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珍
1.運城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 ;
2. 又石大學,韓國 全羅北道 55338
跆拳道作為一項現代武術項目,在世界各地廣泛推廣并得到認同,被國際奧委會確定為正式比賽項目。同樣,傳入中國后也迅速得到推廣,有接近百萬跆拳道參與者,[1]在各種世界級跆拳道競技比賽中多人次獲得世界冠軍,跆拳道的普及和競技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跆拳道的科學研究。通過對中國跆拳道研究的特征、演進與熱點探究,全面了解跆拳道研究的現狀,為今后跆拳道研究的提升提供參考與借鑒。
數據是進行Citespace分析的前提條件,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全面性、可靠性、權威性,選取CNKI數據庫中文核心期刊為數據來源。
具體方法(見表1):以CNKI為檢索數據庫,使用高級檢索:篇名為“跆拳道”,檢索方式為“精確”;期刊來源類別中選“核心期刊”;其余均不限定;進行檢索。檢索時間為2019年7月30日;經過認真甄別,獲得280篇文獻,為本研究的數據。

表1 數據來源
完整展現中國跆拳道研究的熱點、演進、趨勢、作者、機構等方面信息是對中國跆拳道研究文獻分析的首要問題,需要相關的科學方法和工具。Citespace是在科學計算學數據可視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款引文可視化分析軟件,通過可視化的手段來呈現科學知識的結構、規律和分布情況。[2]因此,利用JAVA平臺的CitespaceV版本,對中國跆拳道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繪制科學知識圖譜。具體步驟如圖1.

圖1 研究技術路線
從文獻的時間特征來看(如表1),中國核心期刊在1997年開始出現有關跆拳道研究的文獻,到1999年的為緩慢增長階段。由1997年的4篇逐漸增長到2008年的16篇,2009年、2010年增長迅速,兩年分別都是22篇,到2011年降為12篇,以后每年又逐漸增長,到2014年文獻量達到峰值23篇,2016年到2019年跆拳道研究進入緩慢發展期,平穩發展。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后兩年跆拳道研究文獻貢獻量比較高,后兩年各為22篇,跆拳道與奧運會相關研究較多。如跆拳道備戰2008北京奧運會的現狀與應對策略[3]等等。
文獻時間特征可以充分反映跆拳道相關研究的緣起、持續性、階段性等。可以看出中國跆拳道研究起步比較晚,但發展比較迅速;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為跆拳道研究提供了機遇,促進了競技跆拳道研究;近年來隨著跆拳道研究的日益成熟,研究文獻量減少,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表1 1997年—2019年CNKI核心期刊跆拳道研究文獻數量時間分布圖
從1997年到2019年,圍繞跆拳道研究在中國形成較多學者,他們的研究成果豐富了跆拳道研究理論,為跆拳道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為對跆拳道研究核心作者進行分析,按照CitespaceV軟件計算的要求,將從CNKI核心期刊中獲得的數據輸入Citespace軟件,以1997—2019年為時間范圍,將“Author”設置為節點類型,取閾值“Top N”為50,在其它值為默認的情況下生成跆拳道研究核心期刊作者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見圖3)
