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曉
摘要: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學院為做好線上教學工作,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總要求,依托超星泛雅、中國大學mooc、學銀在線等多個在線教育平臺,有序有效地實現了學生的居家學習。
關鍵詞:學前教育 學生 學習倦怠
學習倦怠是指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或缺乏動力但又不得不為之時,就會感到厭倦、疲乏、沮喪和挫折,從而產生一系列不適當的逃避學習的行為。從2月份開展線上教學至今已經三月有余,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倦怠水平,以便為學生后續的線上學習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特開展此次調查。
1.研究對象
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2018級和2019級的學生,自愿參與問卷調查,共有432位學生在線上填寫問卷,其中2018級198人(45.83%),2019級234人(54.17%)。家庭所在地在城市的有98人(22.68%),農村的334人(77.31%)。獨生子女34人(7.87%),非獨生子女398人(92.13%)。
2.研究工具
問卷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的調查,另一部分是參照連榕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自編《高職生線上學習倦怠量表》,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從“非常不符合”為1分,到“非常符合”為5分。問卷共20個項目,分為情緒低落、學業疏離和低成就感三個維度。各項目的分數相加除以總項目數的得分為個體學習倦怠程度的得分,其最大可能值為5分,最小值為1分,以中間值3分為參照值,超過3分為倦怠,3-4分為中度倦怠。分數越高,倦怠程度越深。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分別為0.772、0.839和0.647,總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883。問卷信度良好。
3.研究結果及分析
3.1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分析
線上學習時,75.23%的學生家長會督促自己孩子上網課,而95%的教師都會督促同學們上網課。65.05%的同學采用寬帶連接網絡,29.63%的學生家里沒有無線設備,使用4G流量包,0.46%的同學使用5G流量包,4.86%的學生無網絡,這會對線上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
線上學習使用的網絡平臺,超星泛雅的使用率高達99.07%,釘釘和QQ的使用率分別為98.61%和98.38%,騰訊會議占61.34%,微信為40.74%,其他網絡平臺使用率為7.18%。
教師在學習平臺上提供的主要學習資源:教學課件96.76%,網絡視頻91.12%,錄制視頻87.5%,課中、課后習題占85.42%,電子教材占67.36%。
理論課程類的教師線上授課模式為:播放錄制課程(PPT+錄音)的占81.94%,播放名師視頻+在線研討的占75.93%,直播講解+在線研討的有89.12%,采用翻轉課堂模式(課前自主學習+課上解疑答難)的占41.67%。
直播上課期間,通常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為與學生連麥,或開設舉手、搶答、主題討論等活動,教師也會詢問學生的疑難問題,并及時答疑,38.66%的教師會開視頻以完全掌握各個學生的動態。而播放錄制視頻上課期間,教師選用最多的互動方式是播放到難點處與學生探討占87.5%,有78.94%的教師是在視頻播放完畢后與學生探討,有66.2%的教師會在播放完畢后輔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
在直播時長方面,58%的學生認為30-60分鐘最適宜,41.67%的同學認為老師在直播時可以偶爾出鏡。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93%的同學表示長時間對著屏幕,眼睛疲勞;68%的同學曾遇到過網絡中斷,流量使用超額;50%的同學有過學習效率不高和學習無法集中精神、易走神的情況。
線上學習的優缺點。優點:85%的同學認為視頻類課程可以反復觀看,加強記憶;66%的同學表示錄播類課程可以自由掌握學習進度;50%的同學贊賞學習資源豐富;也有同學認為任課教師負責、敬業,知識呈現方式多樣、溝通形式多樣,能夠實現個性化學習;缺點:83%的同學表示網絡和平臺不穩定;69%以上的同學認為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身體不適;61%的同學覺得學習平臺切換繁瑣,使用不便;認為線上學習缺乏學習氛圍,學習無法集中以及線上學習不適用實踐操作課程的分別占57%和58%,40%的同學認為缺少實時教師監督,無法自主投入學習。
