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國榮
巴南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和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系列部署,按照重慶市委五屆八次全會安排,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提高政治站位、找準自身定位,立足于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精準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各項重點工作落實落地,充分發揮作為中心城區的核心帶動作用,努力在主城都市區融合發展中擔當更大使命、實現更大作為。
著力打造五大產業集群
2017年7月以來,巴南區狠抓產業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建設,著力打造商貿物流、生物醫藥、“數智”產業、生態創新等產業集群,一批項目陸續建成投產、達產見效。
一是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產業集群。巴南區以重慶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為載體,做強開放通道、做大開放平臺、做優開放產業,東盟公路班車實現中南半島國家全覆蓋。巴南區將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落地落實,積極擔起南彭物流基地作為全市唯一大型貨運場站的重任,著力提升跨境公路班車的覆蓋面和吸引力;推進鐵路樞紐東環線、重慶南站、西部木材貿易港建設,形成公鐵水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加快京東、申通、菜鳥、多弗和南彭B保、重慶國際分撥(公路)海關監管中心等建設運營,完善倉儲物流、加工生產、國際貿易等完整產業鏈,形成千億級商貿物流產業集群。
二是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2017年7月以來,將原重慶麻柳沿江開發區升級為重慶國際生物城,生物醫藥產業成為全市首個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近3年來,巴南區扎實推進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現已建成或在建項目59個,協議投資逾800億元。著力引進一批國際領先的仿制藥企業,在3-5年內打造成為科技含量最高、投入產出強度最大、稅收貢獻最多的1000億級產業集聚區。加強與成都溫江區對接,平臺共建、信息互通,全力建設長江上游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三是大力發展融合型產業集群。與兵裝集團合作共建大江科技城,推動國內領軍企業簽約落戶,推進龍頭企業投產達效,抓好存量企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1000億級融合型產業集群。
四是大力發展大數據智能化產業集群。依托界石經濟園區、云計算產業園等,積極支持宗申集團、惠科電子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推進華為通訊學院、騰龍產業園和阿里巴巴等新簽約項目建成投產,引進清華紫光、科大訊飛、騰訊云等行業領先企業,延伸大數據、智能化、5G等產業鏈條,加快培育大數據智能化產業集群,打造最具特色的1000億級“數智”產業集群。
五是大力發展生態創新產業集群。加快“惠民—忠興”片區2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圍繞“創新+”“文化+”“生態+”,著力培育高新技術、總部經濟、高端商務、文創文體等產業,著力打造惠民智慧總部新城,形成中國西部地區1000億級的生態創新示范區。
著力完善交通基礎設施
作為重慶南向開放的重要節點,巴南區將打通區域交通循環,促進區域融合發展。
一是加快公路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南兩”高速、白居寺長江大橋、南環立交、新燕尾山隧道建設,加快新開工鹿角隧道、黃桷坪長江大橋、渝黔高速擴能等項目。通過龍洲灣隧道、渝南大道D段工程,打通渝中、南岸經巴南直通外環連接“兩群”的快速干道。
二是加快鐵路設施建設。推進渝貴高鐵、渝湘高鐵建設,向南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依托渝萬高鐵,向北暢通直達京津冀地區快速通道。提速鐵路樞紐東環線建設,將南彭站擴建升級為重慶南站,串連沿江高鐵和長江水運航線,向東連接長江經濟帶城市群。依托成渝高鐵、渝昆高鐵、渝昆高鐵樞紐聯絡線,向西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三是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盡快啟動軌道交通8號線建設并延伸至南彭物流基地,啟動24號線建設并從廣陽延伸至木洞重慶國際生物城。
著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以巴南區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切實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推進城市提升和鄉村振興,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抓好城市提升。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精細化管理,將巴濱路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的親水生態濱江路、重慶高職城建成宜居宜業宜學的職業教育高地、環重慶理工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成創新示范高地,將“鹿角—界石—南彭”和“惠民—忠興”片區建成輻射帶動區域融合發展的南部新城。
二是抓好鄉村振興。因地制宜打造集體村、二圣茶山、多彩植物園、五洲園等試點示范,成為可推廣、可復制的鄉村振興示范項目。依托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資源、完整的配套,提檔升級南溫泉風景區。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促進農文旅、產加銷一體化,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都市農業特色高效、多點聯動發展。
三是抓好公共服務。發揮“楓橋式派出所”示范引領作用,做到矛盾糾紛不出小區、不出社區、不出轄區,搭建好為群眾服務的“橋”;加強大數據智能化運用,推進門禁系統建設,對老舊小區財政兜底、新建小區全面配套,實現全覆蓋,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完善重慶高職城功能設施和配套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加強產教融合,培養更多智能人才、技能人才,為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提供有力保障。推進重慶市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醫院建設,加快完善應急救治體系。
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加快推進三峽集團投資40億元的花溪河綜合整治項目,打造成“水清、岸綠、景美、流暢”的生態景觀帶。保護好境內96個水庫、48條河流,精心修筑巴南區60余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探索“四島”生態保護性開發,力爭木洞中壩島、桃花島與廣陽島一體規劃、一體開發。深入推進“五大環保行動”,筑牢長江上游和重慶主城都市區重要生態屏障。切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進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
著力提升創新發展能力
增強協同創新,持續深化人才建設、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合作,與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開展合作,爭取一批國家、市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巴南區。推進體制創新,配合市級部門制定《重慶西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積極推進巴南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穩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試點。依法依規持續開展規范土地征收出讓、規范重大工程招投標、規范稅費征管、規范招商優惠政策和清理閑置土地等“四規范一清理”工作,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和營商環境。
巴南區將認真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信心、有決心、有激情、有動力,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