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輝 李楊



[摘 要]以“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為思想,將“產出導向法”應用到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金融英語教學中,設計“驅動”、“促成”、“評價”的具體教學流程,檢驗“產出導向法”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教學效果及能否解決金融英語教學中學用分離的現狀,并不斷優化教學活動設計,提煉金融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教學原則和策略,推動“產出導向法”理論發展。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金融英語;驅動;促成;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42.0?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6-0123-03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Financial English Based on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Li Wenhui? ? Li Yang
(Harbin Finance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Abstract: The theory of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was regarded as the teaching guideline and applied to the curriculum of Financial English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The three teaching phases of motivating, enabling and assessing were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A in Major English curriculum and address the problem of “learning-using divide” in Financial English. The desig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was optimized and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were concluded to promote the theory of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Key Words: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Financial English; Motivating; Enabling; Assessing;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是文秋芳針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以課文為中心”的“滿堂灌”模式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盲從”模式提出的全新的有中國特色的外語課堂教學理念,為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供新的教學思路。
一、“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
(一)教學理念
POA教學理念包括“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1],主張課堂教學一切活動服務于有效學習,以促成輸出為出發點和目標,以教師中介的“輸入性”學習活動和評價為手段,解決學用分離的問題,實現“輸入性學習+產出性應用”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邊學邊用,學用結合”,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綜合素養能力。
(二)教學假設
POA教學假設包括“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和“選擇性學習”。“有輸出的語言學習比沒有輸出的語言學習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文秋芳,2016),輸出既是語言學習的驅動力,也是語言學習的目標。“輸入促成”假設認為學生在產出任務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支架作用,為學生提供恰當的輸入材料,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語言點,增強語言的流利性,有助于學生拓展知識和語言的體系,提高產出水平。“選擇性學習”假設反對傳統的精讀教學模式,提倡從輸入教材中挑選有用的部分進行學習,作為促成材料,而非學習的目標,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優化學習效果[2]。
(三)教學流程
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效發揮引導、設計和支架的作用,POA教學流程包括以教師為中介的“驅動”,“促成”,“評價”三個階段。“驅動”階段包括三個步驟:教師呈現交際場景,引導學生嘗試產出,說明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3]。“促成”是教學的主要階段,包括三個子環節:教師描述產出任務,學生選擇性學習,進行產出練習。“評價”環節包括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是對“促成”環節,產出練習成果的檢查、調整和完善。
二、教學方案設計
(一)設計原則
教師在“驅動環節”應充分發揮引領的作用,所呈現的場景要有交際性、挑戰性,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語言的不足,產生學習的欲望,明確語言、交際的目標。在“促成”環節,學生選擇性學習和產出練習中,教師應給予指導、檢查。教師在描述產出任務時,應使學生清楚、明確產出任務的步驟及具體要求;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從輸入材料中汲取所需的語言及話語結構,更為有效地運用到產出任務中。在“評價”環節中,教師應提供清晰、易懂、易對照的評價標準,師生共同學習評價標準,并對產出成果作出即時或延時評價,教師根據評價結果適時調整教學節奏和進度,促成更好的產出成果。
(二)設計背景
