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恢栓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學生的綜合素質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關注,而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專門設置的,這門課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能夠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還能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一種途徑。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 ?小學 ?創新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18-02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小學的一門重要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形成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下面筆者就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一些淺見供大家參考。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得不到保障。大綱要求小學中高年的學生每周至少兩個綜合實踐活動課時。但是由于得不到重視,很多課時就被其他科目的教師占用了。還有的學校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僅僅是形式上,并沒有按照相關政策來執行。
2.評價體系不完善。既然是一門課程,就要有相關的考核,對教師和對學生都要有相應的考評。例如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否積極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在活動中是否積極思考,學生之間的合作完成事情的能力,溝通能力。但是現在很多學校都還不重視,沒有專門的考核體系。對學生的考核處于一種應付狀態,對教師也沒有相應的考核。
3.缺乏專業的任課教師。目前很多學校都缺乏專業的任課教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般由班主任或者是其他學科的教師來擔任,且目前大多數學校都是采用大班化教學,這些教師的教學任務又很重,還有各種各樣的瑣事,沒有專門的時間去研究綜合實踐課,對課程又不是很熟悉,只能靠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教學。因此對教學活動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缺乏專業的任課教師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效果不理想。
4.學校硬件條件不完善。由于學校經費有限,使得很多學校的硬件設施得不到保障,大多數學校可以提供的校內資源只有圖書館,操場,計算機教室,沒有其他的設備,難以滿足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需要 。也有些學校,有一定的設施設備,但由于教學活動處于應付狀態,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
5.課程資源開發單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質量與課程開發的水平和質量有關系。但是目前對勞動教育,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的課程開發不足。再就是集體外出教學活動,教師往往會因為安全等因素很少會進行外出活動,大部分時間都在使用學校配發的教材。然而綜合實踐活動課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教學目標,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還有的教師選擇一些較為簡單的手工制作課程,低中年級學生興致還是比較高,但高年級的學生就不是很感興趣。
6.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和能力較差。學生在綜合實踐課中的參與積極性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質量,而現實情況是現在很多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的興趣一般,有的學生不愿意參加,也有的家長對綜合實踐課的認識不足,認為綜合實踐課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幫助,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表現得積極。綜合實踐活動課極大程度的考驗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需要學生之間相互配合,要有創新能力,還要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善于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現實問題是很多學生不會主動提出問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遇到問題只有少部分學生會自己思考解決策略,并主動自己去解決。很多學生直接放棄,等待教師來解決。種種現象說明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和綜合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建議
1.落實大綱要求的課時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方面要嚴格要求教師落實相應的課時量,使得課時得到保證,課時得到保證是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首要條件,沒有課時的保障,其他的無從談起。
2.地方財政應加大對學校軟硬件的支持。現在很多學校不論是教師的專業培訓還是硬件設施都達不到要求,而這組織專業培訓和增加硬件設施需要大量的經費來支撐,僅靠學校的辦學經費是難以支持的,因此地方財政應該加大對學校教育經費的投入。
3.學校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落實情況做好全程監督。同時還要建立對學生和教師的考核體系,來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地位,有了相應的考核體系就就能提高教師和學生以及家長的重視。學校與學校之間還可以互相參考和借鑒辦學經驗。
4.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代表不需要教師,好的教師可以給予更好的專業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能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目前大多數綜合實踐活動的課任課教師都是班主任或者是其他科目的教師來代替,原本就繁重的任務使得教師沒有更多時間來研究這門課,無形中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因此教育部門應該專門給每個學校配置幾名專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師,讓專職教師帶動兼職教師,使其慢慢發展成專任教師。同時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相關的培訓和交流會,讓兼職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盡快提高。
5.開發適宜的課程資源。很多學校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較為單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地區的歷史情況來開發課程。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如對學生開放多媒體教室、圖書室等,組織一些積極的家長來學校開講座,讓學生充分了解社會。教師還要有自主開發課程的意識,充分調查本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充分發揮當地的優勢,積極開發利用當地有價值的資源。同時還需要考慮到當地的經濟狀況、社會環境以及學校的現實條件,對資源開發過程中需要的經費都要做預先的估算,同時還要與學生的興趣和現實生活相結合,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課程資源進行開發。例如《老建筑的去和留》,如果所在地區歷史悠久,就可以帶領學生去考查當地的老建筑,學生做好記錄之后回來在班內進行討論,是為了保留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是為順應城市化發展的潮流而拆除,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范圍的辯論賽。農村地區的學生《宣傳科學施肥》這一課,教師可以和學生課前做調研,了解當地的農業施肥狀況,然后請教當地的農業部門,讓他們給出指導意見,帶領學生回去做個簡單的宣傳,以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總之,學校要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豐富課程資源,使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多樣化。
6.多與家長溝通,獲得家長們的支持。綜合實踐活動目前在很多家長和教師眼中被認為是占用大量的課余時間,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然而事實上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溝通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獨立意識都會有顯著的提高。這充分說明綜合實踐活動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有很大幫助的。因此我們要做好宣傳,多向家長們反饋學生取得的進步,還可以邀請學生家長一同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來,這樣既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還能讓學生家長親眼看到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和取得的成績。況且學生家長們在參與的過程中還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這樣綜合實踐活動課就能上得更有聲色。
結語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主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把他們培養成綜合性的復合人才。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與社會接觸,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這門課程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與其他課程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由于它是一門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領導、教師、家長及社會各界的配合和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這門課程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玉琴.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19-25
[2]何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長春教育學院科研處,2010(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