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鳳,劉 剛,2*,李學理,汪淑芳,2,張曉喻,2,趙甲元
(1.四川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四川成都610101; 2.四川師范大學食品功能及加工應用研究所,四川成都610101)
我國桂花種植面積大[1],桂花果實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導致資源浪費.桂花種子相關的產品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充分、合理地開發(fā)利用桂花種子,是一種既節(jié)約資源又發(fā)展經濟的環(huán)保研究項目.本實驗以桂花種子油為材料,對其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性進行研究.
1.1 材料本實驗材料銀桂Osmanthus fragrans[2]生長在四川師范大學成龍校區(qū).經過與文獻[3]中桂花的描述比較,確認這些植物的特征符合文獻描述.該桂花9月開花,經過6~7個月的生長,果實由小變大,顏色由青變?yōu)榍嘧希絹砟?月再變?yōu)樽虾凇⒊墒斓墓麑?采集該植物的果實,脫除果皮可得到種子,見圖1.
1.2 試劑和儀器試劑:石油醚(成都市科隆化工試劑廠)、乙醇(成都市科隆化工試劑廠)、乙酸乙酯(成都市科隆化工試劑廠)、過硫酸鈉(成都市科隆化工試劑廠)、ABTS(成都市科隆化工試劑廠)、DPPH(日本東京化成工業(yè)株式會社)、維生素E(vitamin E,VE)(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脂肪酸標準品(Omega公司).
圖1 桂花的果實、種子Fig.1 Fruit and seeds of O.fragrans
儀器:ESJ220-48型烘箱(上海-恒科技有限公司)、800Y型粉碎機(永康伯歐五金制造有限公司)、RE-52AA型旋轉蒸發(fā)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WSL-2型比較測色儀(上海昕瑞儀器儀表有限公司)、HKC-40A型超聲波儀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BioMate 3S型紫外分光光度計(Thermo公司)、GC-7890A型氣相色譜儀(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JA5003型電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3 桂花種子油的提取方法將新鮮采摘的桂花果實進行人工去皮,用清水洗凈外面粘附的果肉,得到白色的桂花種子,再將種子置于50℃烘干,用密封口袋包裝,置于陰涼干燥處保存.采用超聲波輔助提取法[4],分別以石油醚、乙醇[5-6]為溶劑提取桂花種子油(OFSO).桂花種子油的收得率[7]為:
1.3.1 石油醚提取法 按文獻[8]的方法進行提取,稱取40 g桂花種子,粉碎過80目,置于錐形瓶中,按固液比1∶5的比例將石油醚加入錐形瓶,封口膜封好,置于陰涼干燥處靜置浸提12 h,再超聲30 min.將錐形瓶中的上清液倒入圓底燒瓶,用旋轉蒸發(fā)儀回收石油醚溶劑.得到桂花果種子油有少量溶劑的殘留,可將提取的油置于培養(yǎng)皿,揮發(fā)30 min,得到桂花種子油.二次提取的油混合,然后6 000 r/min離心4 min,得到澄清的種子油.
1.3.2 體積分數(shù)95%乙醇提取法 按文獻[8-9]的方法,稱取40 g桂花種子粉末,過80目篩,置于錐形瓶.按固液比1∶5加入質量分數(shù)95%的乙醇,封口膜封好,至于陰涼干燥處,浸提12 h,超聲30 min.將上清液倒出,離心,上清液轉移至圓底燒瓶,旋轉蒸發(fā)去除乙醇,得到桂花種子油.二次浸提的油混合,6 000 r/min離心4 min,除去雜質,得到種子油.
1.4 抗氧化活性和成分的測定方法
1.4.1 樣品液的配置 樣品溶度配置:取5只試管,在第一支試管中加1 g種子油,再加入1 mL乙酸乙酯混勻得到質量濃度500.000 g/mL的種子油,依次對等稀釋得到質量濃度為 250.000、125.000、62.500、31.250 mg/mL 的種子油用于實驗.用 ABTS 法[10-11]和 DPPH 法[12-14]測定桂花種子油抗氧化活性.
