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明 肖文萍 袁華春 賴海麗


[摘要]目的 探討Z型注射法在皮下注射胰島素孕婦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在我院門診產檢和住院28周以上的3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性隨機將孕婦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15例。對照組孕婦采用傳統的注射方法,研究組孕婦采用新型的Z型注射方法。比較兩組孕婦的疼痛程度、心率及不良反應(外溢、紅腫)總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孕婦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心率慢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孕婦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用Z型注射法給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皮下注射胰島素,可減輕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降低孕婦的心率水平,同時降低局部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關鍵詞] Z型注射法;皮下注射;胰島素;孕婦;推廣應用
[中圖分類號] R714.2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5(c)-0117-03
Application of Z-type inj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wit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nsulin
CHEN Li-ming? ?XIAO Wen-ping? ?YUAN Hua-chun? ?LAI Hai-l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Gan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Z-type inj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who injected insulin subcutaneously. Methods Thirty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who had been in the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of our hospital for delivery and hospitalization for more than 28 weeks from Ma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Pregnant wom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parity, with 15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injection was used, while in the study group, a new Z-type injec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he pain level, heart rate, and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effusion, rednes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ai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mild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heart rate was s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nsulin to pregnant women by Z-type injection can alleviate the pain at the injection site, reduce the heart rate of pregnant women and the local adverse reaction r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care.
[Key words] Z-type injection; Subcutaneous injection; Insulin; Pregnant women;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糖尿病在妊娠期間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妊娠前已確診患糖尿病,被稱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種是妊娠期才確診的糖尿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GDM)[1]。GDM是妊娠期最常見的疾病,近年來GDM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長,我國糖尿病孕婦中僅GDM患者就占80%,而不足20%是糖尿病合并妊娠者[2]。如果患者對血糖不采取積極有效地控制,就會增加胎兒畸形的發生率,危害母嬰的生命安全[3]。目前,治療GDM的主要手段是經皮下注射胰島素,但皮下注射胰島素過程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為解決實際情況,改善傳統的注射方法,探索新型注射方法勢在必行,Z型注射法皮下注射胰島素是一種、實用、科學、經濟、顯效的方法[4]。因此,本研究選取在我院門診產檢和住院28周以上的30例GDM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將病例展開隨機對照研究,旨在探討Z型注射法在皮下注射胰島素孕婦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在我院門診產檢和住院28周以上的30例GDM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性隨機將孕婦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15例。對照組孕婦,年齡23~38歲,平均(28.69±2.19)歲;孕齡27~32周,平均(27.83±32.42)周。觀察組孕婦,年齡22~40歲,平均(30.41±2.12)歲;孕齡29~33周,平均(29.43±2.43)周。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孕婦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GDM臨床診斷標準的孕婦,且所有研究對象均獲得病理學檢查確診;②能嚴格遵循醫囑完成有關護理工作的孕婦;③均為單胎妊娠的孕婦;④孕前血糖正常的孕婦;⑤在本院建卡并進行常規檢查的孕婦。排除標準:①不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者;②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或病歷資料不全者;③近3個月使用其他方法治療或對本研究結果產生影響者;④合并凝血功能異常、精神異常者。
1.2方法
治療前對兩組孕婦身體狀態做全面評估,孕婦均符合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標準。
對照組孕婦采用傳統肌肉注射方法,讓孕婦取站立位,手掌叉腰,選擇上臂三角肌下緣區域為皮下注射部位,酒精消毒待干,右手快速將注射器垂直扎入將要注射的部位,可以將藥液緩慢推入肌肉里,注射完畢用醫藥棉簽輕輕按住注射區域然后將注射器抽出[5]。
研究組孕婦采用改良Z型注射法,同樣要對肌肉注射部分進行消毒,然后用左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將使待注射部位皮膚及皮下組織朝同一方向側移(皮膚側移1~2 cm),捏緊固定局部皮膚,維持到拔針后,迅速松開左手,此時側移的皮膚和皮下組織位置復原,針刺通道隨即閉合,然后用紗布蓋住針眼[6]。治療過程中應定期對患者血糖水平測定,根據測定結果調整治療方案,同時加強患者胎心監護,避免對胎兒產生影響,影響妊娠結局。最后各將兩組血糖值登記在血糖記錄本上,將血糖波動大的匯報醫生,并及時分析原因。
兩組孕婦的肌肉注射總次數相同,均為150次。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孕婦的疼痛程度和心率水平。其中疼痛程度按Budzynsk標準分級[7]:0級,是指無痛;1級疼痛(即輕度疼痛),是指雖有疼感但仍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擾;2級疼痛(中度疼痛),是指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干擾;3級疼痛(重度疼痛),是指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要鎮痛藥物,睡眠嚴重受到干擾,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表現或被動體位。
比較兩組孕婦注射外溢及紅腫等不良情況的總發生率。將紗布把針眼包住后觀察注射區域的紅腫情況和藥液滲出情況。不良情況總發生率=(注射外溢+紅腫)次數/肌肉注射總次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兩組樣本量之和≥40,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兩組樣本量之和<40的,組間比較采用Fisher精確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孕婦疼痛程度及心率水平的比較