財經類本科院校金融英語教學中仍存在“重輸入輕輸出”和“輸出與輸入脫節”的問題,學生上課時雖能保持良好學習狀態,但也只積累了接受性的知識,也就是惰性知識(文秋芳),但專業詞匯、專業知識掌握不牢,不能脫口而出,產出能力弱。針對金融英語課堂中學生的學和自主的用處于分離、學不能致用及用不能促學的問題,可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金融英語課堂中,設計“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探索實現“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金融英語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基本學術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設計方案
1.教學目標設定
將“產出導向法”應用于金融英語課程第一章“貨幣”部分“商業銀行貨幣創造”為教學案例,以央行貨幣供給為交際背景,以商業銀行貨幣創造為教學線索。基于課程總體教學目標,將單元教學目標分為“專業術語”、“基本原理”、“專業實際運用能力”。整體包括語言目標和交際目標,語言目標服務于交際目標。
2.產出任務設計
在產出任務設計上采取“選擇性”、“產出性”、“循序漸進性”等原則[4],注重基礎性、關聯性和多樣性。在產出促成環節,教師充分發揮中介、引領作用,指導學生高質高效完成產出任務。
3.輸入材料選取
教學活動的主要材料以教材money creation部分為主,另外為學生提供了經濟學原理中的英文材料,及一段北京大學宏觀經濟學教學視頻,有助于學生形成專業語言、邏輯,構建句子結構、語篇等具有交際價值的信息。
4.教學步驟設計
教學過程以任務驅動為起點,本著“輸出驅動、輸入促成”的理念,遵循“驅動、促成、評價”三個基本流程。
三、教學方案實施
以哈爾濱金融學院為例,金融英語課程的授課對象為2017級英語專業學生,班級人數32人,其中男生4人。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和貨幣銀行學領域專業知識,但學生產出的積極性不強,口語表達能力和產出能力較弱,對所學習的專業術語和基本原理不能活學活用。
(一)驅動
在驅動環節教師向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布置產出任務,引導學生嘗試完成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對能力的要求。任務設計要有驅動性,以央行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為交際場景,刺激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輸入前使學生明確產出的任務和產出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有助于學生根據產出任務對輸入材料進行選擇性學習,提取必要信息。
(二)促成
產出任務分為三個子任務,分步驟促成,達成三個子目標。任務一和二為基礎產出練習,任務三以小組為單位,6—7人為一小組,分角色扮演central bank,commercial banks,depositor and borrower,演繹貨幣創造的過程及各角色如何影響央行的貨幣供給量。這個任務富有挑戰性,但學生在角色扮演、任務完成過程中通過學用結合,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達到具體的目標,掌握貨幣創造的相關術語、基本原理和實際運用的能力。
任務三 設計產出促成活動 將任務一和二的學習結果運用到“論述央行貨幣政策”產出任務中 結構促成 口頭展示
文本報告
促成活動遵循以下原則:1.根據語言習得頻次效應,需要多樣化的語言練習任務進行強化[5]。教師突出與產出任務直接相關的重點目標語言進行顯性教學,在學生了解專業術語的基礎上,完成產出任務練習,實現輸入與輸出對接。2.語言產出任務注重基礎性和關聯性,與完成結構產出任務相關的術語、句型才是促成的對象,且注意語言練習任務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輸入的選擇性學習和提取,提高產出任務的完成質量。3.輸入促成練習采用不同的類型,從詞匯到概念,從形式到意義,從選擇到判斷,從填空練習到回答問題,激活學生輸出通道,提高產出能力。4.促成練習遵循“激活—提取—產出”和“詞匯—句子—語篇”的產出路徑,體現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6],幫助學生“遞增產出單位,遞減認知難度”,助力產出。
(三)評價
評價是“產出導向法”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收集和分析學生的產出成果[7],對學生提交的練習任務及時批閱和評價,對學生完成的小組展示進行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及師生合作評價;口頭展示完成后,教師進行實時評價,針對專業術語的使用,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及流程展示的完整和準確性給出指導性建議。教師引導學生針對專業術語的使用和流程展示的完整性在課后進行組間互評。
四、教學效果及總結
教學任務完成后,通過對學生的產出任務練習、口語展示的表現以及測驗成績評價結果來看,學生專業詞匯和篇章的表達能力有明顯提高。通過問卷和訪談方式收集學生的反饋,大部分學生反饋不僅學到了專業術語還能夠用上專業術語,敢開口說英語,并表示在反復的練習和口語展示準備中加深了專業術語的印象,在口語展示時不斷思考,也提高了反應能力。在小組互評中,向其他小組學習,不斷反思,審視自身展示存在的問題,完善個人的產出成果。
五、結語
與傳統教學方式對比,基于“產出導向法”進行金融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通過頻次練習加深了對專業詞匯的印象;通過選擇性學習,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產出練習、口語展示提高了學生學術能力和綜合運用的能力;師生合作評價既可以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同時對學生的產出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雖然在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巧妙設計驅動情境、產出任務和文本材料的選擇,但產出任務完成效果非常明顯,而且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產出能力。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
[2]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4(2).
[3]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4).
[4]張文娟.“產出導向法”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5]邱琳.“產出導向法”語言促成環節過程化設計研究[J].現代外語,2017(3).
[6]陳浩,文秋芳.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學術英語寫作名詞化教學研究——以促成教學環節為例[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0(2).
[7]張伶俐.“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有效性研究[J].現代外語,2017(3).
(責任編輯:張彤彤 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