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揚帆
“及時糾正濫用問責、不當問責及以問責代替整改等問題?!敝泄仓醒朕k公廳印發的《關于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對糾正濫用問責作出了明確要求。
基層人少事多,一人多崗、身兼數職的情況較為普遍,干得越多,風險越高。隨著各項工作的深入推進,基層干部因違紀違規被問責的情形越來越多,其中不乏濫用問責的情況。
問責是促進工作的一種方式,必要的問責能夠以正視聽、推動工作,但濫用問責或不看實際、不分青紅皂白的問責,不僅不能“治病救人”,反而會使人“病入膏肓”,從而倒逼出“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干事”的思維,成為阻礙基層干事創業的“攔路虎”。
破除濫用問責、阻礙基層干事創業的“攔路虎”,既要為基層干部減負,也要為執紀執法干部“松綁”。一方面,要通過增強執紀執法干部的責任擔當,推動執紀執法干部敢于、善于運用減負激勵機制,為基層干部減責免責,讓基層干部走出怕問責、不想干、不敢干、不大干的“陰霾”;另一方面,要通過改進執紀執法考核評價方式,不以問責多少人作為執紀執法質量高低的評判,不以問責有多嚴作為問題處理好壞的標準,給予執紀執法部門更多發揮空間,讓執紀執法干部甩開膀子干。
為基層干部減責免責不等于“放水”問責。是否問責,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黨紀國法為準繩;是否減責免責,必須以“三個區分開來”為前提,才能實事求是用好減負激勵機制,破除阻礙基層干事創業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