研究組孕婦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心率慢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孕婦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的比較
研究組孕婦的不良反應(外溢、紅腫)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高齡產婦的增加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GDM的發病率有明顯增高趨勢[8]。相關調查顯示,此病癥發病率在我國高達3%~5%。GDM的發生不僅會增加孕期妊高癥、先兆子癇、流產、早產、子宮收縮乏力以及羊水過多等發生風險,長期的高血糖癥狀還會引發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呼吸窘迫等不良分娩結局的發生,嚴重損害了孕婦和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9-13]。對于GDM的治療,臨床通過皮下注射胰島素方法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從而降低孕婦圍產期并發癥發生率,改善孕婦的胰島β細胞功能及妊娠結局。在胰島素注射過程中,操作人員使用自身食指和拇指將注射部位皮膚拉緊,之后進行注射,從而在注射活塞回抽的時候恢復拉緊皮膚的原有狀態[14-15]。但是使用傳統方法注射胰島素過程中,容易出現注射局部藥液在針頭拔出的同時聚集,形成反作用力使藥液外滲,而且注射完畢后,棉簽按壓針眼時也會吸附藥液,這樣就會導致減少了藥物的劑量,造成注射劑量的不足,使血糖波動明顯,繼而影響治療的效果[16]。Z型注射法皮下注射胰島素是一種新型的、高效的、科學的方法,此注射方法與傳統注射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注射皮膚消毒處理之后的皮膚拉緊。在孕婦注射藥物時,操作人員使用自身示指、中指和無名指將孕婦同側皮膚拉緊,此動作一直維持到注射結束,完成注射后馬上將皮膚松開,使皮膚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到原有狀態并將針眼封閉,不僅有效避免了藥液滲出現象,保證藥液能夠留存與皮下組織,保證了正常的藥物劑量,而且可以減少皮膚刺激度,加快了藥液吸收進度,減輕了孕婦注射部位的疼痛感[17]。在胰島素孕婦的治療過程中,Z型注射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且在胰島素孕婦的治療過程中,能夠防止藥液逆流到皮下組織而引起的疼痛,使孕婦的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18]。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孕婦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心率慢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胰島素孕婦的治療上使用Z型皮下注射法,可以有效降低藥物外滲的發生率,降低孕婦的疼痛指數,提高藥液的利用度,提高治療效果,進而保障了母嬰安全。Z型注射法是在孕婦的皮膚處在一個緊繃的情況下完成的,這種情況皮下組織能夠得到有效的恢復并將針眼封閉,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止藥物的外滲,還能促進藥液快速被吸收,不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從而就會減輕疼痛和紅腫的情況[19-20]。Z型注射法不但能提高產婦和家屬的滿意度,還能給醫院帶來很好的口碑和社會效益[20-21]。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孕婦的不良反應(外溢、紅腫)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Z型注射法可降低胰島素孕婦孕婦的并發癥,且操作方法簡單、安全性高,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14-15]。
綜上所述,用Z型注射法對孕婦進行皮下注射胰島素,可減輕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降低孕婦的心率水平,同時降低局部的不良反應率,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林鳳平,李進杰,王麗,等.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持續皮下胰島素注射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335-337.
[2]萬靜波,葉赟,楊旻星,等.高血糖危象患者在停止靜脈輸注胰島素向皮下注射胰島素時轉換方式的探討[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8,26(2):104-106.
[3]榮義華,谷巍,耿建林,等.不同胰島素皮下注射方案T2DM患者的血糖變異性比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7, 27(17):103-107.
[4]朱常青,陳波,伍紹國,等.持續皮下胰島素注射后延長胰島素治療時間對胰島功能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3):214-218.
[5]宋樂芹.胰島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療兒童糖尿病的療效及護理風險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8,3(6):27.
[6]陳曉琴,張玉磊.145例孕婦糖耐量狀態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的關系研究[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7,(5):445-446.
[7]夏莉,胡紅琳,王長江,等.妊娠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與胰島素抵抗相關性分析[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7,52(5):749-752.
[8]王曉燕.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6,24(4):265-267.
[9]劉海霞.胰島素聯合中藥方劑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清Mg2+、內脂素水平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5):617-619.
[10]尹衛,凡姍,李志娟,等.改良腹部注射部位輪換卡在胰島素注射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2):1706-1709.
[11]岳曉玲,戰芳,張謙.維生素D對體重指數正常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8):99-102.
[12]丘媛媛,邱先桃,高飛,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晚期血脂及凝血功能指標檢測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8,8(11):107-109.
[13]周麗麗.妊娠期糖尿病A1級孕婦圍生期結局分析及終止妊娠時機探討[J].中國醫藥科學,2019,9(6):96-98.
[14]張茹,谷巍,耿建林,等.不同胰島素皮下注射方案對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9):1025-1028.
[15]蘆榮,蘇文博,劉芳.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3(1):42-44.
[16]劉婕.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對GDM患者糖脂代謝及胎盤中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9):1203-1205.
[17]呂凌波,陳玉華,池蓮祥,等.無針注射器與諾和筆皮下注射胰島素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交叉對照研究[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7,23(3):194-196.
[18]張青,鄭雪松.胰島素泵與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對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波動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7, 46(3):322-325.
[19]侯艷,李會芳,趙燕,等.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持續胰島素皮下輸注與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5):443-450.
[20]戴文慧,朱國紅.分段拔針注射法對胰島素注射部位溢液的預防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16(2):162-163.
[21]武春艷,郭曄.胰島素持續泵入與皮下注射胰島素對高齡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清HbA1c、Hcy、Cys-C水平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8,17(21):68-71.
[22]項華.胰島素皮下注射方案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9):4507-4508.
(收稿日期:2019-03-15? 本文編輯:孟慶卿)
[基金項目]江西省衛生計生委科技計劃項目(20197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