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輝
( 勝利石油管理局濱海醫院 山東 東營 257237)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科室,所以對護理要求較高[1]。人性化護理的廣泛運用,可確保滿足患者護理需求,較常規護理更易得到廣大患者的接受、認可。為此,本文選擇我院手術患者為例,在常規手術室護理基礎上輔以人性化護理,現對其效果予以介紹,如下。
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且所有患者均知曉研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認知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心理疾患、肝腎功能障礙等疾病。現對我院80 例手術患者開展研究,根據電腦隨機法分為對照組40 例,男23/女17,年齡為25 ~70 歲。研究組40 例,男22/女18,年齡為28 ~70 歲。經比較,確定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術前,以備齊手術器械、搶救藥品等為主;術中,以核對患者個人信息(年齡、性別、性別、臨床診斷、手術名稱等)、取手術體位、配合操作者完成手術等為主;術后,送患者送到病房,并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班。
研究組在常規手術室護理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方法如下:(1)業務培訓,護士長組織培訓/學習活動,以人性化護理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心理學知識、溝通技巧等內容為主,使護理人員深入了解、掌握人性化護理理念及內涵。(2)護理內容,①術前1d,與醫生主動交談,了解患者實際病情狀況,而后進行術前訪視,主動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以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消除患者抵觸心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及對手術的了解程度,以視頻、幻燈片等形式詳細介紹關于手術方面的知識,以調節患者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注意與患者交談期間靈活運用禮貌用語、面帶微笑,以增強患者內心安全感;②術中,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再次向其介紹手術方面內容,以緩解患者緊張程度,或是通過握手、眼神等非語言方式向患者傳遞鼓勵、支持,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操作期間,嚴禁護理人員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③術后,生理鹽水擦拭切口周圍皮膚表面的血跡、消毒液等,并蓋好被子;確定患者生命體征,即可送至病房,同時告知患者家屬“手術十分成功,之后配合后續治療就可以盡早出院了”,以消除家屬思想負擔;術后第1 日,對患者進行訪視,重點觀察切口情況,并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以提高機體康復效果。
①統計兩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人數/總人數×100%)。②采用本院設計的《護理質量調查問卷》評估兩組護理質量狀況,滿分100 分,包括手術室管理、消毒與衛生、護理安全、護士態度,分值越高,護理質量越高。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護理后護理質量評分顯著提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
表 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s,分)

表 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質量總分研究組 40 86.61±8.20對照組 40 70.43±10.19 t 7.824 0.000 P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5%(39/4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32/40),比較差異顯著(χ2=6.135,P<0.05)。
目前,手術室護理服務質量已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關注。人性化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轉變護理理念,堅持以人的需求為準,有效結合整體護理與個性化護理的過程。與常規護理比較,該護理模式可以促使護理人員在實踐工作中充滿愛心、溫情,不斷增強服務技能、溝通技能,為患者提供高質量服務。已有研究指出,人性化護理的應用可確保護理服務的整體性、創造性等特點,且有助于患者人員在工作中體現出自身價值,增強自身綜合素質,提高自身業務水平[2]。
研究期間,研究組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均較對照組增高,和文獻[3]結果相吻合,表示對護理人員進行規范培訓,可促使護理人員進一步規范自身行為,使其通過術前訪視、術中護理和術中護理等環節為患者提供人性化干預措施,以穩定患者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甚至激發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改善護患關系。因此,認為人性化護理能夠為患者挺高真正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拉近與患者彼此之間的距離,促進護患之間的良好溝通和理解,以提高患者后續治療配合度[4-6]。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