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艾
摘 要:我國農村小規模學校承擔著為農村兒童提供教育的重要責任,但是由于一些農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資源短缺,制約著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自主發展。校本教研是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以及理論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校本教研中探尋教育教學規律,能夠有效發現自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研討,提高業務能力,增強實踐教學水平,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研討農村小規模學校校本教研現狀以及具體的校本教研對策。
關鍵詞:校本教研;農村;小規模
校本教研指的是緊密貼合學校的實際工作需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研究活動,校本教研要求教師與校長屬于研究主體,開展行動研究,在研究中不斷思考和探索成為當前改革中的重點內容。但是當前一些農村小規模學校在校本教研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部分教師認為小規模學校硬件設施不太高且生源素質參差不齊,所以認為校本教研與小規模學校無關。但事實上開展校本教研,在農村小規模學校中仍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當前農村小規模學校校本教研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交通不方便,信息不夠暢通
由于我國有些地方的農村經濟發展還不夠健全,道路不夠通暢,所以這些農村小學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當中,難以有效借助交通和信息網絡進行教學的拓展和完善。部分學校在搞教研活動時一學期也只搞一兩次,所以難以有效提升校本拓展到高效性。在農村學校當中,部分學校難以有效地將農村小學教師集中召集到一起。一些小學教師由于離學校較遠,交通不夠方便,所以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
(二)農村教師外出培訓機會較少
由于部分農村小規模學校在教學建設時投入的資金不夠完善,這些農村學校交通不夠便利,資金有所欠缺,所以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較少。部分農村教師個人教學理念不夠完善,在教育教學當中,教學拓展面較為狹隘,影響到了實際的教學工作。導致農村小規模學校在開展教學時校本研究不夠透徹,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一些學校對于小規模學校的教學發展重視程度不高,所以在開展農村教師外出培訓時,難以有效重視外出培訓的機會,不利于農村教師拓展自身的教學面,導致農村學校校本教研無法積極地提升和完善。
(三)新入職的教師缺乏教學經驗
在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引導當中,由于新入職的教師缺乏實際的教學引導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雖然理論基礎知識較為完善,但實踐能力較弱,所以難以充分地了解現階段學生學習的現狀,所以在建設校本時,不能抓住學生學習的關鍵點來進行創新和完善。在教學工作當中,難以形成科學的教學模式,所以,在教學時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因而對于新入職的任課教師開展教學引導工作的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農村小規模學校校本教研對策
(一)進行總體設計,培養專業型教師
在農村小規模學校進行校本教研工作,必須要從總體上對校本教研制度有一個思考和分析,教學研究主要是科學研究,應當牢牢樹立不僅僅為教學而教學,應當有研究地進行教學這一理念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在開展具體的教研工作中才不會迷失方向。結合本校的教育教學設施以及師資水平、課程改革方向,明確教研目標的同時,應當腳踏實地開展科學研究,在教師與學校中形成沉積,從而組成校園文化。
例如,可以在第一學期將集體備課作為目標,實現教研組與教導組聯動,調動教師的參與熱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性活動。教師每周閱讀一篇與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章,每個月撰寫一篇敘事教育論文或者是小論文,每一個學期完成小的研究課題。通過循序漸進地制訂目標,逐步提高教師的校本教研能力。
(二)進行詳細規劃,拓寬教師視野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必須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才能夠循序漸進地實現目標,可以將這一過程看作是目標細化的過程。宏觀目標就好像高不見頂峰的大山,會使教師與學生感到茫然,所以必須要制訂科學完善的詳細計劃,學校對于這一規劃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訂,不要整齊劃一。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教師進行業務學習,組織豐富多元的教師教育活動,逐步構建科學完善的校本教研計劃,不要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應當將校本教研滲透入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就好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所以農村小規模學校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應當對教師的教學時間以及學習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并且要明確教研活動時間與具體內容。例如,學校可以在每一學期規定集體備課時間,可以是每周一的下午放學后,內容應當由教研組長明確,確保每位教師積極踴躍地參與其中,并且出謀劃策,集體備課應當選定一名教師上課,其他教師進行聽課,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思考,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逐步增強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拓寬教師視野。
農村小規模學校領導也要積極重視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并且引導教師重視交流,使教師能夠在交流和學習中深入地研究校本與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使課題研究更加符合當前教育教學的形式。當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走出農村校園,與其他兄弟院校開展溝通和交流時,能夠拓展教師自身的教學視野,使教師學習到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將其積極地運用在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當中,為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
