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燕
【摘 要】湖北大悟縣革命博物館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紅色文化遺產于一體,是當地紅色文化的重要教育機構、宣傳機構、研究機構。它是大悟縣革命歷史的濃縮,展示了革命實物,有效傳承了革命文化。作為大悟縣紅色文化的集中載體,大悟縣革命博物館迫切需求一種新的科學發展方式,充分發揮其紅色文化精神傳承以及革命傳統教育的功能。
【關鍵詞】革命博物館;社會教育;紅色文化
中圖分類號:G268.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8-0216-01
近年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牢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為革命博物館傳播革命知識、弘揚紅色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革命博物館要依托自身的歷史文化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的作用。因此發揮革命博物館的社會教育作用,傳承紅色文化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湖北大悟縣革命博物館為例,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
一、認真研究革命史實,確保紅色文化內容的真實性
革命博物館是展示我國革命歷史文明,同時收藏國家的重要革命歷史文物,進行有關中國革命歷史文物的研究、保護,并利用文物開展社會教育工作的機構。大悟縣革命博物館的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將發生在當地關于革命時期的歷史,清楚、客觀、全面、正確地展現出來,從整體上和細節上把握大悟縣革命歷史的準確性,這也是大悟縣紅色旅游展館的主題和精華與特色所在。
革命博物館主要以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發生的事件或人物為展示內容。例如大悟縣革命博物館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將徐海東使用過的文具、生活用品、器械等實物;革命先烈留存下來的書籍、筆記、照片、信件等。堅決杜絕損傷、減弱或是篡改紅色文化的研究價值、藝術價值和史實價值,對參觀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
二、動靜結合,發揮革命博物館紅色文化傳播功能
革命博物館最主要的任務是傳播紅色文化,其展示的內容及陳列方式,與紅色文化傳承有著直接的聯系。目前國內大部分革命博物館的參觀方式是,講解員在一旁講解,參觀者一邊聆聽一邊看著櫥窗里展示的物品。但是,年輕的參觀者對這種方式不太愿意接受,這樣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也沒有突出紅色文化傳承這個主題。吸引參觀者最佳的方法是,增加“自我動手,自我體驗”的部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生動形象地宣揚紅色文化。其優點是可以讓參觀者自發參與進來,感同身受。
在體驗性、參與性項目上,紅巖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走在前面,已經設計了一批互動性項目,如穿紅軍服、紡紗等活動[1]。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一個黨史陳列,就是一部黨史教課書。”可見革命博物館在陳列方式上有多重要。可以根據參觀者的思想認識、消費傾向等設計出一個受大家喜愛的陳列方式。此外對革命歷史的講述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例如,可以在博物館參觀講解,也可以舉辦講座;直接講述,間接引出,增加趣味性和講解的靈活性。這些方式豐富了紅色文化的傳承,結合參與性活動,可以使紅色文化傳播有更加豐富的內容,不僅突出了革命博物館宣揚紅色文化的主題,也使革命博物館的吸引力得到增強。
三、以參觀者為本,充分發揮革命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紅色文化的傳承應該“以人為本”。博物館作為非營利性文化機構,參觀者是博物館的生命所系,因此在進行宣傳教育時,應當首先了解參觀者的內心需求。要增加參觀者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就要改變傳統的陳列方式,在參觀、聆聽講解的同時,加上互動節目,觀眾的興趣就會大增。同時還可以開辟互動專區,增加革命博物館與參觀者互動交流的機會,體現“以人為本”的特色,滿足參觀者的多層次需求。培養長期忠實的參觀者,讓革命博物館獲得更多更大的生存空間。通過生動的講解,合適的引導,可使參觀者進一步了解紅色文化。只有這樣,革命博物館才能真正發揮革命傳統教育的功能,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精神[2]。
四、結語
不論是革命時期,還是現在和平年代,紅色精神都應該深深烙印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這也是革命博物館建館的目的。因此,革命博物館紅色文化傳承以及社會教育功能將是建設的重要課題,紅色文化可以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鄒雨珊.關于博物館紅色教育功能開發的有效措施探討[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267(03):38.
[2]周霞飛,彭宇.新時代紅色文化傳播方式之探析——以傳播任弼時駱駝精神為例[C].中國博物館協會名人故居專業委員會2018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