高志紅從2005年開始研究跆拳道技戰術及執裁[4]到2018年合作研究跆拳道奧運冠軍趙帥技戰術特征,[5]14年間,合作或單獨研究成果19篇,主要從跆拳道技戰術、規則與裁判、護具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例如針對29屆奧運會跆拳道比賽提出開局先得分,采取主動的進攻和多種戰術保分是贏得比賽的關鍵;[6]擊頭技術是現今跆拳道比賽制勝的主要技術[7]等。高平從跆拳道競賽結構特征、[8]訓練控制結構特征、[9]新規則下技術特征[10]等方面進行研究,根據訓練特征提出了備戰訓練的重點環節和細節;對奧運冠軍吳靜鈺的技戰術進行分析,為今后訓練提供借鑒等研究。黃寶宏、曾慶國、劉尚禮、祝大鵬、李志敢、陳有忠等分別從跆拳道后橫踢技術、[11]規則與裁判、[12]跆拳道運動心理學、[13]運動生理學、[14]課程教學[15]等方面進行研究,出現了較多的研究成果。作者之間的合作形成了跆拳道研究團隊。如高志紅與崔玉紅、竇燕、吳建忠等合作進行研究,高平與祝大鵬、魯凡、余銀等合作關系。

圖2 跆拳道研究核心期刊作者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圖3 跆拳道研究機構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將數據輸入CitespaceV軟件,時間范圍設置為1997-2019年,將Institution”設置為節點類型,取閾值“Top N”為50,其余為默認,生成的研究機構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見圖3),從發文量來看北京體育大學影響力較大,共20篇,位居第一;西安體育學院有6篇,位居第二;安徽師范大學體育部和河北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系各有5篇并列第三。北京體育大學、西安體育學院等在跆拳道研究領域占有明顯的優勢。可視化知識圖譜主要研究機構的節點機構之間合作,如北京體育大學與國家體育總局、河北體育學院、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等機構的合作,廣州體育學院與廣東省跆拳道隊合作、西安體育學院與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合作等;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與西南大學體育學院合作體現了同一單位不同研究部門之間合作;河南師大學體育學院與韓國龍仁大學合作體現了跆拳道研究的提高到國際合作。
核心期刊文獻、高被引核心文獻分別是對中國跆拳道研究演進分析的核心內容。通過將數據輸入CitespaceV軟件,時間范圍設置為1997-2019年,將“Keyword”設置為節點類型,取閾值“Top N”為50,其余為默認,生成知識圖譜后點擊“Timezone view”,獲得跆拳道研究關鍵詞共現時區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圖4 跆拳道研究關鍵詞共現時區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此階段出現的關鍵詞按照出現的頻次大小依次為運動員、優秀運動員、體育工作者、比賽、運動能力、影片、橫踢等等。此階段整體來說是對跆拳道運動員身體形態、生理機能、比賽、技戰術、開展跆拳道運動的可行性、跆拳道運動水平等進行了解認知,如對跆拳道運動水平的初步分析,[16]了解跆拳道的運動水平;對跆拳道運動員身體形態指標、[17]生理生化特點[18]進行研究,提升對跆拳道生理生化指標的認識;在高校開展跆拳道運動的可行性研究,[19]對《跆拳道》影片的研究,[20]進一步宣傳了跆拳道精神、文化等。該階段為跆拳道研究的起始階段,對跆拳道運動員的研究多。
此階段出現的關鍵詞按照出現的頻率大小依次為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電子護具、競技體育、戰術、技術、奧運會、高校等。對跆拳道的研究還是以跆拳道運動員和技戰術應用存在的問題,[21]提出技術種類應用單一,應用擊頭技術的得分比例很低,戰術犯規行為使用不當等問題;對中外運動員主動進攻技術的運用對比,[22]研究主動進攻的技術要求和訓練規律。通過對新規則和電子護具的使用研究,[23]提出擊頭技術是跆拳道比賽制勝的主要技術。此階段跆拳道生理學、心理學研究也得到深入發展,如間歇性低氧訓練對跆拳道運動員血氨、血乳酸及血氣水平的影響;[24]優秀女子跆拳道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及其關系研究。