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剛 張德 黃耀斌 彭小明 周斌 陳瑜 朱李貞



【摘要】 目的 探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研究。方法 86例老年(≥70歲)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3例。觀察組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 對照組使用PFNA內固定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負重時間), 術后1周、3個月、6個月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 術后并發癥(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壓瘡、心力衰竭)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91.02±8.46)min與對照組的(88.29±12.14)min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8.72±1.31)d、術后負重時間(23.15±4.48)d均短于對照組的(40.25±3.86)、(76.32±7.23)d, 術中出血量(327.64±23.79)ml多于對照組的(213.52±20.07)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1周的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75.46±10.29)分與對照組的(74.95±10.78)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3、6個月的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分別為(83.34±6.83)、(89.35±5.02)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76.11±8.24)、(82.51±5.67)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9.30%低于對照組的25.5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工髖關節置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更好, 術后恢復時間短, 髖關節功能恢復更好, 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 具有較好的療效性及安全性。
【關鍵詞】 股骨粗隆間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療效;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32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髖部骨折類型, 老年人是這類骨折的主要人群, 約占76%~86%[1]。由于老年人大多合并不同程度骨質疏松, 一旦受到外力沖擊, 股骨粗隆極易發生骨折, 而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 股骨粗隆間骨折會給患者機體帶來嚴重負荷, 對預后及生存質量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以往保守治療需要患者長期臥床、持續制動, 治療周期長、并發癥發生率高, 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已不作為首選治療方式[2]。手術能在短期內恢復髖關節活動能力, 縮短臥床時間。人工關節置換術能夠根據骨折實際情況選擇全髖或半髖置換, 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可恢復部分髖關節功能, 促進患者的早期康復[3]。PFNA內固定術能夠提供穩定的內固定力, 但存在操作復雜、適應證嚴格等缺點。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和PFNA內固定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6例老年(≥70歲)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3例。所有患者均經X線、CT等檢查確診為股骨粗隆間骨折, 既往髖關節功能正常, 均無手術禁忌;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精神障礙、有手術禁忌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方法 觀察組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 根據骨折情況選擇全髖或半髖置換術, 麻醉選擇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①全髖關節置換。患者取健側臥位, 從患側髖部外側入路, 顯露骨折點位, 截斷處理股骨頭頸, 清理髖臼, 擴髓, 選擇適宜的骨水泥假體, 置入股骨頭頸中, 復位關節, 活動下肢, 確保下肢外展無礙后修復梨狀肌, 留置負壓引流管, 結束手術。②半髖關節置換。患者取健側臥位, 從患側髖部外側入路, 切開關節囊, 從小粗隆頂端離斷股骨頸, 取出股骨頭, 應用鋼絲加固, 將骨水泥前傾10~15°, 用克氏針固定骨折斷端, 留置負壓引流管, 結束手術。對照組使用PFNA內固定術治療, 行連續硬膜外麻醉, 患者健側臥, 抬高患側髖關節20~30°, 牽引復位, 從髖關節外側入路, 切開大轉子, 將導針從大粗隆頂端1/3處進針, 沿股骨長軸擴髓, 確認股骨復位滿意后放置螺旋刀與鎖定釘, 在C臂機下加壓鎖定螺釘, 放置引流管, 結束手術。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負重時間), 術后1周、3個月、6個月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 術后并發癥(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壓瘡、心力衰竭)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負重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多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兩察組患者術后1周的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3、6個月的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對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來說, 采取保守治療需長期制動, 關節處于持續制動狀態, 不僅恢復時間長, 而且增加了各種并發癥發生率。臨床統計顯示, 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12個月內的死亡率高達53%[4-6]。因此, 保守治療效果差, 已不作為首選治療方式。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 骨質疏松逐年加重, 骨脆性增加, 骨韌性降低, 一旦骨質受到暴力作用, 易發生粉碎性骨折[7]。常規內固定手術治療存在創傷大、復位效果不理想、術后疼痛明顯等缺點, 明顯影響髖關節功能的恢復。如何控制手術創傷、加快髖關節恢復速度、縮短臥床時間, 成為手術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人工關節置換通過全髖或半髖置換, 機械固定, 調整復位, 在術后短時間內即可展開髖關節的活動訓練, 臥床時間短, 下床活動時間及負重行走時間明顯縮短, 有助于促進髖關節功能的早期恢復[8]。PFNA是一種內固定術式, 其能提供良好的穩定支撐力, 強化股骨抗旋能力, 尤其適用于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 且PFNA的內固定力比常規螺釘更高, 避免了螺釘松脫、斷裂等問題的發生, 并通過增加內固定力支撐面積的方式, 防止復位后再移位, 預防髖內翻畸形[9]。
臨床多項研究顯示, 老年患者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10年生存率高達95%以上, 且對不穩定骨折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效果確切。臨床應把握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適應證, 對于高齡、嚴重不穩定、嚴重骨質疏松、粉碎性骨折、內固定失敗者均適用。但對于年齡>90歲、合并嚴重心肺疾病者需要謹慎使用[10]。PFNA雖能提供穩固固定力, 但存在隱形出血風險, 術中出血量與實際出血量并不相符, 且骨折愈合速度慢, 術后下地負重時間長, 總體效果不及人工髖關節置換。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術后負重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3、6個月的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確切, 有助于縮短髖關節恢復時間, 提升髖關節恢復效果,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蔡康, 黃遠源, 武明鑫.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和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 中國處方藥, 2018, 17(7):138-139.
[2] 潘琦. PFNA內固定手術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對比研究.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23):4410-4412.
[3] 費國策, 許立新, 張斌, 等. 人工關節置換和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對比研究. 陜西醫學雜志, 2016, 45(10):1338-1339.
[4] 馬健, 楊明貴, 段政, 等. 股骨近端鎖定鋼板、PFNA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3, 28(8):762-763.
[5] 劉君華, 雷清, 王冶. 人工關節置換和 PFNA 內固定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國醫學工程, 2014, 22(9):37, 39.
[6] 張永光. 人工股骨頭置換和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對比.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16):68-69.
[7] 黃星球.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與內固定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5, 21(22):3324-3325.
[8] 顧軍, 馮曉軍, 華榮, 等. 人工股骨頭置換與PFNA內固定治療高齡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 江蘇醫藥, 2017, 43(11):797-799.
[9] 胡元武, 楊華三, 潘洪毅, 等. PFNA、PF-LCP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分析.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3, 28(10):955-956.
[10] 王旌晶, 鄒永根, 唐燕紅, 等. 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8, 38(14):
3393-3396.
[收稿日期: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