1.4.2 桂花種子油抗氧化活性的測定(ABTS法)ABTS溶液配置:用天平稱取0.384 g的ABTS定容到10 mL,得到濃度7 mmol/L的溶液,稱取0.013 4 g的過硫酸鉀,定容至10 mL,得到濃度4.9 mmol/L的溶液,然后將這2種溶液等量混合,置于暗處避光保存12 h,再用無水乙醇將混合溶液稀釋至在734 nm處,測得吸光度值為0.7±0.02.分別設置3種測定液:
空白組:0.2 mL乙酸乙酯+3.8 mL ABTS;
實驗組:0.2 mL樣品+3.8 mL ABTS;
陽性組:0.2 mL VE稀釋液+3.8 mL ABTS.
用0.2 mL乙酸乙酯+3.8 mL乙醇的溶液調整儀器零點后,分別將4種質量濃度的樣品和4種質量濃度的陽性對照進行測定.按上述實驗準備空白對照、實驗組和陽性對照液測定液,測定液放置6 min后,在734 nm處測定吸光度值,吸光度值用A表示.做3次平行測定,依據公式計算清除率[8]為:
1.4.3 桂花種子油抗氧化活性的測定(DPPH法)DPPH溶液的配置:先稱取7.8 mg左右的DPPH于100 mL的質量分數(shù)95%的乙醇溶液定容,避光保存.再分別設置3種測定液:
空白組:0.2 mL乙酸乙酯+3.8 mL DPPH;
實驗組:0.2 mL樣品+3.8 mL DPPH;
陽性組:0.2 mL VE稀釋液+3.8 mL ABTS.
用0.2 mL乙酸乙酯+3.8 mL質量分數(shù)95%乙醇溶液調整儀器零點后,分別將4種質量濃度的樣品和4種質量濃度的陽性對照進行測定.按上述實驗準備空白對照、實驗組和陽性組測定液,且都避光放置保存2 h,在517 nm處測定吸光度值,吸光度值用A表示.3次平行測定,依據(1)式計算清除率[8].
1.4.4 桂花果油成分的測定方法 氣相色譜法是色譜法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主要特點是靈敏度高,重現(xiàn)性好,準確度高,操作簡便、快速、高效[16-18],所以本實驗選取這種方法測定桂花種子油的成分與其在油中的占比.
依據GB5009.168——2016的方法,具體測定的條件為:HP-FFAP色譜柱、環(huán)境溫度20℃、大氣濕度39.4%、FID檢測器、載氣流量2 mL/min、空氣流量 400 mL/min、氫氣流量 40 mL/min、柱溫60~200℃、進樣口溫度220℃、檢測器溫度300℃.
1.5 統(tǒng)計分析 用SPSS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回歸分析采用簡單回歸法.清除質量分數(shù)50%抗氧化劑為半數(shù)抑制質量分數(shù)(IC50)[15],該數(shù)值越大,抗氧化活性越低.根據抗氧化劑的質量分數(shù)-清除率的關系,應用Probit回歸法求出.
2.1 種子油收得率的比較經2種方法提取桂花種子,油的收得率根據1.3計算,得到石油醚提取的收得率為15.300%,乙醇提取的收得率為11.600%.因此,本實驗采用石油醚提取桂花油的方法.
2.2 種子油的感官描述和色度值經石油醚提取法和高質量分數(shù)乙醇提取法,得到桂花種子油,離心后對其進行感官分析描述、色度儀分析測定色度值.結果為石油醚提取的植物油呈黃色,質量分數(shù)95%乙醇提取的植物油呈亮黃橙色.
比較2種提取方法,石油醚對油的溶解度好,提出來的油清亮,而質量分數(shù)95%乙醇提取出來的油比較渾濁.因此浸提后的液體要先進行一次離心,最后提出的油才會比較清亮,如果最后有少量的溶劑殘余,可在陰涼干燥處放置晾干.
由于石油醚提取法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本實驗最終采用石油醚作為提取溶劑.
2.3 桂花種子油的抗氧化活性—ABTS法根據1.4.2的方法,測定VE和桂花種子油對ABTS清除率,進一步回歸分析,結果見圖2、3.