[25]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促進了跆拳道的研究,因此奧運會前后的跆拳道研究文獻比較多,如中國跆拳道備戰2008年奧運會相關因素及對策的分析[26],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女跆拳道比賽技術統計與對比的研究、[27]從第29屆奧運會看競技跆拳道的發展[28]等等,促進跆拳道的競技水平和理論水平。高校跆拳道研究得到發展,如對高校跆拳道俱樂部教學模式進行理論上的探討與研究,[29]指出高校跆拳道俱樂部教學存在的眾多問題。
這個階段對跆拳道的研究主要還是圍繞跆拳道運動員、技戰術、規則等方面進行研究,與前一階段相比研究內容、方向更加全面,跆拳道的競技水平提升迅速。但以發展跆拳道競技水平為主,并對在高校跆拳道的開展進行研究。
該階段有三個顯著特點:首先是對電子護具研究增多,例如在技戰術和電子護具方面,進行DaeDo電子護具下跆拳道新得分技術的研究;[30]電子護頭使用下跆拳道擊頭技術的攻防理論體系研究;[31]其次心理研究得到加強,如探討威脅啟動條件下,不同焦慮水平狀態的跆拳道運動員視覺加工特征。[32]第三是跆拳道研究針對性強,如中國女子跆拳道奧運冠軍技能特征研究;[33]對后踢技術動作、橫踢技術動作研究,如不同重量級別跆拳道運動員橫踢技術動作的生物力學特征分析,[34]得出運動員重量級越小,身體就越靈敏,橫踢動作特征更合理,對速度的影響小。
從跆拳道研究的演化三個階段來看,中國跆拳道研究起步比較晚,發展比較迅速,日益走向成熟。近年來運用高科技進行研究,使研究走向深入。競技跆拳道的技戰術、運動員生理、心理、生物力學、規則、電子護具、訓練等研究多,大眾跆拳道推廣普及、跆拳道文化、跆拳道教學等研究少。

圖5 跆拳道研究關鍵詞的共現知識圖譜
關鍵詞是研究者在研究中提煉出來的重點內容和方法。關鍵詞頻次越高,說明在本領域研究中關注度越高。根據關鍵詞頻次和中心性可以看到研究的熱點及變化規律。通過將數據輸入CitespaceV軟件,時間范圍設置為1997-2019年,將“Keyword”設置為節點類型,取閾值“Top N”為50,其余為默認,生成跆拳道研究關鍵詞的共現知識圖譜(見圖5)。
運動員是跆拳道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同時也是競技跆拳道運動的主體。圍繞跆拳道運動員從技術、戰術、生理學、心理學、生物力學、選材等方面進行研究,為中國跆拳道的發展,尤其是競技跆拳道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撐。對國家跆拳道運動員在全國錦標賽中實時心率監控和血乳酸變化特點的研究,[35]對提升跆拳道運動員專項運動能力有重要作用。
技戰術是跆拳道運動研究的基本內容,熟練掌握并合理運用跆拳道技戰術是取得競技比賽的關鍵。從圖5技戰術出現頻次高,說明為跆拳道研究的熱點。究其原因技戰術隨著個體不同、規則改變、環境變化等因素的變化而產生變化。如對跆拳道自由品勢和擊破示范中的540°后旋踢技術成功要素進行研究。[36]二是優秀運動員的技戰術,如對趙帥、[5]吳靜鈺[10]的技戰術動作特征分析。
電子護具在關鍵詞出現的頻次為5次。由于規則的變化,電子護具的應用,促使對電子護具研究越來越多。如在新規則和電子護頭下跆拳道比賽擊頭技、戰術運用特征進行分析,[37]發現擊頭技戰術的使用頻率和得分的成功率顯著增高。
關鍵詞奧運會出現的頻次也比較多,金波、李香君等分別對奧運會、亞運會等運動會中跆拳道得分特點、[38]得分技術[39]等進行研究。
結合圖5通過關鍵詞武術、散打、推廣策略等結合文獻,可以看出對跆拳道發展研究,總結規律,借鑒經驗,探討武術發展。如郭玉成、李守培等對跆拳道的研究,探討對武術傳播啟示、[40]段位制比較。[41]
從圖5可以看出關鍵詞有視覺搜索、威脅刺激、事件相關電位、運動生物力學等,說明跆拳道研究從心理學、生理學、生物力學等多學科跨領域進行研究。如劉尚禮[32]等從心理學角度對跆拳道運動員研究;滕育松、[24]周帆揚[35]等從生理學角度對跆拳道進行研究;鄭呈祥[42]對女跆拳道運動員服裝進行研究,提出混紡針織面料優化后熱濕舒適度更好,特殊部位拼接技術增加美觀與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