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玉海
(中國貴航集團三0 二醫院 貴州 安順 561000)
股骨頸骨折和股骨頭壞死等是老年常見的一種病癥,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導致生活質量下降,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的要求逐漸提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當前有效的治療方式,能促進患者的恢復。在手術過程中輔助圍手術期的護理指導之后有突出的作用,圍手術期的綜合護理方式以患者為中心,為了分析結果,選擇90 例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案例作為對象,依據不同護理方案分組,分別是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實施不同護理方式,而后對結果對比和總結。詳細的數據分析見表一:
選擇90 例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案例作為對象,依據不同護理方案分組,分別是對照組和實驗組,均是45 例患者。對照組的男女分別是34 例和11 例,年齡區間在61-78 歲,平均年齡(68.25±0.36)歲。實驗組的男女分別是32 例和13 例,年齡區間是62-77 歲,平均年齡(68.58±0.36)歲。對比兩組案例的一般資料分析后得知,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對比和分析。
對照組的案例實施的是常規護理方式,告知患者注意事項,術后進行功能性鍛煉。實驗組的案例實施的是圍手術期的綜合護理方式,如下:
(1)術前護理
術前護理指導很重要,當前很多人對手術對應的指標缺少了解,因此適當的心理護理很重要,在實施中通過集中宣傳和指導之后,消除了患者的焦慮和恐慌的情緒。在實施中以關心和鼓勵的態度對待患者,能舒緩自身情緒,樹立治療的信心[1]。
(2)術中護理
術中護理指導是重點,確保手術室溫度和濕度的合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的基本流程。配合醫生做好術中的各項輔助工作,確保手術可以順利實施。必須密切觀察術中各項生命體征的具體指標,結合患者的突發概況等實施針對性的干預。
(3)術后護理
術后的護理指導也很重要,術后可以進行固定,指導患者翻身嗎,確保人工髖關節不出現脫位。需要強化日常護理指導,引起家屬和患者的關注。由于老年患者的血流相對慢,容易出現下肢靜脈血栓的現象,可給予積極干預,適當活動,提升自身機能。
(1)對比分析兩組護理效果
優: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恢復,不存在異常現象。良:患者各項體征呈現恢復趨勢。差:整體效果不明顯。
(2)臨床手術指標
術中出血量;手術操作時間;術后住院時間。
(3)對比分析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總有效率分別是95.6%和71.1%。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n)
實驗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操作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案例的各項指標分析(±s)

表2 兩組案例的各項指標分析(±s)
術后住院時間(d)實驗組 45 752.36±0.14 116.58±0.25 15.36±0.14對照組 45 856.69±0.24 136.65±0.24 21.25±0.25 t—2518.876 388.492 137.895 P—<0.01 <0.01 <0.01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手術操作時間(min)
實驗組的并發癥幾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無顯著差異。

表3 兩組案例并發癥幾率分析(n)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當前應用廣泛的手術方式,直接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不良影響,導致生活質量下降。針對病癥的具體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及時給予護理指導和幫助,促進患者的恢復[2]。
護理在關節置換術中有突出的優勢,可以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在實施中可以進行術前心理指導和幫助,讓患者接受醫生制定的方案,配合醫生完成現有的治療計劃。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復雜的手術,在手術中可能會放置引流管以及尿管等,因此需要做好管道的保護,確保通暢。妥善的放置和后續固定處理也是重點,需要觀察和記錄下引流情況,依據引流量的性質和多少等進行病情的判斷。術后的功能鍛煉也很重要,術后進行患肢功能的進一步指導,合適的護理指導很重要,術后功能性鍛煉中,等到麻醉蘇醒之后可以進行適當的鍛煉和指導[3-4]。
綜上所述,對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的綜合護理方式,效果好于常規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