圖2 VE對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Fig.2 VE’s scavenging capacity against ABTS
由分析得到線性回歸方程,VE的清除率方程為
用Probit法求出半數(shù)抑制質量濃度為0.250 mg/mL.桂花種子油的清除率方程為
進而計算出桂花果油對ABTS的半數(shù)抑制質量濃度為271.963 mg/mL.由此看出桂花種子油相比于VE的抗氧化性較弱,但仍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圖3 OFSO對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Fig.3 OFSO’s scavenging capacity against ABTS
2.4 桂花種子油的抗氧化活性(DPPH法)根據1.4.3的方法,測定VE與桂花種子油對DPPH法自由基清除效果,進一步回歸分析,結果見圖4、5.
圖4 VE對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Fig.4 VE’s scavenging capacity against DPPH
圖5 OFSO油對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Fig.5 OFSO’s scavenging capacity against DPPH
由統(tǒng)計分析得到質量濃度-抑制率線性回歸方程,VE的清除率方程為
用Probit法算出半數(shù)抑制質量濃度為0.257 mg/mL.桂花種子油的抑制方程為
進而計算出桂花果油對DPPH的半數(shù)抑制質量濃度為286.347 mg/mL.由此看出桂花種子油相比于VE的抗氧化性較弱,但仍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綜上所述,在質量濃度為62.500~500.000 mg/mL,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為 38.460% ~89.840%,半數(shù)抑制質量濃度為271.963 mg/mL,DPPH的自由基清除率為42.370% ~87.390%,半數(shù)抑制質量濃度為286.347 mg/mL.桂花種子油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都有較為相似的結果.因此,證明桂花種子油具有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劑用途廣泛,可用于功能食品的開發(fā),減緩油脂等食物的氧化,延長產品的貯存期.天然抗氧化劑具有安全、營養(yǎng)的功能,而一些合成的抗氧化劑,如BHA、BHTD等,對人體是具有一些毒副作用.由于人們對健康更高的追求,推動了天然抗氧化劑代替合成抗氧化劑的研究.我國桂花資源豐富,但是,其果實卻未被充分的利用,本實驗對桂花種子抗氧化性的研究,有助于資源開發(fā)和利用,同時對天然抗氧化劑做出一定的貢獻,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2.5 桂花種子油的成分測定按1.4.4的方法,用氣相色譜法[19]測定桂花種子油的成分.混合標準脂肪酸的GC譜圖見圖6,測定樣品的GC譜圖見圖7,主要成分和主要成分在油中所占比例,見表1.
桂花種子油的8種主要成分中,油酸、亞油酸、棕櫚酸和硬脂酸總占比為96.000%,不飽和脂肪酸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中,油酸所占比42.600%、花生一烯酸占0.240%,多不飽和脂肪酸中亞油酸占40.900%、亞麻酸占0.950%,在種子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總占比84.700%,而飽和脂肪酸較少,如棕櫚酸占比11.200%、硬脂酸占比3.030%、剩下的不飽和脂肪酸占比0.410%.因此,桂花種子油是高亞油酸型的植物油.
圖6 脂肪酸標準品的GC圖譜Fig.6 GC atlas of standard fatty acids
圖7 桂花種子油的GC圖譜Fig.7 GC atlas of OFSO
表1 桂花種子油的主要成分和其所占比例(n=3)Tab.1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content of OFSO (n=3)
通過氣相色譜法對桂花種子油進行成分與含量分析,桂花種子油中的主要成分是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20](油酸、花生一烯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21](亞油酸、亞麻酸)都有各自的作用,而飽和脂肪酸含量很少.總的來說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血壓、軟化血管及促進微循環(huán)的作用,可預防或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22-23].因此,桂花種子油在食品和功能性食品中都有一定的應用和開發(fā)前景.
我國桂花資源豐富,本實驗對桂花種子油進行了抗氧化研究和成分測定,既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和環(huán)境的污染,也充分發(fā)揮了植物副產物的價值.
1)采用DPPH法與ABTS法測定桂花種子油的抗氧化活性,在質量濃度為62.500~500.000 mg/mL之間,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在38.460% ~89.840%,半數(shù)抑制質量濃度為271.963 mg/mL,DPPH的自由基清除率為42.370% ~87.390%,半數(shù)抑制質量濃度為286.347 mg/mL.因此,實驗證明桂花種子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而抗氧化劑有清除體內的自由基的作用,有望用于延緩衰老和美容和功能性食品的開發(fā)等方面.
2)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桂花種子油,數(shù)據表明其中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亞油酸,是高亞油酸型的植物油.桂花種子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期望今后能在開發(fā)用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新資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