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叢笑
摘 要:在“互聯網+”背景下,面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疾控檔案管理作為疾控系統的核心內容,還存在有諸多的問題,這不利于流行病的防治,也不利于疾控部門履行公衛職能。對此,筆者將圍繞“互聯網+”時代下疾控檔案管理的特點,對目前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探討改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疾控系統;檔案管理模式;策略
“互聯網+”思維推動了全社會的創新發展,同時也為疾控系統的檔案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別是由于我國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多,眾多流行病、人畜共患病等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基層疾控部門在工作中搜集到的相關疾病病癥、病因等數據以及總結的病情發展態勢和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只有通過“互聯網+”渠道才能實現信息共享。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才能快速找出原因,阻斷傳播。對此,推進“互聯網+”時代下疾控系統檔案管理工作理應成為未來的重點工作。
1 “互聯網+”時代下疾控系統檔案管理的特點
1)能夠提供更全面的檔案信息。通過網絡技術與疾控檔案管理工作相結合,就是對傳統的以文字、圖片為主的紙質檔案資料的一種延伸。通過計算機,一方面實現傳統紙質檔案的數字化管理,另一方面還可以融入視頻、音頻等影像資料,豐富了檔案資料的形式。各地疾控部門通過制定完善的應急處置方案,結合互聯網技術,通過影像、動畫等方式,將病情防控的檔案資料詳細介紹給醫護人員及社會民眾,才能最終控制住疾病的蔓延。
2)能夠提供更便捷的搜索方式。傳統紙質檔案保存占用空間大,歸檔分類缺乏科學性,經常出現在檢索時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卻無法找到相應資料的情況。同時,紙質檔案在存放過程中又極易受潮濕或火災等突發因素的影響,造成檔案資料的損毀甚至遺失。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實現對現存的各類監測檢驗、疾病防控檔案資料的電子化處理,實現永久性保存,并依托數據庫的優勢,構建疾控檔案信息網絡搜索平臺,開發相應的搜索功能,能夠切實減少人工搜索步驟和時間,使檔案搜索變得更加快捷方便。
3)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疾控部門在提供網上搜索功能為社會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能在后臺精準記錄其他檔案利用者的搜索行為數據,如關注重點、人員構成等。通過大數據分析,又能反過來讓疾控部門了解社會民眾的需求,從而能夠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將非涉密性的檔案信息向大眾公開,普及流行病、慢性病防治等公眾健康知識,同時根據某地區民眾對相關流行病的搜索頻率,及時發現潛在的隱患。
2 “互聯網+”時代下疾控系統檔案管理現狀分析
1)檔案管理重視程度不足。部分疾控領導人檔案意識有待提高,開展工作態度消極,認為檔案管理工作不能產生實際效益,甚至認為該工作是一個可有可無、耗時耗力的工作,日常工作的開展也主要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和績效考核,在匯報材料中更多的也是在強調館藏規模、人員數量等量化指標。在這種思想下,是不可能產生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檔案管理技術改進的動力的。
2)檔案管理人才缺失。正是源于領導層的不重視,認為檔案工作是不具備技術含量的崗位,導致管理檔案工作的負責人往往身兼數職,無法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檔案管理中去。而基層工作人員配備上,大多都是臨時調配,且缺乏專業學歷及系統的學習培訓,沒有扎實的檔案管理功底和經驗,不能進行科學分類和高效檢索。同時人員流動性較大,一旦出現崗位調動,在工作交接過程中極易出現資料缺損,甚至泄密等情況。特別是在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極有可能會出現因工作人員業務不熟練,不能及時查找有效資料,最終導致事態的擴大與蔓延,這樣就失去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意義。
3)基礎設施配套不全。疾控系統的大部分資金多用于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檢測設備,對檔案工作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相關設施配備不到位,各類硬件軟件建設落后。在紙質檔案存放方面,缺乏固定的存放場所和檔案柜,眾多檔案隨意堆放,往往落滿灰塵而無人問津;在電子檔案管理方面,缺乏能夠開展檔案電子化工作的計算機、掃描儀等設備,檔案電子化程度低,搭建網絡管理平臺更是捉襟見肘。
4)信息安全存在隱患。在為數不多的建設有網絡檔案管理平臺的疾控部門,還面臨著網絡安全問題和電子檔案安全問題。在網絡安全方面,網絡平臺極易遭受病毒和黑客的攻擊,不但威脅檔案管理的安全性,還有可能導致部分敏感資料泄露,造成民眾的恐慌[1]。在電子檔案安全方面,電子文件具有易修改、易刪除的問題,極有可能在電腦操作過程中造成文檔內容的變更,從而威脅檔案信息的完整保存。
3 “互聯網+”時代下疾控系統檔案管理模式應對策略
1)提高對電子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在疾控系統內部,不論是領導人還是檔案管理相關工作人員,都應樹立全疾控系統一盤棋的思想,提高對電子化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日常工作中,制定檔案管理考核制度,定期開展績效考核,把電子檔案管理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切實利用好網絡技術手段,實現檔案資料電子化。
2)加強檔案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對疾控系統檔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要想實現檔案管理的電子化與智能化,疾控系統檔案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具備病情分析、疾病防控、實驗室檢測報告等各類專業知識技能,還應精通對各種檔案信息數據進行整合、分類以及存儲的檔案管理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對此,疾控系統應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提升隊伍綜合素質。一方面,結合疾病防控工作實際和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趨勢,通過開展多層次、多體系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要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實踐使工作人員將培訓中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進而使自身的業務水平提到系統性的提升。
3)完善檔案管理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涉及各種硬件設施,而且還包含眾多軟件,特別是在檔案管理信息化過程中,還要創新思維理念,注重網絡平臺的搭建。對此,疾病系統要加強對檔案管理的資金投入力度,以檔案電子化為方向,主動配備性能良好的計算機、掃描儀和移動硬盤等基礎硬件設施,并定期對硬件設施進行維護和更換。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建立檔案工作網絡平臺,實現資源的共享[2]。通過云計算技術實現資源的共享,在云端建立統一的信息處理平臺,將各單位的數據庫整合在一起,使信息處理的過程變得更加便捷,并通過資料檢索功能提高檔案信息管理質量。通過大數據分析,注重非結構性數據的利用,不斷深入挖掘檔案信息的內在價值,倡導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理念,運用科學手段,提高疾控系統檔案的使用率,從而更好地為大眾進行服務。
4)做好檔案信息管理的安全維護。上文已論述過,疾控部門的網絡檔案管理平臺面臨著網絡安全和電子檔案安全兩方面的問題。對此,一方面,要加強對電子檔案的監控力度,定期對計算機系統更新升級,修補系統漏洞,建立防火墻,減少病毒和黑客對系統的危害,還要定期做好網絡平臺的升級和維護;另一方面,要做好電子檔案的備份工作,避免檔案丟失帶來的損失,同時還要建立檔案管理安全責任制度,提升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保密意識,并分級別設置訪問權限,從而保證信息的安全。
4 結語
綜上所述,疾控部門要緊跟時代步伐,合理轉變檔案管理工作模式,適應“互聯網+”時代趨勢,利用網絡技術,不斷提升管理效能。
參考文獻
[1]陳洋華.“互聯網+”時代醫院綜合檔案管理問題研究[J].蘭臺內外,2019(3下):46-47.
[2]倪佳.“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檔案館服務模式研究[J].山西檔案,2017(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