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錢程 徐志華 鄧華鋒 程愛群 李素芹
【摘要】基于目前貫通教育培養模式在我校試行的調研結果,分析總結了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在試行貫通教育培養模式中出現的問題,旨在為改進現行貫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供參考。
【關鍵詞】貫通教育? 培養模式? 土木工程
【基金項目】三峽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重點項目(2019007):貫通教育與聯合培養模式對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建設的協同作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011-02
一、引言
在我國研究生擴招之后,從2006年到2019年我國迎來了研究生增長的高峰期。在校研究生數量的急劇膨脹使得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嚴格把控尤為重要。
2000年1月13日,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中指出,應該改革研究生培養制度和培養模式,形成有利于高層次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自此之后,我國高校開始不斷探索更加靈活的,針對不同階段的培養方式。例如200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直接從報考的優秀高考生源中遴選一定比例的人員進行本碩博連讀培養。一系列成功實施的案例表明,貫通教育不僅是實現精英培養的有效手段,而且對現代高校的學科建設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二、我校貫通教育培養模式的現狀
貫通教育培養模式是應時代需求而生,各個高校在教育模式的探討中也出現了不同的培養模式。三峽大學土木工程學科為“湖北省重點學科”,且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和博士學位點,理應擔當起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重任。而目前在2016屆中試行了本碩貫通教育模式,在“雙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研究生學位授予權來打造學院的專業品牌,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是我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峽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碩貫通教育模式的試行具有一定的時代背景,一方面本校學生保研名額有限,還達不到類似本碩連讀班集中教學的規模;另一方面,碩士推免及招生報考政策的普及給了三峽大學優秀本科生重新選擇學校的機會,這也是本校優秀學生流失的重要原因;再者,三峽大學作為省屬“雙非”高校,在地方的扶持力度不甚理想的情況下難以吸引外校優秀學生報考。顯然,從本校本科生中挖掘和培養優秀學生繼續完成研究生學習對于保障我校研究生生源質量以及招生力度無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課題組成員在大量面對面交流之后自助設計了調查問卷,在問卷調查結果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目前貫通式教育模式實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制度不匹配
雖然培養體制已經變成本碩貫通式,但是缺乏與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體系,導致本碩貫通培養的研究生和本科結束之后再上研究生的學生相比在獎助評價體系上、自助管理系統上、重要時間節點安排上都沒有區分開,導致不同步的兩批人在同步管理。
(2)課程體系不連貫
本碩貫通培養制度下的研究生相當于大四提前進入研究生的生活,而大四階段是大學生活的結束,相對來說課程少,此時切入研究生課程無疑是最好的時機,但是由于師資力量和平臺資源限制,接受貫通教育的研究生沒有提前開始研究生課程的學習,課程體系的不連貫導致貫通式培養的研究生不能提前介入碩士階段的研究工作,在時間上的優勢體現的不明顯。
(3)考核與淘汰機制缺失
學生在本科階段通過考核后轉入本碩連讀模式,但后期因為課程交叉、課題選擇、導師項目等原因使得研究生階段科研沒有實質性進展,考核和淘汰機制的缺失也造成了畢業生科研能力薄弱及畢業論文質量差的后果。
三、總結
三峽大學作為宜昌唯一一所省部共建大學,也是湖北研究生培養的主力戰場,只有在認識現有培養體系弊端的前提下,構建靈活多樣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才能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教研[2000]1號(二零零零年一月十三日)
[2]楊超.地方高校優勢專業本碩貫通的必要性及培養模式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13):14
[3]潘金龍,趙蘭,劉瀅,付萍.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山東化工.2018(16)
[4]劉文洋,張兆強,鄭鑫.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10)
[5]杜春海.土木工程專業施工課程實踐教學創新研究與探討[J].現代交際.2018(16)
[6]王宏暢,魏洋,李國芬,黃新.“四維一體”式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革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5(23)
作者簡介:
孫錢程,漢族,女,湖北宜昌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土木工程相關的教育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