(三)制訂校本教研制度,實現“走出去,引進來”
校本教研制度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前一些農村的小規模學校教學研究風氣并不濃郁,這些小規模學校將工作重心放置在學生的入學率上,無暇考慮校本研究內容,認為只要課程上好了,其他的事情就不需要考慮。但是這一觀點是錯誤的,近幾年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但是部分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內部機構并沒有搞科研要求,認為學校就是教書育人,教學教研是教研部門的事情,學校教師和校長難以研究實踐教學內容,所以基于此環境下構建校本教研制度有一定困難。對于此類情況,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到農村小規模學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應當保持平衡心態,切記不要操之過急,應當下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才能夠促進小規模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有序開展。
在現階段的農村小規模學校教育教學當中,要重視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利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地創新教學形式,學校領導也積極地將“請進來、走出去”的理念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學校領導要與其他學校的專家教師進行積極的合作和交流,請專家進校園搞專業性的講座,從而不斷地拓展本校教師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并且根據新課標的解讀方法與新課題的研究策略進行不斷的完善,使新課改的理念深入到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師思想當中,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逐步利用先進教育理念,開展教學工作。學校要邀請師范學校的優秀教師以及骨干教師走進農村小規模學校當中,傳播先進的學校校本研究理念,通過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與先進骨干教師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教學理念的不斷碰撞和交融,從而有效地增強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教育教學的高效性,使教師能夠不斷有所感觸、有所思考,從而增強農村小規模學校校本研究質量。
(四)形成濃郁的校本教研氛圍
氛圍是在一定范圍內形成的,所以在學校內應當創設濃郁的研究氛圍,并且要作為重要的教研工作進行落實,形成校本教研氛圍,有效加強輿論宣傳以及教育實踐性活動,逐步增強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例如,做好輿論宣傳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推動劑,學校應當積極鼓勵教師參與教研活動,逐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口號宣傳,如“人人參與教研工作,專業水平得以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師對于校本教研的正確認識,并且提高參與校本教研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形成無形的力量,進而營造出濃郁的校本教研氛圍。
在此過程中,可以選用張貼標語或者是廣播等各類形式,確保宣傳方式符合農村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輿論宣傳,這樣能向社會展示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科研水平,能夠最大程度上獲取支持,從而形成濃郁的教育教學氛圍。
校本教研的重要力量就是教師,要想形成濃郁的校本教研氛圍,必須要調動教師的參與熱情,鼓勵教師積極踴躍參與教研實踐,能夠提高教師的思想認知。例如,有些教師認為做好當前教學工作便可,僅僅將教師作為一份職業看待。對于這一情況,學校應當引導教師參與教研實踐性活動,使教師感受到拓寬自己知識面的緊迫性,能夠由之前的教學視角逐步拓展至全省或者是全國,使教師能夠結合新課改的發展需求進行工作,使教研活動逐步促進教學工作,從而帶動農村小規模學校實現跨越性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部分農村學校在校本建設和研究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境,阻礙了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工作的發展,并且一些農村學校由于設備不夠科學和完善,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研究時,難以利用網絡拓展和獲取教學資源。所以在新時期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與校領導也必須要正確認識到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能夠貼合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循序漸進地開展校本研究,增強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與綜合素養,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校本教研能力,促進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工作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振棟,張旭.底部攻堅:實現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振興[J].學術論壇,2015(10).
[2]王路芳,沈文琴,石藝,等.農村小規模學校生存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基于全國20省區農村小規模學校的調研[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4(3).
[3]簡飄楊.淺析當前農村小學開展校本教研存在的現象與對策[J].科學咨詢,2017(22).
[4]王學瑋.農村中心小學校本教研實施現狀與改善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