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占偉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迫切需要水文水資源工作提供更準、更快、更全的水文監測數據和內容豐富、形象直觀的服務產品。
關鍵詞:水文水資源;現代化建設;現狀;優化
引言
水文水資源作為水利事業的核心,不僅需要為水資源管理、防汛抗旱減災服務,還需要為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保障。因此,要重視對水文現代化建設的研究,探析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依據現階段水利事業發展的任務,探索推進水文現代化建設的相應對策,以切實提高水文現代化建設水平,推動水文工作高效發展。
1.水文水資源現代化建設現狀
1.1站網布局有待進一步完善
隨著近年來水情和工情的變化,當前的水文站網設置,在應對超標洪水時,仍不夠充分;在服務水資源管理、生態水量控制、江河水量分配調度時,仍不夠完善;在面對社會日益發展需要時,仍不夠優化。現有的水文水資源站網還沒有形成完善的覆蓋網絡,對一些區域尚未實現全面有效的覆蓋監測,不能完全滿足防洪減災、水資源調度和水生態保護等工作對水文的需求,也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2監測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全國流量測驗仍以纜道測流為主,含沙量、蒸發量的監測還需依靠人工,數據監測手段相對還比較傳統。自動監測能力仍然不足,非接觸測流等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仍存在瓶頸,流量實時在線監測的時效和頻次尚無法完全滿足實際需求。應急監測先進手段不多,且應急監測儀器設備日趨老化,現有裝備數據傳輸、處理能力較弱,還不能完全滿足特殊水事件的應急監測需求。
1.3產品服務有待進一步擴展
豐富的水文水資源監測數據分析加工的深度不夠,形成的服務產品主要面向水文專業人員,向社會公眾提供的服務產品種類較少。建設的水情、水資源、地下水等業務應用系統分布在各業務部門,主要滿足局部應用需要,缺少較完善的開放式水文數據庫應用系統,海量的水文數據產品不能有效為各類業務應用提供完善高效的信息服務,與氣象、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掌握的信息缺乏有效互聯互通,還不能充分發揮水文行業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決策參謀作用。
2.水文水資源現代化建設的優化措施
2.1優化完善站網體系
立足現有站網,優化完善水文水資源站網布設格局,補強現有測站短板,調整充實測站功能。以服務防洪減災為目標,補充蓄滯洪區監測站網、構建重要城市防洪除澇站網;以服務水資源管理為目標,推進市、縣級行政區界水量監測站網建設;以服務河湖生態健康為目標,加強重要取水口、河長制斷面水質水量的精準監測;加密地下水超采區站網布局,堅持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質結合,逐步擴大監測范圍、拓展監測項目、細化監測內容,滿足“水域全覆蓋”要求。
2.2提檔升級監測能力
立足監測手段自動化和信息采集立體化,建設現代化水文水資源監測體系。充分利用聲、光、電等技術手段,在水位、雨量等觀測全部實現自動測報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流量、水質、泥沙、蒸發等要素的自動測報,按照“一站一策”建設方案,加大水文水資源監測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推廣,深入開展在線監測設備的應用研究與比測率定工作。完善應急監測體系,建立健全應急監測管理制度,建立“中心-分局-省局”三級應急響應機制,加大衛星遙感、雷達等現代監測裝備力度,提高水文應急監測服務能力。加強縣級水文監測中心的巡測能力建設,配置巡測車輛、配備無人機、無人船等先進的移動監測設備,開展對沿海、沿江、環湖及調水沿線水質水量的監測,提高重大水情的處突能力。
2.3構建智能信息處理
立足信息化手段,構建智能化信息處理體系。推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網絡等新技術與水文業務的深度融合,推動建設覆蓋全測站、貫穿全過程的集約化水文水資源信息處理服務體系,拓展信息查詢、數據處理、預測預報和分析評價等功能,實現水文要素采集、傳輸、測報與在線整編全過程的信息化。在現有地市級分中心信息處理平臺的基礎上,進行功能升級和拓展,植入遙感遙測、視頻音頻、圖像圖片等數據,實現水文水資源信息的智能化處理,構建智能化的預測預報預警服務平臺,為防汛抗旱及水資源管理提供可視化有力技術支撐。
2.4深化拓展產品服務
立足社會和民生需求,提供產品化水文服務。有效整合門戶系統、網站、公眾號等各種媒介資源和海量的水文信息及分析評價成果,形成統一的水文水資源數據共享和服務平臺,提升水文水資源信息服務能力。完善水文數據服務系統,立足水文水資源分析計算、水文情報預報、水資源論證、水質預警等,按流域區域需要提供水文數據服務產品,實現水文水資源預測預報的智能化。豐富公眾生產生活需求類水文服務產品,開發水文水資源、水情預報發布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資訊產品,為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公眾需求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
2.5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水文水資源現代化建設,資金投入是保障。水文屬于社會公益性事業,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在水文投入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長期穩定增長的水文投入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層面對水文現代化建設和水文設施運行維護的資金投入,同時結合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努力取得省級資金的配套支持,保障水文現代化建設順利開展。精確測算水文設施設備資產總額,按照適當比例測算水文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經費并納入省級財政預算,保證水文測報、水質監測和水文信息網絡等設施設備的日常維護和技術更新改造。
2.6強化現代化人才隊伍
實現水文水資源現代化,人才是關鍵。加大人才引進,通過招考、定向培養、交流等渠道,引進水文水資源現代化監測、信息化應用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人才培養,重點圍繞水文新技術、新儀器、新方法應用,依托技能優秀人才工作室,加強技術指導,強化業務培訓,提高操作人員解決實踐問題的技能。整合基層水文人力資源,積極實踐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解決任務增加和人員不足的矛盾,培育基層水文水資源服務體系。
結束語
要切實提高水文水資源現代化建設水平,但水文現代化不僅是物質基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更是涵蓋水文服務、科技、人才、管理乃至文化等“軟硬實力”兼具的全面的,綜合的現代化,水文水資源必須立足流域管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改革測報方式、提升管理模式,努力構建信息采集立體化、數據傳輸信息化、信息服務多樣化的水文水資源現代業務體系,不斷推行自動測報為主,巡測巡查為輔的水文水資源測驗新方式,實現有人看管、無人值守的運行管理新模式,補齊短板,強化服務支撐,才能更好促進水文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寧.加快推進水文事業現代化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J].求是,2012(2):57-59.
[2]朱昌福.江蘇水文站網優化調整有關問題的思考[J].水文,2005(4):33-36.
[3]婁利華.我國水文現代化建設現狀及對策探討[J].地下水,2018,40(3):224-225.
[4]谷源澤.黃河水文現代化發展思考與展望[J].人民黃河,2019,41(10):16-19.
[5]劉倩.水文現代化建設若干問題及對策探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11):31-33.
[6]陳立強,孫婕,李振.黃河水文現代化建設探索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9(2):192-193.
(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水文水資源局,河南 鄭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