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郯城縣第一人民醫院 山東 郯城 276100)
瘢痕子宮是指因子宮在經過子宮肌瘤剔除術、穿孔修補術、剖宮產術、破裂修復術、子宮成形術等各婦科手術后導致患者子宮留存瘢痕,其中子宮破裂、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等都是瘢痕子宮的常見癥狀[1]。隨著近些年來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剖宮產率大幅度提高,因此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的臨床方式選擇就變得尤為重要,如果選擇不合理的分娩方式很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及孕婦出現生命危險。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的臨床方式選擇進行分析和討論。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640 例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妊娠產婦患者作為本次醫學研究的對象根據產婦的不同指征分為兩組。對照組產婦共320 例采用的是剖宮產分娩方式,年齡23 ~39 歲,平均年齡(29.65±2.23)歲。實驗組產婦共320 例采用的是陰道分娩方式,年齡22 ~39 歲,平均年齡(29.12±2.38)歲。根據以往病歷,子宮下段橫切口為所有患者首次妊娠剖宮產手術方式且切口在術后未發生感染。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產婦采用的陰道分娩方式,其指征主要包括(1)通過對宮口開大、宮頸管消退情況、胎兒先露位置、宮頸硬度和宮口位置五個方面的觀察,產婦Bishop 評分≥6 分且無任何妊娠合并癥狀;(2)上次剖宮產距本次分娩時間>2 年。(3)上次剖宮產指征完全消失且進行超聲檢查后所有患者子宮峽部無缺陷。對照組產婦采用剖宮產分娩方式,其指征主要包括(1)產婦存在不利于陰道分娩的妊娠合并癥、心臟病或內科疾病且剖宮產時間據本次分娩≤2 年。(2)經過超聲檢查發現產婦子宮下端壁較薄,因此為避免分娩過程中出現子宮破裂,建議采用剖宮產。(3)多胎且胎兒過大,此外產婦恥骨合并處存在壓痛、自發痛癥狀。
對兩組產婦分娩后相關指標進行記錄和觀察,其中新生兒Apgar 評分滿分為10 分,得分越低則說明新生兒窒息程度越高。
數據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采用陰道分娩方式的實驗組產婦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 兩組產婦產后指標比較(±s)

表 兩組產婦產后指標比較(±s)
新生兒Apgar評分(分)實驗組 320 130.26±40.89 0.69±0.28 4.30±1.81 9.71±0.21對照組 320 270.66±79.05 2.79±0.51 7.04±2.06 8.04±0.36 t - 28.220 64.568 17.874 71.679 P - 0.001 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 平均出血量(ml)初次母乳喂養時間(d)住院天數(d)
因剖宮產能夠避免或減輕自然分娩所伴隨的痛苦,因此逐漸成為婦科臨床中較為常用的分娩方式,近些年來隨著臨床醫學上麻醉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放寬的剖宮產指征[2],我國剖宮產率逐漸高于亞洲其他國家,由此一來也就導致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率逐年增高[3]。與正常子宮相比瘢痕子宮的組織彈性較差,隨著再次妊娠患者子宮肌纖維慢慢拉伸從而導致子宮增大,由此就會導致在分娩過程中由于子宮收縮力不協調,從而發生瘢痕部位裂開出現子宮破裂的情況,嚴重危及母嬰的人身健康。此外則是感染、粘連加重、子宮破裂、切口愈合不良等并發癥都有較大幾率出現在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的產婦身上。經過產科臨床醫學相關研究表明[4],陰道試產能夠有效降低上述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高達65%的試產率也極大的證實了陰道分娩能夠降低手術風險的結論。但是也有學者提出,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發生子宮破裂的幾率也會在陰道分娩中提高。所以對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選擇一直都是產科臨床醫學中重點研究的課題。
綜上,采用陰道分娩的產婦產后出血、住院時間少于采用剖宮產分娩的產婦,且新生兒受窒息程度更低,對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的產婦,應根據其指征采用陰道分娩的方式具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