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鈺填, 呂常艷, 謝嶷松, 劉雪燕
(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廣東 深圳 518000)
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主要的醫院感染病原菌之一,近年來AB是導致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預后差[1]。及早發現影響AB所致VAP預后的因子對于疾病預后判斷有重要意義。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在VAP中水平升高可對VAP具有一定診斷價值[2],而IL-17可調控相關免疫因子水平從而發揮作用。IL-35可調控T細胞相關亞群從而影響VAP的發展[3]。尚未發現關于IL-17、IL-35在AB所致VAP患者預后判斷的相關研究。基于此,本文通過檢測AB所致VAP不同預后患者血清中IL-17、IL-35的表達情況,分析其臨床意義。
1.1一般資料:深圳市人民醫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127例AB所致VAP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生存和死亡根據已確診為AB所致VAP為始,連續30d為限,30d時患者生存即為生存組,30d內患者死亡即為死亡組。84例患者生存(生存組),男56例、女28例,年齡24~56歲,平均年齡(39.17±8.46)歲;43例患者死亡(死亡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24~55歲,平均年齡(38.73±6.57)歲,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符合《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預防和治療指南(2013)》診斷標準[4]。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患者均進行氣管切開手術,且手術器皿等手術條件均相同,術后均用呼吸機輔助呼吸;③患者術前檢測均未發現氣管、肺等相關感染;④患者術后均出現昏迷狀況;⑤患者均根據醫囑咐,根據自身情況使用抗菌藥物。排除標準:①聯合感染所致VAP患者;②非首次VAP患者;③有抗菌藥物過敏史患者;④病例資料不完整患者。本研究經患者家屬知情并同意,經本醫院倫理協會審核并通過。收集兩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氣管切開手術時間、切口大小、術中出血量,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其中APACHEⅡ評分[5]包括急性生理學評分、年齡評分、慢性健康狀況評分3部分,最后三項紙盒總計71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
1.2主要試劑與儀器:人IL-17酶聯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試劑盒(美國abcam公司,貨號:ab119535),人IL-35 ELISA試劑盒(中國臺灣arigo,貨號:ARG81146),CD4FITC/CD8PE/CD3PerCP混合單克隆熒光抗體試劑盒(美國BD公司,貨號:20163402070),酶標儀(賽默飛,型號:Multiskan GO),流式細胞儀(貝克曼庫爾特,型號:CytoFLEX)。
1.3方 法
1.3.1樣品采集及保存:血清樣品采集:AB所致VAP患者均為確診翌日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5mL,部分室溫自然凝固,血樣3000r/min離心10min,收集上清后分裝做ELISA檢測;1.0mL添加抗凝劑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
1.3.2ELISA法檢測血清中IL-17、IL-35表達水平:按照人ELISA試劑盒說明書檢測IL-17、IL-35和標準品,待測樣品和標準品置于96孔板中,待測樣品6個重復,標準品3個重復,在450nm波長處測定各孔的OD值。在Excel工作表中,以標準品濃度為橫坐標、對應OD值為縱坐標繪制標準品線性回歸曲線,按曲線方程計算血清中IL-17、IL-35水平。若待測樣品OD值超過標準曲線上限,則適當稀釋后重測,計算濃度=曲線方程計算濃度×稀釋倍數。
1.3.3流式細胞術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流式細胞術檢測靜脈血中CD3+T淋巴細胞、CD4+T淋巴細胞、CD8+T淋巴細胞,流式專用管中每管取50μL,添加CD4FITC/CD8PE/CD3PerCP混合單克隆熒光抗體,震蕩混勻后避光15min,添加紅細胞裂解液,混勻避光10min,洗滌后流式細胞儀上機檢測,計算CD3+T、CD4+T、CD8+T比例,并求CD4+/CD8+比值。

2.1兩組一般資料、APACHEⅡ評分比較:兩組性別、年齡、氣管切開手術時間、切口大小、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生存組相比,死亡組APACHEⅡ評分升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兩組血清中IL-17、IL-35水平比較:與生存組相比,死亡組血清中IL-17、IL-35水平升高(P<0.05),見表2。
2.3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與生存組相比,死亡組中CD3+T、CD4+T淋巴細胞水平、CD4+/CD8+比值降低(P<0.05),CD8+T淋巴細胞水平升高(P<0.05),見表3。

