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磊
(山東港通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000)
我國航運業歷史悠久,屬于高風險行業。船舶是海上運輸工具,是航行人員在海上賴以生存的家園,船舶的結構、性能、安全是對航行人員的全面保障。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是為了保證船舶安全運行,其存在差異也有相互的聯系,是維護船舶安全運行的重要防線。船舶質量需要符合國家要求的標準,保證其正常安全運行,保護海上航行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滿足船舶長期在海上的高強度航行工作,就需要定期對船舶進行檢驗和安全檢查。
船舶檢驗是專門的檢查部門及有資質的船舶檢驗機構對船舶及其附屬設備的技術狀況進行檢驗、測試、鑒定和審核的過程,為了更好地保障船舶運行的安全性,同時避免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依據不同的檢驗性質將其分為四類:①船級檢驗,又稱之為入級檢驗,是按船級社的要求檢驗船舶的整體性能是否滿足相關的技術標準和驗船規范,對于檢驗合格的船舶簽發船級證書,可以用來處理投保、索賠及處理海事糾紛等;②法定檢驗,是政府主管部門或其授權檢驗機構按照國家規定及國際公約等對船舶進行檢驗的過程,對檢驗合格的船舶簽發船舶法定證書;③公正檢驗,公正檢驗由客戶自身向船級社發出檢驗申請,船級社派有資質的驗船師對檢驗申請項目進行檢驗并出具技術證明的過程;④制造檢驗,是在船舶設計到制造完畢的所有環節里,由驗船機構對新建船舶對各個環節的檢驗和試航并簽發相關船舶證書的過程,用以監督船舶的各項性能滿足規范及標準要求[1]。
船舶安全檢查是依據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的要求及規定,相關組織機構對船舶的技術性能、設備和安全情況、船員配置以及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嚴格的檢查過程(見圖1 和圖2),是一項綜合性的船舶檢查工作,以此來督促船舶工作人員、經營者以及船舶檢驗與發證機構等有效執行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和我國加入有關國際公約的規定。

圖1 相關人員對船舶進行安全檢查

圖2 船舶安全檢查主要內容
船舶檢驗和船舶安全檢查在本質上有區別,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工作性質、時間間隔、檢查范圍、檢查時態及具體操作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主要包括:①實施主體不同,船舶檢驗是由國家還是主管機關授權的專門的船舶檢驗機構進行實施,而船舶安全檢查則是國家船舶檢驗局及地方船舶檢驗機構、船級社等機構的檢察官、驗船師及安檢員等;②工作性質不同,船舶檢驗是檢驗機構為了防止安全事故和海洋污染而實施的技術監督,而船舶安全檢查是對船舶實行監督的行政行為;③時間間隔不同,船舶檢驗是依據我國法律法規及國際公約對船舶的定期檢驗,具有強制性,一般分為初次、期間、特別、塢內、監督和臨時檢驗,檢驗時間間隔不盡相同,年度檢驗間隔時間最短,為1 年;船舶安全檢查一般是以6 個月為周期的不定期檢查,對有運行安全隱患的船舶實行縮短檢查周期和加強檢查頻率措施[2];④檢查范圍不同,船舶檢驗必須嚴格按照檢驗要求和范圍進行檢驗,主要是船舶的結構和布置等方面,其檢驗深度更深;而船舶安全檢查是抽查行為,檢查范圍較廣,檢查深度較淺,涉及船舶結構、設備、人員配置及公司管理等多方面;⑤檢查時態不同,船舶檢驗屬于靜態檢驗;而船舶安全檢查屬于動態營運檢查,旨在維護國家權益和保證船舶水上運行的安全;⑥操作方式不同,船舶檢驗是由客戶自行向檢驗機構提出申請,再由檢驗人員進行檢驗;船舶安全檢查則是由檢查部門主動按相關規定對監督范圍內的船舶進行檢查。
船舶檢驗是由多個檢驗人員共同檢驗的結果,其檢測報告具有很強的權威性。船舶檢驗工作可以為船舶安全檢查提供全面的技術資料和技術支撐,同時安全檢查也可以對船舶檢驗進行有效的驗證和補充,對存在漏檢的部分可以重新檢驗,是對檢驗工作的有效監控。船舶檢驗和安全檢查兩者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監督,能夠形成良好的監督制約機制,對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船舶檢驗受到船舶檢驗機構的管理,屬于技術性監督,而船舶安全檢查受到國家海事行政主管機構的管理,屬于行政執法行為。兩者之間隸屬部門不同,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證船舶整體質量安全可靠,但其工作出發點不同,故兩者在工作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交叉、沖突的現象,因此,做好船舶檢驗和安全檢查工作的對接,理順多機構之間的交叉和沖突,加強配合和合作,發揮其在船舶安全管理方面應有的作用,對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在長時間的專業工作過程中,船舶檢驗機構和安全檢查機構均積累大量的檢測數據和資料,若兩者之間可以構件信息共享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在安全檢查時可快速了解船舶技術及相關參數,方便相關部門對船舶其他數據進行評估。因此,建立數據共享系統將進一步提升我國船舶安全檢查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保證船舶檢驗和安全檢查的高效性和準確性[3]。
無論是驗船師還是安檢員,都屬于專業技術人員,在上崗前都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培訓,獲得相應資格后才可以上崗工作。驗船師與安檢員的工作目標一致,專業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有必要對驗船師和安檢人員展開培訓教育,加深其對新規范和法律法規、國際公約的理解和認識,能以相對統一的標準對船舶進行檢驗與檢查,進而提高船舶整體管理水平[4]。
船舶檢驗和安全檢查的目的都是為了船舶海上的運行更加安全可靠,兩者之間相互促進和彌補,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統,實現數據共享,通過有效的加強兩者之間的協作溝通,以及注重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進而提高船舶檢驗與安全檢查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促進我國航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此外,船舶檢驗與安全檢查能夠及時地發現船只的潛在安全風險,對降低航行風險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