線上學習的效果及影響因素。66%的同學認為線上學習的學習效果一般,25%的同學持比較好的觀點。通過開放性調查發現,我們總結出學生認為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家庭環境因素,同學們表示家庭氛圍無法使自己專注地投入學習,有家務活和家庭瑣事,家里有兄弟姐妹,吵吵鬧鬧影響學習效果;其次,個人因素,學生表示自己自制力不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夠,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主要原因;最后,網絡平臺不夠穩定,教學方式方面諸如直播時間過長,沒有明顯的下課時間,不能與教師實時溝通等也影響了學習效果。
3.2學習倦怠情況分析
經統計,學習倦怠總均分的描述性統計中,平均值=2.489,最大值=4.7,最小值=1.15,標準差=0.531,反映學生總體的學習倦怠水平良好;學習倦怠程度頻數分析中,1-2之間占比19.2%,2-3之間占比66.9%,3-4中占比13.2%,4-5中占比0.7%。
學習倦怠各個維度上的得分情況見表1,顯示項目平均得分最高的是低成就感,其次是情緒低落,得分最低的是學業疏離。
3.3線上學習情況與學習倦怠的相關分析
結合兩部分的研究,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家人的督促與學業倦怠呈顯著相關(r=0.163,p<0.05),而教師的督促則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因此,線上學習時,家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可以減輕學習倦怠的程度。使用QQ平臺與學生低程度的情緒低落顯著相關(r=-0.099,p<0.05),騰訊會議和學習通與學生低程度的學業疏離顯著相關(r=-0.106,p<0.05;r=-0.137,p<0.01),QQ和學習通與學生低程度的學習倦怠顯著相關(r=-0.099,p<0.05;r=-0.123,p<0.05),提供學習資源的種類與學習倦怠沒有顯著相關關系。直播上課時,教師詢問學生疑難問題,并及時答疑能夠顯著緩解學生的情緒低落(r=-0.104,p<0.05),而教師與學生完全不互動會顯著加劇學生的低成就感(r=0.096,p<0.05)。在播放錄制視頻上課期間,教師在播放完畢以后,再與學生探討能夠顯著緩解學生的情緒低落和學業疏離以及整體的學習倦怠情況(r=-0.152,p<0.01;r=-0.136,p<0.01;r=-0.151,p<0.01),而在播放錄制視頻期間放任學生不管,全程無交流,會顯著加劇學生的學業疏離和學習倦怠(r=0.126,p<0.01;r=0.096,p<0.05)。理論課程類老師無論采取播放錄制課程(PPT+錄音),還是播放直播講解+在線研討,以及直播講解+在線研討,都顯著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倦怠情況(r=-0.140,p<0.01;r=-0.141,p<0.01;r=-0.180,p<0.01)。教師直播的時間越長,學生的學習倦怠情況就越明顯。教師是否出鏡,與學生的學習倦怠情況無顯著相關關系。在線學習過程中,網絡中斷,流量使用超額,學習無法集中精神,易走神,學習效率低下這些問題都與學生的高學習倦怠呈顯著相關。
4.建議
家庭方面:疫情防控期間,學生都在家線上學習,家長的監督與督促,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另外,還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是網絡環境,為孩子提供順暢的網絡,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投入。二是家庭環境,為孩子在上課的時間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生方面:希望學生能夠更多地從自身方面去努力,去進取,去克服困難,去超越自我。首先,需要更堅強的意志,有學習的自覺性,自制力要強,更要有堅持不懈的品質;其次,在網絡學習的間隙,可以做眼保健操,緩解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給眼睛帶來的不適。最后,建議同學們做學習計劃,將一周的課程表貼在桌子上,將每一天的學習計劃在前一天形成文字記在筆記本上,每天線上學習結束后,拿出自己的學習計劃,將完成的部分劃去,未完成的結合第二天的學習形成新的學習計劃,這樣你就能夠看的到自己每天的努力和進步,有助于提高學習的成就感。
教師方面:使用QQ、騰訊會議和學習通都會在不同方面緩解學生的學習倦怠,教師在網絡教學時,平臺的切換不可太頻繁。在直播上課時,可以多詢問學生的疑難問題,并及時解決,直播時間以一個小時之內為宜。采取播放錄制視頻上課時,在視頻播放以后再與學生探討,全程無交流會加劇學生的學習倦怠。理論課程類教師可以采取播放錄制課程(PPT+錄音),播放直播講解+在線研討,以及直播講解+在線研討等形式,都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倦怠。此外,無論采取什么形式的教學,像課堂教學一樣,給予學生下課休息的時間,有助于學生調整自身狀態,以便更好地投入學習。
參考文獻:
[1][2]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關系與量表編制.心理學報,2005,37(5):63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