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蘭
合川區圍繞市委賦予的“重慶主城都市區發展的重要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節點”新定位,召開區委全委會認真謀劃未來發展方向,找準發展路徑,加快融合發展,增強綜合實力,努力在對接融入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新作為。
確立“一個目標”——建設“雙百”區域中心城市
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和100萬人口的“雙百”區域中心城市目標,初步考慮通過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互動,每年新增3萬人,力爭到2035年基本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雙百”區域中心城市。
基于這個整體發展目標,確立了“四地一樞紐一中心”(全國旅游目的地、西部產業高地、創新高地、應用技術教育和基礎教育高地,渝西北川東北交通物流樞紐、醫療康養服務中心)的具體發展目標。
推進“四個融合”——助推區域協同發展
一是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實施數字經濟倍增計劃,在中興通訊、羅克佳華等頭部企業基礎上,今年再引進2家以上頭部企業(集成商),到2025年數字經濟總產值達到600億元。利用德國博世與蜂巢互聯在合川開展智能化診斷與培訓的先機,推動存量企業智能化改造。深化與工信部產業互聯網聯盟、清華大學等院校的戰略合作,支持中科院科技產業化網絡聯盟重慶科創中心建設國家級孵化器。提速創建國家高新區和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向數字經濟、智能經濟轉型升級。
二是推動區域融合發展。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步伐,推進交通與主城同城化、與周邊地區一體化布局,全力爭取漢巴南鐵路經合川向渝延伸至重慶科學城,打造“半小時主城”“1小時周邊”通勤圈。對接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積極與新通道上的城市加強戰略協作,推動建設東南亞水果、水產品和俄羅斯木材進口分撥中心。
三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推動城鄉間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衡,讓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狠抓“一鎮兩村”試點示范,持續完善交通網、水利網、能源網、信息網“四張網”。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美麗院落”“美麗家園”創建,著力補齊“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城市功能環境打造和文化內涵塑造,力爭年內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區。
四是推動產城景融合發展。堅持把歷史文化保護納入城市規劃,將歷史文化元素植入釣魚城大景區和淶灘大景區建設。加快推動釣魚城創5A和釣魚城遺址申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釣魚城小鎮,將釣魚城大景區打造成中國旅游新地標、合川文化核心區、三江交匯風景眼。圍繞“統籌產業園區、城市街區、景區景點建設”,推進天頂汽車城、草街信息安全產業城、南溪醫藥健康產業城、渭沱物流城“四大產業城”建設,完善綜合配套功能,著力聚產業聚人才聚人氣聚人流。
增強“三個實力”——打造區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一是提升產業競爭力。持續實施上市企業培養支持計劃、優質存量企業成長支持計劃、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支持計劃和政企互動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三計劃一行動”,聚力發展汽摩裝備、信息安全、醫藥健康“三大主導產業”,滾動實施100個工業項目大會戰。加快推進北汽銀翔戰略重組,預計今年7月恢復生產經營。加快推進360網絡安全協同創新產業園、中興網信西南智慧城市產業園、羅克佳華西部物聯網產業園、電子科大研究生實訓基地、區塊鏈與密碼應用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保密芯片—模組—終端產品”的硬件生產和多領域自主可控軟件服務集群,創建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園。把醫藥健康產業作為支撐未來的支柱產業抓實抓好,聚焦醫療器械、中醫現代化等重點領域,在現有70家醫藥企業的基礎上,緊盯目標快速招商,努力構建研發、生產、服務產業生態鏈,把合川建設成為醫藥健康產業高地。支持日用玻璃、食品等消費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用2—3年時間打造100億級玻璃產業集群。圍繞年產1200噸的新型基礎材料氣凝膠核心企業中科潤資制定產業鏈發展規劃,加快形成氣凝膠及下游產業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建材全產業鏈發展,打造全市裝配式建筑制造基地。加快建設重慶主城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和渝西、川東北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區域電商物流中心和冷鏈物流、大型倉儲物流基地。
二是提升城市承載力。推進城市提升行動計劃,推動合川南部片區加快融入重慶主城,加快建設山水城文融合的宜居宜游城市。高標準規劃建設高職教城、花灘、沙溪“美麗合川”標志區,實施“三江六岸”整體提升工程,持續優化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繼續推進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整治,升級改造城區農貿市場,完善配套城區出行、購物、如廁以及排水等公用設施。建設智慧城市,積極拓展智慧城市系統服務功能。
三是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著力打造區域性公共服務中心。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實施以課堂改革為核心的基礎教育品質提升工程,推進高中教育提質升位,支持在合川的高校擴容提質,建設區域性教育高地。持續推進全國健康城市試點和全國健康促進示范區建設,持續推進數家三級醫療機構創建。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構建大調解格局,抓實黨建引領的基層民主協商自治,升級以網格化為依托的社會治理大數據體系,深化“楓橋經驗”合川實踐,變“反應式管理”為“參與式治理”。
聚力“兩個維度”——打造巴蜀合作的樣板和川渝攜手的典范
合川區位于川渝交界處,嘉陵江、涪江、渠江與四川多地聯通,多條交通動脈直達四川毗鄰城市,與廣安、遂寧、南充、廣元等地地緣相近、發展相向,在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堅實的合作基礎。
合川提高政治站位和戰略站位,樹牢“一體化”理念和“一盤棋”思想,堅持在雙城經濟圈大框架下謀劃合川發展,構建“1+7+N”的工作體系,唱響“融城之歌”、彈好“協作之調”、練就“發展之功”。
合川將與南充、廣安、遂寧、廣元及蓬溪、岳池、武勝、華鎣等地常態化開展互訪,項目化、事項化、清單化落實戰略合作協議,與南充、廣元共建嘉陵江流域轉型發展示范區,與廣安共建川渝毗鄰地區區域合作示范區,與遂寧、潼南共建涪江流域綠色發展示范帶(區),積極謀劃推動一批重大項目納入雙方省市級“十四五”規劃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努力在交通、產業、生態、旅游等方面形成互聯互通互動互融互補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合川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