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東
摘 要:近些年來,國家很注重環境保護問題,林業經濟也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全國各地植樹造林工程當中,杉木造林技術有著較為廣泛的普及和應用,促進林業經濟發展,對助推林農脫貧致富有積極作用。因此,本文就杉木造林技術提出了以下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幫助杉木營造林的工作展開。
關鍵詞:杉木;營造林;技術問題;改進措施
林業生產及發展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來說,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有著很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在實施有效地杉木營造林技術過程中,杉木造林技術可以直接影響營造林質量。因此,有必要分析和研究杉木造林技術,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地改進方法來提升杉木營造林水平。
1杉木的形態、習性、地理分布、主要價值
杉木又可以稱為沙木,沙樹等,屬松柏目,杉科喬木。小樹苗的冠尖呈塔形,成年的大樹樹冠呈圓錐形。杉木是亞熱帶樹種,較喜光。杉木喜歡生活在溫暖濕潤又多霧靜風的氣候環境下,不耐嚴寒不耐濕熱,怕風旱。適應平均溫度15°C-23°C。杉木害怕鹽堿地,喜歡排水良好的酸性肥沃土壤。杉木在中國長江流域、秦嶺以南地區栽培最廣。杉木生長快、經濟價值也很高。杉木的經濟價值,比如供建筑、電桿、家具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杉木的藥用價值,比如主治祛風止痛,散瘀止血,慢性氣管炎,過敏性皮炎等。
2杉木營造林技術存在的一些問題
2.1林地修整工作問題
林地修整是通過土地進行翻耕,從而改善土地質量,是保障營造林工作開展的重要環節,為樹木成長打下基礎[1]。可以提高樹木成活率。為后期的造林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很多地方對于林地修整,土地翻修程度不夠,林地表面的雜草清理工作開展不到位,這樣后期林木的正常發育就很難得到保障。雜草的危害極大,會和樹苗搶營養,還會引起病蟲害等問題。如果初期就不重視林地修整,不僅會造成樹苗的發育不良,還會影響后期機械施工,土地平整有利于進行機械化大規模作業,在育林過程中大大減少林業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2杉木營造林模式陳舊,養護能力不足
杉木營造林需要長期發展,而近幾年的發展并沒有獲得新的成果。同時,多地經營都是粗放式經營,林業人員對其疏于照顧,實際上給杉木營造林造成了很多大的破壞。由于該地區很多植被沒有妥善經營,如今已經有很多進入了老化區,種子質量也隨之下降,對杉木營造林的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隨著現代的科技水平發展,對于杉木營造林的養護來說,有效應用現代化科學技術,不但可以解決物質基礎匱乏的弊端,還同時進一步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杉木營造養護能力。但是從現狀來看,農村地區在實際開展杉木營造林工作時,并沒有引進現代植被種植,和養護技術,也沒有對某些相應的硬件設備進行有效引進和應用[2]。同時,農村林業生產經營的相關工作人員缺乏對杉木種植以及養護方面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因此,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等方面都相對滯后,導致種子選育,病蟲害防治等各項工作不好發展,進而對杉木營造林的工作效率產生了不利影響。
3針對杉木營造林技術的改進措施
3.1高度重視林地修整工作
林地修整為營造林健康發展,苗木健康成長打下了堅實基礎。為了提高營造林的質量,要及時清理林地表層雜草,在合適的時間翻新土壤,再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土壤與各類樹種的生長特性,提出最合理的整改方案。
3.2注重良種選育
良種選育,對杉木營造林質量產生直接影響。育苗技術是保證樹苗茁壯成長的一個關鍵技術,這一環節,林業工作人員應該注重提升自身對良種選育的分析和研究。在實際開展良種選育工作時,利用生物手段以及分子標記等方式方法,提高選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要將種子儲存在合適的環境中,做好整地工作,適當的施肥,對土壤消毒,播種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給予木苗充分的水分,保證木苗的根部水分充足,育苗的土壤應當肥沃,育苗過程應當選用科學的技術和管理方法,以此使得杉木林的發展在生產實際過程中提升其質量。
3.3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
在實際執行期間,林業工作人員要經常培訓學習促進自身意識的獲取,對現有的資源進行配套組合,對杉木材料做出分析和評定,保證能獲得更優質的營造林材料,也能改善杉木群體質量。
3.4注重處理好選種、利用以及推廣之間的關系
對杉木造林的發展來講選種、育種、利用以及推廣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只有不斷完善各個環節的工作,才能從整體上達到杉木營造林工作的要求。在具體操作上,從整體上開展育種和利用以及推廣任務,充分發揮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杉木營造林的建設提供保障。同時注重考核機制以及激勵機制的建立健全,以此來激發和調動林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熱情。除此之外,要加強對杉木的遺傳改良力度,不斷增強杉木整體效益以及性能,用以來提高育種水平,滿足相應的生產需求。
3.5加強技術培訓和管理,提高培育技術水平
想要提升杉木營造林質量,就需要不斷提高杉木培育技術。現在木材需求量在不斷增加,林業生產工作人員應該明確良種選育要點,科學選擇種子培育實驗基地,掌握和了解當地的土地情況,明確好種子的間距,控制中子密度區域,利用更加科學合理的培育手段達到高效的種植目的,從而獲得更為優異的杉木。
在林地目標生長期間,林業工作人員的很多專業知識、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要經常組織林業工作人員培訓教育。苗木生長初期,杉木吸收水分能力不足,需要水量較少,不需要大量灌溉,后期管理中,結合杉木具體生長情況及時調整灌溉時間和水量,相反,大量的澆水會導致樹根腐爛,樹木死亡[3]。除此之外,強化預防和治理苗木的病蟲害問題,定期噴灑防蟲驅蟲藥劑,以此保證營造林苗木能快速生長。另外,引入合適的苗木管理技術,不斷提高幼苗前期種植的成活率,為營林造林管理工作給予便利。
3.6注重合理施肥
杉木營造林建設過程中,盡量選擇復合肥,也可以用腐熟牛羊糞便,對尿素的使用保持適量,通常情況下,在杉木出圃前三個月,都不能進行尿素的施加,影響杉木造林成活率。除此之外,應該讓工作人員計算出每株杉木的具體營養需求量,施加一些含有磷、鉀等元素的肥料,混合攪拌之后才能展開施肥工作。
3.7注重良好造林地的科學選擇
造林地是保護杉木營造林建設的基礎條件。所以選擇條件良好,土層深厚,土壤疏松的優質造林地開展建林工作。如果選擇地種植杉木的環境較差,要將造林地現有的植被清除完之后,再開始造林,這樣種出來的植被也打不到預期效果,直接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樣也不利于當地的水土保持工作。造林坡度大概在不超過25°的地方,坡度大,會有水土流失問題。除此之外,不要選擇造林地區山腳下有村莊和生活用水排出的地方,避免杉木造林地受到環境的污染,給杉木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林業行業給予高度的重視,使得林業行業有更好的發展。要想使得營林造林工作得到改善和進步,就需要加大造林技術的科研工作,構建完善科學的發展機制,同時優化現有的建設資源配置,注重良種選育,提高培育技術水平,合理施肥和科學的選擇造林地,如此才能保證杉木營造林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龐海旭. 林業營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分析[J]. 新農民, 2020(1):73-73.
[2] ?楊明. 分析林業營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2019, 000(036):261,263.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華山林場;廣西 河池 54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