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琳
摘要: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直接決定整節課程的教學節奏。課前導入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對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課堂導入過于單調、導入隨意性較強、導入環節過于喧鬧影響課程主體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學生學習及創新能力的發展。本文簡略闡述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及策略方法,希望可以進一步增強導入的有效性。
關鍵詞:數學;課堂;導入;技巧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在課堂學習時存在小動作不斷的問題,尤其是在課堂開始階段,很多小學生難以有效集中注意力,有時會交頭接耳,有時還沉浸在課間游戲中,還有的小學生完全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對教師的提問毫無回應。這些都會影響小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伊始,教師就要通過技巧性的課前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著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與探究欲望。
1.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分析
小學階段的知識難度并不是很高,而教師的首要工作就是調動小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其掌握數學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首先,課堂導入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受年齡的限制,對數學課程的認知還比較淺,因此他們很難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有效的課堂導入,好比一匹數學課的“先頭馬”,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課堂產生一種親密感,在進行后續的課堂學習時會更加投入。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列舉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使用一些形象鮮明的道具,這樣能夠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整節課的氣氛更加活躍。其次,課堂導入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小學生充滿了好奇心,對于一件新買的玩具,他們會進行各方面的嘗試,希望能掌握玩具所有的奧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解決了一個問題,思維的能動性也得到了有效調動。通過知識搭橋、情景營造、道具吸引等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個個靈活的問題情境。
2.當前數學課堂導入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課堂導入過于單調
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從舊知識導入,可以通過看圖的方式導入,還可以通過故事導入、懸念導入、生活化問題導入等多種方式。但很多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只利用一種方式,就是從舊知識導入到新知識,而且導入的語言也比較平淡,這使很多小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對課程學習失去了興趣。雖然教師在后續的講解中準備了諸多有趣的道具,課件也制作得非常精美,課程內容非常充實,但是因為在導入時學生的興趣就不高,所以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2.2導入的隨意性較強
以“垂直”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非常善于運用教室內的道具,如窗戶的邊角、桌子的直角等進行導入,然后就開始向學生講授垂直這一知識點。學生雖然在頭腦中對垂直產生了一定的直觀認知,但對于為什么要垂直、垂直究竟有哪些作用等尚不清晰,因此對于垂直這一概念并沒有產生很強的求知欲,也不懂得垂直的應用價值,導致對這一知識點的認知非常淺顯,問題解決意識也不沒有得到有效培養。
2.3導入環節過于喧鬧
課堂導入環節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課件、視頻、道具、故事等多種媒體,努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但這種片面求新求異的導入方式,在課堂的開篇過度消耗了學生的注意力,顯得后續知識的講解十分平淡,加之新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很多小學生在課堂后期提不起精神學習。這種過于喧鬧的課堂導入方式產生了喧賓奪主的不良效果,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順利推進。
3.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及技巧
課堂導入環節作為課堂的開篇,一般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在設計上要兼顧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針對性、簡潔性、直觀性等。教師要結合不同的課程內容,有效設計和運用課堂導入的方式,切勿千篇一律,更不能過于求新求異,要做到高效設計、有的放矢。
3.1兼顧學生年齡特征,有效設計導入方式
高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相對較強,高效、簡潔的導入方式,能夠舒緩學生的情緒,使他們靜下心來聽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僅僅讓學生簡單地集中注意力,而是探索規律,強化小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
3.2明確導入目的,細化導入環節
教師要明確課堂導入的目的,圍繞目的對課堂導入進行有效的增、減、添、調,使課堂導入既能有效促成教學,同時又簡潔明了。以觀察物體這節課為例,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直接拿出物品讓學生觀察和觸摸,這樣可以很好地建立學生的直觀認知。
3.3吸納借鑒,參考優秀教師的課堂導入經驗
隨著教學經驗的增長,教師需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不斷反思和總結,這樣才能得到更多的進步。除了反思之外,還要借鑒優秀教師的成功案例,吸取他人的教學智慧,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互聯網時代,很多優秀教師都會把自己講課的視頻上傳網絡,教師要有選擇地觀看和借鑒,對于優秀的公開課、觀摩課、培訓課程等,教師要靜下心來學習和觀摩。教師與教師之間也要多交流、多探討,吸收其他教師的奇思妙想,反思自己的課堂導入方式。
課堂導入包含著多種教學智慧,每一節課的導入方式都不是唯一的,不同的課堂導入方法達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不能單純為了導入而導入,更不能為了精彩而過度夸張地導入。導入不需要華麗,而是要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使學生的大腦能夠有效思考。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渭州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