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輝龍
【摘要】隨著我國城鄉(xiāng)建設政策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而選擇外出務工,導致留守學生的現(xiàn)象日趨加劇,再加上初中階段是學生叛逆時期,所以如何做好留守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工作逐漸成為了當代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所在。在本文中,我便結(jié)合實際教學經(jīng)歷談談現(xiàn)階段留守初中生道德教育方面的策略。
【關鍵詞】留守學生 ?初中生 ?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68-02
一般來說,學習是學生主要的任務,也是幫助學生成長進步的重要途徑。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心理上的健康成長更為關鍵,它將影響一個人道德素質(zhì)的提升和思想上的成熟。因此,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應當格外關注學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是長時間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初中生,教師更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引導與關愛,讓其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一、構(gòu)建良好親子關系,強化家庭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同時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容或缺的教育形式之一。初中生是一群自尊心極強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初中生,其自我意識極為強烈。因此,在初中階段,若學生缺乏親情方面的關懷與引導,則可能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出現(xiàn)心理問題。為了改善這種現(xiàn)象,我認為教師在對留守初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首先應當幫助學生和家庭構(gòu)建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家長給予學生正確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例如,在家長方面,我校與每一個留守學生的家長都會定期聯(lián)系,溝通的內(nèi)容主要是以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和心理情況為主,當然,作為學生的教師,我們也會給予留守學生家長一些切實有效的建議,以期幫助每一位留守學生和留守學生家長構(gòu)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從而促進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比如,我們會建議家長定期與自己的孩子電話溝通或者視頻溝通,并在溝通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自己對孩子足夠的關系與關愛,并與孩子表達自己的殷切期盼與要求,一方面能夠讓留守學生及時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精神方面的鼓勵和關愛,而不是只有物質(zhì)方面的給予;另一方面也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和約束力,使其能夠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在留守學生方面,我校也會定期為留守學生開展一些特定的活動,比如活動“給家長寄封信”就是讓留守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填寫好相應的地址,并由學校統(tǒng)一寄送給每一位留守學生的家長,使學生家長能夠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進而改善留守學生和留守學生家長之間的親子關系,這對初中生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注重校園建設,強化學校道德教育
學校是學生生活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學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在學校道德教育方面,教師不僅要幫助初中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更要做到防微杜漸,從根源處杜絕學生不良道德行為習慣的產(chǎn)生。因此,教師在學校中對留守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可以從校園文化的建設、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以及家校合作機制的構(gòu)建等方面來強化道德教育效果。
例如,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首先,我校擴建了學校圖書館,引入了更多種類的圖書,以期在學校營造出濃郁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學習習慣和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其次,我校還新增了校史展覽廳,包括學校發(fā)展歷史、學校杰出校友以及學校偉人事跡等內(nèi)容的展示,讓整個校園都彌漫著校園文化和校園精神,試想一下,生活在這種學校環(huán)境下的學生如何會養(yǎng)成不良習慣呢?再者,我校還會定期開展一些校園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們能夠在學習之余放松自己,釋放學習壓力,防止心理疾病的產(chǎn)生。
比如我校每個學期都會舉辦一次校會,校會的項目眾多,既有文藝型的晚會表演,也有鍛煉學生口才和表達能力的演講比賽,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能夠讓孤獨的留守學生們感受到陪伴的溫暖,從而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防止留守學生心理疾病的產(chǎn)生。在教育觀念轉(zhuǎn)變方面,我校針對留守學生在德育上做出了以下幾點改變:1.采取主體性德育方式,關注留守學生的精神成長多于學生的學習成長;2.采取養(yǎng)成教育方式,重視留守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3.采取學科德育滲透方式,在學科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在家校合作方面,我校采取的措施如是:1.開展留守初中生家長咨詢服務平臺,為留守學生家長提供與留守孩子教育方面的宣傳材料和留守學生在校情況;2.組織留守學生家長構(gòu)建家長委員會,引導家長學會處理家庭、留守初中生和工作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在學校道德教育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建設校園文化、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和構(gòu)建家校合作機制等方式來營造濃郁的校園氛圍,從根源處杜絕了學生們養(yǎng)成不良行為習慣,促進了道德方面的教育。
三、引入社會力量,強化社會道德教育
眾所周知,人類思想道德的形成會受到各種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其中社會環(huán)境是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針對留守初中生的特點和心理,教師在對其進行道德教育時可以引入社會力量,鼓勵更多的政府或者非政府組織參與到留守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中,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教育風氣,促進社會道德教育的強化。
例如,在強化社會道德教育方面,我校分別從引入非政府組織力量和引入政府組織力量來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首先,在非政府組織力量引入方面,我校采取措施如是:1.聯(lián)合社會媒體創(chuàng)建留守學生宣傳平臺,借助媒體的力量對留守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包括與留守學生相關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等,讓學生知法懂法,避免不良道德行為的產(chǎn)生,同時也會發(fā)布一些社會幫扶留守初中生的優(yōu)秀案例,讓更多的社會人士參與到關愛留守初中生的活動中來;2.聯(lián)合社會組建留守初中生德育志愿者團隊,給留守初中生做好道德榜樣,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3.聯(lián)合社會心理學家或者心理機構(gòu)成立較為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中心,針對存在心理疾病或者心理問題的留守初中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將道德教育工作滲透在生活點滴之中。
其次,在政府組織力量引入方面,我校采取的措施如是:1.與政府有關部門對話,讓政府部門支持社會組織對留守初中生的德育引導工作,并制定相應的監(jiān)管政策,確保社會道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2.鼓勵政府有關部門成立相應的留守初中托管中心,記錄留守初中生的學習、思想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并結(jié)合相應的情況做好針對性的輔導工作;3.鼓勵政府完善留守初中生的戶籍制度和政策,努力減輕留守初中生家庭的負擔,改善父母外出務工的現(xiàn)象,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留守問題。
四、培養(yǎng)獨立意識,提高學生自律能力
眾所周知,初中生普遍具有極強的自尊心。因此,在初中階段的道德教育中,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培養(yǎng)學生們的獨立意識,提高學生們獨立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自我監(jiān)督管理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留守學生的獨立意識呢?我認為教師在留守學生遇到問題時首先應當引導學生積極地去分析問題根源,接著再嘗試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從而鍛煉和培養(yǎng)留守學生的獨立自主的品質(zhì)。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對于現(xiàn)階段的留守初中生而言,他們心靈的成長、素質(zhì)的提升以及學習的進步已經(jīng)成為了當代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所在。因此,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家庭、學校、社會以及自身獨立意識等角度著手,全面幫助學生成長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黃娟娟.城市留守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討[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2]劉斌,徐海文.留守與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適應調(diào)查[J].教學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