物種類和數量等信息,結合船舶的技術狀態,擬定船舶航行計劃。有時租家會請氣導公司,氣導公司會根據本船航次和中短期氣象預報給出推薦航線,這時船舶設計航線時需要結合氣導公司提供航線,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情況下,大致與之相同[3]。
查詢改正到最新一期的《海圖及其他水道圖書總目錄》,查取有關的航海圖書資料:
航用海圖包括總圖(大洋圖)、航行圖及港泊圖等。
參考圖包括航路設計圖、大圓海圖、洋流圖等。
航海圖書出版物包括世界大洋航路、航路指南、燈標和霧號表、進港指南、無線電信號表、里程表及潮汐表等。
1)查閱有關港口的航路指南、進港指南、港口介紹港章等,了解本航次所經港口的詳細資料。
2)查閱有關氣候圖、洋流圖、航路設計圖、潮汐表等,了解航區航行的水文氣象條件,可能遇到的災害性天氣和可以利用的風、流條件等。
3)查閱海圖、航路指南和地方性規則等,了解近岸航區的危險區域、禁區、分道通航制等相關信息。
4)根據查閱到的海區信息和本船或他船具體的航行經驗,結合本船船型、吃水、性能、定位條件、航線的氣象條件等因素,在保障經濟和安全的前提下反復推敲,確定航線。
5)現在船舶都配有電子海圖,有的船舶已經配備雙電子海圖,對航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將設計好的航線輸入到電子海圖中,再次進行比對、改正,確保無誤。如圖1 所示。

圖1 航線設計數據計算界面
6)將航線提交船長審核,批準后正式確認。最后結合備妥的航線完成航行計劃其他部分。保證駕駛員及時簽署,對航行計劃熟悉了解,從最大程度上保證航行安全。
1)配備預定航線上的所有海圖及圖書資料,并保證改正至最新。特別要注意航行計劃中經過任何區域的大比例尺海圖的配備情況,航用海圖要使用最大比例尺海圖。配備雙電子海圖的船舶,要仔細根據選圖軟件進行操作,確保不漏圖。
2)航行計劃制定必須嚴格執行泊位至泊位的原則,要特別注意標明泊位和引水登輪點之間的定位要求,拋錨后要根據拋錨情況制定出錨地到泊位的航行計劃。
3)航行計劃的動態修改更新。航行計劃是一種動態更新的計劃,當航行計劃調整時(例如改港、避風、引水等),應在現有航行計劃上做出說明并增加修改后的航路點,這也是港口國檢查(PSC)的重點項。
4)航行計劃中應按航段實際情況計算和標識富裕水深(UKC)。船舶在限制水域航行過程中,要列出安全航速,嚴格執行,減少船舶的下沉量,確保航行計劃的安全性。
5)航行計劃應該列明定位方法和頻率。按規定,至少需要2 種定位方法,在沿岸水域有陸標或港口附近水域應以雷達定位方式為主。在狹窄水域、航道要增加定位頻率,自引水站至碼頭,至少每10~15 min 在海圖上定一次船定位,航道航行定位間隔小于10 min 且盡可能使用雷達定位。
6)航行計劃中的安全航行注意事項,應在相應海圖上標識,如呼叫船長、備車、應急錨地、交管引航站報告點和聯系頻道等。
7)狹水道航線,應在海圖上標識不可航行水域(N.G.A),以及合理使用平行避險線。不同吃水狀態下的N.G.A 區域不同,要結合船舶的最大吃水和富裕水深進行標注。
8)航行計劃和對應船舶海圖上應有標識特殊區域。例如中國沿海低硫油控制區、中國的渤海海域、亞丁灣防海盜海域等。
9)應急計劃應在航行計劃中有所體現。應急計劃應包括備用航線、應急錨地、航線終止點、等待區域等,確保應急計劃可行,緊急時刻可立即使用,不可敷衍了事。
制定航行計劃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積累和學習,按照設計航線的相應要求進行操作,保持謹慎的態度,制定出一個高效而又安全的航行計劃,做到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