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教育是大學物理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本文分析了思政教學在大學物理教育中的應用現狀,根據思政教學在大學物理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思想教學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措施,給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提供一些經驗和建議,促進大學教育中思政教學在物理課程中的發展。
【關鍵詞】思政教學? 大學物理課程? 價值觀
【基金項目】東莞理工學院校級質量工程課程建設類項目(項目編號:201802089)資助。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176-02
一、思政教學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現狀
(一)缺乏思政教育規劃和目標
目前在大學物理的課程中,對融入思政教育沒有明確的規定,高校缺乏對思政教育系統的長遠規劃和明確目標,缺少詳細的思政教育目標。物理教師在課程規劃時,缺乏將思政教學融入課堂中的觀念,不利于思政教學在大學物理中的應用。
(二)教師對思政教學重視不足
學校缺乏思政教學的規劃和目標導致教師在實際課程中缺少對思政教學的認識,不重視對思想上的教學,在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識,在傳播知識中忽略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授,使得學生沒有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大學教育階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和絕佳時期,由于教師的不重視此階段,不利于思政教學在大學物理中的應用。
(三)思政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在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大多數是簡單的介紹科學家的事跡,思政教學方法十分單一,內容缺乏豐富性,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中對思政的掌握。很多科學家的事跡在以前的教育中接觸過,無法吸引學生,思政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思想教學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措施
(一)制定科學的課程教育規劃和目標
在大學物理課堂上融入思政教育,從總體上把握思政教學目標,在傳播知識的同時融入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質量。思政教育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塑造社會主義理想人格,與現代人格劃清界限,引導人們產生積極行為。在大學物理課程中,重點鼓勵學生觀察和思考的優秀品質,讓學生用物理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改革創新的物理精神和愛國精神,為實現社會主義中國夢提供優秀人才。
(二)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時,明確提出“四有”好老師標準,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特別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師德建設的重要性[1],由此可見教師的重要性。在大學物理課堂中,教師主要發揮兩個引導作用,一個是傳授課堂知識,另一個是政治思想教育。學生天生對教師由一種信任感,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直接的重大影響,教師應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用優美的語言把專業的知識傳給學生,教師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思政教學中給學生信服感,有利于思政教學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提高大學教育水平。
例如,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物理老師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與思政教育相結合,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思政榜樣,促進學生思政教育的發展。
(三)創新課程教學方法
在目前的大學思政教育中大多是講授科學家的事跡,過于單一,教師應創新課程教學方法,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思政教育教學。在大學物理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時,應不局限于科學家的事跡,可以介紹我國的物理發展和在世界上的前沿成就,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努力學習知識報效祖國[2]。
例如,在物理課堂中涉及雪花晶體時,教師可以介紹我國是最早正確認識雪花晶體的國家,早西方十幾個世紀。古代歐洲對雪花晶體的認識始于13世紀,阿爾伯特斯于1260年提到“雪花是星狀的”,對雪花晶體六角對稱性的認識直到開普勒才實現。1611年,開普勒在《把六角形的雪花作為新年禮物》的文章中肯定了雪花的六角晶體結構。中國古人對雪花晶體六角對稱性的認識始于西漢的韓嬰,公元前135年,他在《韓詩外傳》中提到,“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用我國的優秀物理事跡增強學生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促進思政教學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提高大學教育質量。
結論
我國的思政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思政教育不僅是教師的職責,也是各高校的任務。在大學物理課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十分重要,學校應制定科學的課程教育規劃和目標,教師應發揮引導作用,創新課程教學方法,促進思政教學在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馬玉婷,燕振剛,馬小軍等.思政教學在物理實驗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甘肅科技,2019(9):88-92.
作者簡介:
何林(1980—),女,漢族,湖南汨羅人,工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光電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