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外科監護室 上海 200032)
重癥監護室是一個特殊且重要的臨床科室,承擔了大多數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務,同時也是壓瘡防治的重點科室[1]。目前,重癥監護室患者的壓瘡預防已經成為日常護理的重點,但是其護理水平仍有待提高,為此本次研究選擇2017 年1 月—2019 年1月期間本院重癥監護室治療且出現壓瘡的8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總結分析了壓瘡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并探索了相關護理對策,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間本院重癥監護室治療且出現壓瘡的8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80 例患者均在進入重癥監護室后發生壓瘡,男48 例,女32 例,年齡43 ~86 歲,平均64.38±21.56 歲,重癥監護室治療時間10 ~20d,平均15.49±5.03d。
選取患者病例,統計患者完整病理資料,觀察并記錄患者皮膚破損情況,并查閱同期護理部壓瘡預報信息,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確定壓瘡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統計各因素占比情況。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認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患者壓瘡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中,體位固定、水腫、多汗/大小便失禁占比相對較高,顯著高于循環障礙、營養不良/貧血者、高齡和局部皮膚摩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本組患者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統計
一直以來,重癥監護室就是壓瘡預防的高危科室,相關臨床護理措施也在不斷改進和優化,但是仍需進一步分析其危險因素,從而進一步完善相關護理措施[2-3]。當前關于重癥監護室壓瘡危險因素的相關研究指出,高齡、血液循環障礙、體位固定、皮膚表面潮濕等因素是導致壓瘡形成的主要因素[4-5]。但是本次研究發現壓瘡患者主要危險因素中,體位固定(25.00%)、水腫(25.00%)、多汗/大小便失禁(25.00%)占比相對較高,顯著高于循環障礙(10.00%)、營養不良/貧血者(5.00%)、高齡(5.00%)和局部皮膚摩擦(5.00%),可知水腫、多汗及大小便失禁也是壓瘡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此外,本次研究還發現營養不良/貧血者(10.00%)、高齡(5.00%)和局部皮膚摩擦(5.00%)等因素也與壓瘡發生密切相關,必須高度警惕。為此有必要總結壓瘡預防的相關護理對策。
為提高危險因素的防范能力,必須對護理人員進行全面的壓瘡防治知識培訓,結合重癥監護室工作實際,一一認識和樹立壓瘡危險因素,保證每個護理人員可有效評估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
每個護理人員都應樹立較強的防范意識。護理人員對于骨隆突處壓瘡的防范意識較強,但是對于非骨隆突處壓瘡防范力度有所下降,因而必須排除認知盲點,強化全身的壓瘡防治意識。學習先進的防范護理知識,在每個護理細節中預防皮膚發生受壓、損傷、受潮等不良情況,例如每隔1 ~2h 翻身或改變體位一次,做好管道固定與管理,及時清理汗濕衣物,受壓位置提前采用軟墊和敷料保護等。
綜上所述,重癥監護室患者存在較多的壓瘡危險因素,應采取全面的預防性干預,逐一排除各安全隱患,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與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