表2 兩組血清中IL-17 IL-35水平比較

表3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2.4AB所致VAP患者血清中IL-17、IL-35與T淋巴細胞亞群、APACHEⅡ評分關系:Pearson法分析AB所致VAP患者血清中IL-17、IL-35與CD3+T、CD4+T、CD4+/CD8+均呈負相關(P<0.05),與CD8+T、APACHEⅡ評分均呈正相關(P<0.05),見表4。
2.5影響AB所致VAP患者預后的因素分析:將AB所致VAP預后是否良好為因變量,以IL-17、IL-35、CD3+T、CD4+T、CD8+T、CD4+/CD8+、APACHEⅡ評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IL-17、IL-35、APACHEⅡ評分是AB所致VAP預后的危險因素,CD4+/CD8+是AB所致VAP預后的保護因素,見表5。

表4 AB所致VAP患者血清中IL-17 IL-35與T淋巴細胞亞群 APACHEⅡ評分關系

表5 影響AB所致VAP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VAP是ICU患者常見并發癥,是導致ICU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是重癥監護醫師的主要挑戰[6]。預防VAP可減少ICU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生存率,AB感染在VAP患者中發生比例逐年上升,且病死率高[7],及早發現AB所致VAP并盡早治療,對于改善ICU預后可能有重要意義。AB可改變患者免疫狀態,腦血管基礎疾病患者中AB為VAP的獨立危險因素[8]。APACHEⅡ評分顯示疾病嚴重程度,在AB所致VAP死亡患者中APACHEⅡ評分相較與生存組升高,提示疾病加重導致患者死亡。免疫功能紊亂及炎癥反應是導致AB感染后VAP發生、進展的重要因素。T細胞亞群參與免疫性疾病中細胞免疫應答,CD3+T代表成熟活化T淋巴細胞水平,可進一步分化為輔助T淋巴細胞CD4+T和毒性T淋巴細胞CD8+T,CD4+/CD8+比例降低反映機體免疫功能下降[9]。IL-17屬T細胞誘導的炎癥反應早期啟動因子,與免疫紊亂及炎癥密切相關[10];IL-35被稱為免疫抑制因子,其水平升高可抑制T細胞增殖并抑制輔助T細胞Th17細胞的分化及功能,在免疫性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11]。IL-35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表達升高,抑制免疫反應,抑制IL-35的表達可減緩疾病進程[12]。IL-17、IL-35在免疫缺陷性病毒感染和混合疾病中表達異常,調節T淋巴細胞發揮作用[13]。在帶狀皰疹和皰疹后神經痛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計數與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的變化中發現,患者外周血中IL-17可能與機體免疫功能相關,隨著神經痛患者疼痛程度變化而變化[14]。
AB感染可引發VAP患者局部或全身免疫應答,導致T淋巴細胞亞群發生變化加重疾病進程[15]。本研究中,與生存組相比,死亡組中CD3+T、CD4+T淋巴細胞水平、CD4+/CD8+比值降低,CD8+淋巴細胞及IL-17、IL-35水平升高,提示AB感染所致VAP患者機體內活化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炎癥因子增加,產生的輔助T淋巴細胞比例降低,毒性T淋巴細胞比例增加,機體處于免疫失衡、炎癥反應狀態。本研究中,AB所致VAP患者血清IL-17、IL-35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均呈正相關,提示IL-17、IL-35與AB所致VAP疾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另外,血清中IL-17、IL-35與CD3+T、CD4+T、CD4+/CD8+均呈負相關,與CD8+T呈正相關,提示AB所致VAP患者血清中IL-17、IL-35與T淋巴細胞亞群關系密切,可能影響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從而影響疾病嚴重程度。本研究發現,IL-17、IL-35、APACHEⅡ評分是影響AB所致VAP預后的危險因素,CD4+/CD8+是影響AB所致VAP預后的保護因素。IL-17、IL-35、APACHEⅡ評分升高、CD4+/CD8+降低均可增加AB所致VAP患者死亡幾率,在臨床上降低AB所致VAP患者血清中IL-17、IL-35水平可能改善AB所致VAP患者生存情況。
綜上所述,AB所致VAP患者死亡組IL-17、IL-35水平升高,二者與T淋巴細胞亞群關系密切,均是影響患者預后死亡的危險因素,可能作為指示性因子預測AB所致VAP患者預后狀況。但AB所致VAP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較多,可能亦受呼吸機使用時間等的影響,且本研究受病例數限制、納入一般資料有限,進一步收集更多患者參與分析是本研究接下來研究的重點,以進一步驗證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