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 要]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次級貸款質量差和對資產證券化工具的過度應用及監管不力。而我國的現金貸市場同樣存在貸款質量差、信貸風險大等問題。分析我國現金貸市場的風險,借鑒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經驗教訓,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監管建議:防控信貸風險,提高貸款質量;嚴格監管利率水平,防止出現高利率;嚴格控制現金貸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防止現金貸的風險蔓延。
[關鍵詞]次貸危機;現金貸;金融監管
[中圖分類號] F8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6-0109-03
The Causes of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s Cash Loans Market
Wang Jie
(Advisory Department for Policy-decision of HeiLongJiang P.P.C of the C.P.C
and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Harbin 150001
Abstract: The root causes of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are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underlying asset subprime loans and the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as well as the in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he fragmented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However, China cash loans market also has the problems of poor loan quality, high credit risk and asset securit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of Chinas cash loan market,put forward to have the pointed supervisory suggestion, extract experience and draw a lesson from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hina subprime crisis.
Key Word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ash Loans; Financial Supervision
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美國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和次貸相關的各種金融衍生品成為眾矢之的,資產證券化等次級貸金融產品也飽受攻擊。而我國的現金貸產品與次級貸有相似點,風險較高,規模擴張迅速。因此對美國的次貸危機發生根本原因的分析與反思對我國現金貸市場的發展及監管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美國次貸危機的成因
(一)基礎資產質量差
引起美國次貸危機的真正原因不是資產證券化工具本身,是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次級貸款質量差和對資產證券化的過度運用導致的。問題出在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基礎資產次級貸款,由于次級貸款發放的風險防控不嚴導致了次級貸款的質量差。21世紀初始,美國在遭受了科技股泡沫破滅和恐怖襲擊雙重打擊下經濟嚴重不景氣,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采取了各種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要提高美國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美聯儲從2001年到2003年連續降息13次,名義利率從6.5%降到1%,還推出了《美國夢首付法案》要求降低中低收入家庭的首付比率,并且要求房利美、房地美等政府金融機構在購買的銀行房貸中必須包含一定的窮人房貸。房屋貸款還推出了零首付、無證明貸款等,使很多完全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家庭和個人也可以貸款買房。這些風險大、償還能力低的房貸被稱為“次級貸款”。這些次級貸款在當時的宏觀環境下規模迅速擴大,到2007年次級貸款規模已經占據了證券化市場的半壁江山。
(二)資產證券化的過度運用
資產證券化誕生于20世紀的美國,這一金融創新打破了美國金融市場的分業經營,把直接融資市場和間接融資市場連接了起來。資產證券化簡單來說就是投資銀行家們把銀行的貸款打包做成債券,債券賣出后的錢銀行又可以繼續發放貸款,因此資產證券化解決了銀行的流動性問題,銀行的放貸能力又被數倍地放大了。銀行貸款屬于商業銀行體系也就是間接融資市場,債券屬于投資銀行體系也就是直接融資市場,這兩個市場體系在資產證券化以前是分業經營的,而資產證券化打通了兩個市場的界限,建立了統一的金融市場體系,因此也促進了金融業的快速發展。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國的資產證券化已經延伸到了各類資產,如住房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助學貸款、應收賬款等,資產證券化產品遍布美國的資本市場,并且對資產證券化產品又進行再次證券化,證券化的過程中還加大了杠桿率,因此資產證券化大大延長了資產的鏈條,也放大了資產的風險。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就是次級抵押貸款,到2007年,美國次級貸款的規模達到了7800億美元,這些次級貸款再經過多次的證券化,制造出了73萬億美元的金融交易,是基礎資產的數倍,并且規模巨大的金融交易滲透到了美國經濟體系的很多領域。所以當房價下跌,次級房屋抵押貸款便出現了違約,隨著違約率的升高,就出現了以次級貸款做基礎資產的次貸危機,隨后順著多次資產證券化的鏈條蔓延到了美國整個金融業以及美國經濟體系乃至世界經濟體系,次貸危機爆發了。
(三)金融監管體系難以控制次貸風險
