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蕓
古詩詞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體現出獨特的地位。基于古詩詞簡短而意味深長的表達方式,正確理解詩人的感情,需要學生有很強的情景擴充能力,并且對文字有極強的敏感性。教師應該把握教學難度,深入淺出地為學生意境感知過程提供多元化的途徑,讓學生在感性的環境中體驗到抽象文字的魅力。
一、古詩詞分類教學與情感融合
小學古詩詞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熟悉古詩中常見的情感表述方式,借助情境的渲染體會詩人的真實感受。因此,要真正解決學生在古詩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詩人情感的問題,需要將課本中出現的古詩詞進行分門別類,讓學生在某一篇經典中掌握一類情感的表達。
以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為借景抒情的代表典范,可以讓學生判定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和淳樸民風的抒情詩,之后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的導入讓學生關注其情感是如何借著意境自然流露的?!霸娭杏心男┰~語是描繪田園景色的?”學生尋找到綠樹、青山、場圃這些田園特有景象后,教師就可借著田園意象順勢引出“詩人如何體現出對田園生活向往的?”這樣學生就能夠從詩人與故人飲酒相約重陽日再次赴約敘舊這一個細節,結合前文對青山綠樹和諧相生的描述,感受到田園生活的閑適和自由。從“把酒話桑麻”這一自然之筆中體會到故人質樸的氣息。
二、古詩詞學習代入感的培養
1.經典演讀在古詩詞教學中的實踐
隨著國學熱的發展,經典誦讀已經成為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的一個關鍵手段。但如果詩歌僅限于朗讀,并不能真正地讓學生深入到詩歌的情境中,朗讀的過程與詩詞代入學習的目標相去甚遠。結合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提倡教師讓學生在古詩演繹過程中情景再現,讓停留在歷史中的記憶在當下重現。學生邊讀邊演的過程能夠對古詩中的情節進行藝術再加工,實現情感的再灌注,同時學生可以通過朗讀加深對詩中每一個字詞的理解掌握,真正將詩詞的學習帶入到真實的生活中。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選取《七步詩》《清平樂·村居》等一些故事情節較強的古詩詞,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擴充,并將其演繹成簡短的小劇本,實現古詩詞的真實性教學,也體現了學生融入詩詞課堂的教學目標,對于新課改下的教學嘗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情景教學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
情景教學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使用普遍,情景教學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如臨其境之感,對陌生的場景產生一種熟悉的感覺,深入課堂積極參與情感的延伸。利用情景教學的仿真性,將其創新性地運用到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產生對詩中場景的熟悉度,有利于學生代入古詩詞情景,提高學習效率。使用多媒體等技術,讓詩中描摹的靜態畫面通過視頻動起來,將二維平面的插圖讓學生能夠在三維立體空間真實感觸到。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古典音樂的熏陶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出古詩中的場景,主張讓學生說出看見的古詩中真實的世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攻克古詩詞理解過程中的難關。
3.古詩詞意境化繁為簡的通俗法教學
古詩詞中存在著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習俗、物品等描述,這為學生的理解過程造成了障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習慣,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學生具體化理解障礙,幫助學生攻克解讀詩詞中遇到的難以理解的意象,在不妨礙學生通讀全文的情況下,實現化繁為簡。比如《七步詩》中以煮豆子的過程來比喻兄弟兩人之間的罅隙,學生只要明白煮豆子時燃著的火和在鍋中煮的豆子都是來自于同一個豆桿上,說明本是同源而生,但是其中一個卻燃著了火煎熬鍋中的豆子,這就是兄弟手足相殘的悲劇。即使不理解“豆萁”和“漉菽”,也能夠順利地實現全文無障礙理解。教師應該結合日常教學經驗,讓學生將更多的學習重點放在詩意的理解上,用最為通俗的方式實現全詩的解讀。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