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輔導員的工作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保障,大學輔導員工作隊伍職業素養直接關系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敗;本文探討了民辦大學輔導員在實際工作的出現的問題,如職業素養欠缺、人格缺失、職業倦怠等;進而有針對性的提出大學輔導員職業素養的提升之道。
【關鍵詞】民辦高校輔導員? 職業素養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213-02
一、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養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并被廣泛接受的行為準則。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素養是其在實際工作生活過程中,用來指導及調節自身和社會、集體、他人和職業工作關系的基本準則。良好的職業素養是高校輔導員順利開展工作及師生關系和諧的交流與溝通的基本保障。
二、當前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素養現狀
(一)思想政治素養和高尚的人格修養缺失
大學輔導員工作的內容決定其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和高尚的人格修養。自覺積極的維護社會、學校的合法利益。但很多大學輔導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缺乏職業素養、思想意識不到位導致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乏力,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實行“人治”;沒有從內心去尊重學生情感教育,理解學生各種合理需求等問題,使高校師生沖突屢見不鮮。
(二)廣博的人文學科科技知識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管理知識,但實際情況是輔導員普遍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必要的職前、職后培訓。導致學生管理效率低下,遠不能夠滿足學校及學生的日益發展的要求。國家教育數據統計中心從全國230所高校抽取600位輔導員調查顯示:教育學、心理學專業約占3.8%,而其它專業占據了96.7%。能很好掌握并合理運用教育心理知識的輔導員更是少之又少。
(三)缺乏過硬的心理素質
隨著民辦高校的快速發展,教師結構層次不斷提升,輔導員心理上普遍有“能力恐慌”癥,認為在民辦高校沒有發展前景不能準確自己進行職業定位。輔導員隊伍建設沒有緊跟民辦高校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同時,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壓力大,成績得不到肯定,福利待遇相對差,學校地位相對低,導致很大一部分民辦大學輔導員缺乏歸屬感,產生職業倦怠。
三、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素養提升之道
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素養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連續不斷的過程,只有在教育實踐工作中不斷加強學習,將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付諸于教育實踐活動,并在教育實踐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在教育實踐活動的反思中進行學習和研究才能使教育理論得以升華,才能更快指導教育工作,促進自身的職業發展。
(一)選聘優秀人才、提高輔導員待遇
國家應著力提高民辦高校輔導員的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提升他們在社會公眾心中的職業形象,擇優選聘學歷高、素質硬、組織能力強、勇于奉獻、熱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優秀畢業生,才能更快更好的提升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素養,從而加快實現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歷程。
(二)做好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
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不穩定性對民辦高校學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對此,民辦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發展的長遠規劃,根據輔導員個人職業理想和實際生活工作情況幫助其積極的規劃輔導員職業生涯。
(三)“終身學習”的工作意識
特別是民辦大學輔導員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意識,充分利用好學校及國家相關部門組織的各類職業培訓提升職業素養,借鑒優秀輔導員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先進做法和工作經驗。同時自身要加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管理方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心六育發展并重的學生觀等。
(四)強化個人教育反思能力
民辦高校輔導員應加強對教育實踐工作活動的研究和反思,通過自我反思覺察來提升教育管理能力。通過教育反思增強問題意識感,通過教育反思發現不足。教育反思是目前民辦高校輔導員職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反思也是輔導員從經驗型向專家型快速轉化的捷徑。
參考文獻:
[1]關臣.論民辦高校政治輔導員的專業素養提升[J],科技文匯.總第278期2014年5月(中)
[2]趙建利.職業化趨勢下高校輔導員素養淺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第6期
[3]吳建東.關于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和職業素養的思考[J],教育創新.2006年12月號
[4]夏孟軍.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素養的應然與實然分析[J],大學教育科學.2008年第4期
[5]汪強.試論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素養[J],教育與職業.2012年10月.第30期(總第742期)
作者簡介:
栗明偉(1985.06-),漢族,碩士研究生,高校助教,研究方向: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