如美國有52個州,但是美聯儲卻只劃分了12個儲備區,每一個儲備區要覆蓋好幾個州。而每個儲備區都具有很高的獨立性,而且與所管轄的當地政府的利益部分趨同,各個儲備區的金融監管者都為自己所管轄區域的利益代言。此外,除了美聯儲,美國還有儲蓄機構監理局、證券交易委員會、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等多家金融監管機構,這些機構有些是行業協會性質的,有些是國會其他部門所屬的,各自的監管力度不同,監管的費用也高低不同。美國的金融類企業往往會通過變更自己的注冊機構,來尋求更為寬松的經營環境和更低的監管費用,而各個監管機構也會通過實施各種優惠措施來吸引更多企業納入到自己的監管體系,以期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多的監管收入,整個監管體系呈現出的是嚴重碎片化特征。
美聯儲的監管難度非常高。早在次貸危機爆發的兩年前,關于次級債券、低首付房地產貸款等產品的高風險已經引起了聯邦決策者們的關注,監管機構還起草了相關的法案,但這些法案遲遲難以頒布,直到次債危機爆發。
二、我國現金貸的風險分析
(一)信貸風險大
從2015年以來至2018年,我國現金貸呈現出爆發式的野蠻增長態勢,現金貸的推銷電話“滿天飛”,很多人尤其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都參與其中。現金貸的服務人群主要是中低收入者,這點與美國的次級貸款的客戶群體是相同的。現金貸是一種用于個人短期消費的沒有消費場景的純信用貸款,即現金貸的去向不可追蹤,可能用于消費,也會流向股市等,并且普遍存在多頭借貸的情況,部分借款者借新債還舊債。一般無法追蹤資金去向,也不能掌握借款人的綜合借貸情況,因此信貸風險非常大,貸款質量也非常差。雖然2017年監管機構下發了新的通知規定,新規要求各類機構應當遵循“了解你的客戶”原則,應全面評估借款人的信用情況,償付能力、貸款用途等,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從事現金貸公司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信貸風險仍然較大。
(二)利率過高
現金貸的借款者利用高利率來覆蓋高風險。現金貸的年化利率普遍超過了36%,部分現金貸平臺的年化利率都超過了100%,逾期利率則更高。現金貸平臺通常會以服務費等名義收取超過法律規定的最高利率,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現金貸的客戶群體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償還能力較差,高利率又增加了借款者的負擔,就導致有的借款者通過多頭借貸來償還高利息,借新債還舊債,增加了杠桿率更增加了現金貸市場的風險。我國出臺的新規要求各類機構以利率和各種費用形式對借款人收取的綜合資金成本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間借貸利率的規定,但是綜合資金成本并未具體規范,現金貸平臺存在變通信貸產品,存在更加隱蔽地收取高利率的空間。
(三)現金貸資產證券化使風險擴散
現金貸的貸款質量差,如果這些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市場轉賣出去,那風險將會蔓延我國的整個金融系統。現金貸平臺只能放貸款不能吸收存款,根據2008年出臺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指出小額貸款公司從金融機構融資比例不得超過其資本凈額的50%,顯然從金融機構的融資無法滿足現金貸的資金需求,那么現金貸平臺如何來募集資金呢?大部分現金貸平臺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模式來募集資金,現金貸平臺把這些貸款打包出售,然后賣到金融市場上,賣給那些小銀行、基金、券商,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又最終賣給了大眾投資者。現金貸將滲透到了金融行業,一旦現金貸市場出問題那將會影響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
三、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現金貸監管的啟示
(一)防控信貸風險,提高貸款質量
次貸危機之所以爆發,根本原因是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基礎資產次級貸款質量太差,資產證券化這個工具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所以提高信貸資產的質量是預防金融危機爆發的關鍵所在。在明確統籌監管,加強對現金貸清理整頓工作基礎上,一是加強現金貸的信貸風險控制,建立統一的反欺詐監管機制,利用互聯網技術追蹤借款行蹤,全方位分析監測借款人情況。二是建立完善的現金貸大數據信息庫,同時建立防信息泄露制度,實現現金貸平臺信息共享,防止多頭借貸及欺詐行為。三是建立現金貸風險準備金制度,防止現金貸平臺倒閉引發各種社會問題及危及金融系統的安全。
(二)嚴格監管利率水平,防止出現高利率
新規要求各類機構向借款人收取的綜合資金成本應統一折算為年化形式。監管部門要嚴格監管現金貸的綜合資金成本,一是建立經常審查制度,明察暗訪現金貸平臺的年化利率水平,全面掌握現金貸的利率水平。二是建立超法定利率紅線的舉報制度,開通監管部門的舉報熱線。三是嚴懲存在高利率行為的現金貸平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制定懲罰措施,對于多次出現高利率行為的現金貸公司則取消其經營資格,并禁止其再踏入現金貸市場。
(三)嚴格控制現金貸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防止現金貸的風險蔓延
資產證券化是這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金融創新,它打通了直接、間接融資市場,實現了融資、投資和流動性三大功能,因此不能完全禁止資產證券化金融工具的應用,相反應該促進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科學推廣應用。但是資產證券化及再證券化會增加杠桿率,加大風險,所以推廣過程中監管層應該密切關注現金貸資產證券化的風險。一是在保證現金貸基礎資產質量的前提下適當地推廣應用資產證券化。二是要嚴格審核資產證券化的資產質量,適當地控制資產證券化的規模。三是完善信用評估體系,對資產證券化的產品進行科學客觀的評估,提高資產證券化的門檻,評估等級低的產品禁止出售,保護投資人資金安全,防止風險蔓延。
[參考文獻]
[1]巴曙松,等.現金貸的風險來源分析及其監管[J].武漢金融,2018(4).
[2]鞠傳霄.我國現金貸監管政策思考及美國監管經驗借鑒[J].農村金融研究,2018(6).
[3]朱木.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J].財經問題研究,2013(5).
[4](美)本·伯南克.行動的勇氣:金融危機及其余波回憶錄[M].中信出版社,2016(5).
[5]章宇平.我國現金貸行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8(4).
[6]劉雨欣,等.基于現金貸的風險評價及監管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8(2).
[7]鄧建鵬.現金貸的法律風險與監管思考[J].南昌大學學報,2018(2).
(責任編輯:張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