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靜
摘要:隨著時代發展與經濟的突飛猛進,我國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心理問題日趨嚴重,高職院校也毫無例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個體的發展,并與整個社會能否和諧健康的發展息息相關。集知識性與趣味性,并貼近青年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新穎活潑的心理團體輔導活動相融合,是幫助高職學生擁有陽光心態,茁壯成長成才的重要環節。隨著社會對大量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高職院校已成為許多學生和家長的選擇,學生身心素質直接與將來的個人發展與前途息息相關,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漸得到了重視。高職院校要分析和精準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成因,采用有效的途徑和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團體輔導活動;朋輩輔導;有效對策
前言:
從高職教育的現狀來看,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具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短缺,心理咨詢軟硬件設施匱乏,課程體系的不完善和實施的不到位,沒有系統完善的心理工作方案和思路,沒有打造出適合高職生的、形成品牌影響力的學生心理活動等方面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所以,在高職院校的整體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形成全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局面,并通過多方面協同育人,積極探索和研究新的方式方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實現立德樹人。
一、目前高職生中顯現出的主要心理問題
(一)各種原因導致的自卑自棄問題
簡單來說,隨著社會變革,由于父母離異、家庭貧困、自身學習能力等諸多原因都會產生高職學生的自卑自棄心理問題。高職院校的學生的成績不優秀,老師和父母對他們的表現缺乏關注,從而導致他們的自卑感,他們認為他們比其他人不好,他們的自信心嚴重不足。進入高職院校后,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缺乏學習的動力,缺乏雄心壯志,進而產生自卑自棄。
(二)人際交往問題
目前,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高職院校部分學生性格內向、敏感,孤獨,很難向別人敞開心扉,不愛與別人溝通,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無法正確處理與別人的關系。當與他人發生矛盾時,很容易出現極端行為。在人際交往方面能力的缺失與匱乏,在學生中直接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滋生。
(三)就業壓力大產生的心理問題
國家經濟發展速度飛快,本科院校的擴招等原因,更加復雜化了高職生的就業形勢,增添了就業壓力。來自于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以及同學攀比之心等方面的原因,都讓高職生處于弱勢。此外,高職生心理成熟度不高,加之匱乏專業的就業指導,使得學生心理壓力不斷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良好發展。
二、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層面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不高
高職院校注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教育環節上普遍重視講授專業技術知識和注重實訓教學,重點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上,對學生的心理方面關注度不高。一些高職院校雖然也開設了心理方面的課程,但都流于表面形式,可操作性差,教育效果差。在心理咨詢方面,沒有配套的心理咨詢設施投資、沒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對學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少而單一。此外,在課程的安排上,心理課程時間短,課程內容概念性強,缺乏生動感,不能讓學生產生濃厚學習興趣。教師只進行述而不作的教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不相結合,教育效果不佳。
(二)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
高職院校中心理健康教師專業水平不高,獲取心理咨詢證書或經過系統心理專業培訓的少之又少,不但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甚至缺乏工作經驗。在工作中缺乏專業訓練、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勢必導致心理健康教學的大意性。當然,也有一些高職院校引入了專業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師資,然而師生比嚴重不足,教師的工作量雖然繁重,但仍然不能滿足實際的工作需要,在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方面受到了鉗制。
(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簡單
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家庭環境、人格特征和生活經歷以及受教育經歷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高職的學習環境、學校環境、整體氛圍、吃飯住宿等方面都會直接讓學生產生不同心理變化。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及時精準的把握學生的心理脈搏,面對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或心理問題,要有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心理健康工作方案。心理工作潤物無聲,不能是簡單粗暴敷衍了事。
三、開展行之新穎而有效的品牌工作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拓展心理健康途徑,充分發揮朋輩輔導功能
把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放在思考問題的首位,將心理健康板塊納入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適當增加課時量并確保教學效果。另外,加大投入,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資金支持并提供強有力保障。以學生心理社團組織為依托,發揮朋輩輔導功能,廣泛在學生中開展心理活動,通過趣味性的心理活動,打造品牌化的心理團體輔導活動,普及心理知識,不斷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影響力。
(二)建立心理檔案,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
通過心理普查等方式方法建立學生初入校的心理檔案。通過全面心理摸排工作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科學的研判和細致分析。全面掌握學生心理動態才能準確找到其存在心理問題的原因與癥結,從而開展行之有效的工作。針對常見的心理問題,可以通過團體活動、集體教育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調節的方式進行疏導。對于我們工作中發現的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要進行及時的、必要的心理疏導來改善其心理狀況。此外,要通過心理課程與心理團體輔導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擁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
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工作中,只有實現院系聯動,學生、教師及家長積極參與,才能讓心理工作形成影響力,只有很好的推動學校、社會、家庭三方攜手,才能有效實現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覆蓋”,從而共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通過建立家長的溝通帶和電話渠道,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心理健康狀況,保持溝通與聯系,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幫助教師開展心理教育工作。
(四)科學研判學生心理問題,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水平,必須加強科學研究。相關指導部門要指導一線工作者及時總結經驗,逐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適應性和規律性,及時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納入自身的科學研究和研究計劃,支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申報各級科研課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結束語:
這些年來,我國職業教育飛速發展,同時高職院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這為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然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問題日趨嚴重,學生心理偏差導致的事故經常發生,所以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希望相關高職院校能夠有效的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提升心理健康的教育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陽光自信、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丁國華,王雪梅.淺談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對策[J]2018,16.
[2] 范晨輝.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善策略[J]2014,14.
[3] 嚴雅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