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摘要】幼兒園在開展“體驗節慶”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環境創設單調、節日選擇單一、幼兒參與度不高等問題。本文通過對幼兒園開展“體驗節慶”主題活動實踐研究的過程進行總結,探析幼兒園開展“體驗節慶”主題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 節慶活動? 主題活動? 課程文化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4-0239-02
一、幼兒園開展“體驗節慶”主題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節日選擇單一,內容缺乏創新
幼兒園在選擇節日開展主題活動的時候,通常會過度注重情感性節日,偏向易于開展親子活動的節日,如感恩節、母親節等。這些節日活動的開展容易流俗于重復的慶祝,活動內容從小班重復到大班,幼兒始終沉浸在“給爸爸媽媽捶捶背、洗洗腳、干家務”等情境中,浮于表面,缺乏創新。
(二)環境創設單調,節日氛圍不濃
很多幼兒園在開展節慶活動過程中出現節慶環境創設單調,節日活動期間整體環境的單一,從而導致節日氣氛的淡化,不能為幼兒更加全面、直觀、深刻的體驗節日創設條件。
(三)節慶活動脫離幼兒園課程
例如我們幼兒園在開展“體驗節慶”主題教育活動初始研究的過程中,出現主題活動內容與班級原課程內容之間相互沖突,不能夠很好融合,從而導致課題組教師工作繁重,費時費力,有些教師甚至不能處理好常規課程與節慶主題課程之間的關系,給幼兒園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多消極影響。
(四)評價重結果,輕過程
一些幼兒園對幼兒舞臺展示質量過于苛求,使得幼兒園節慶活動淪為成人們的娛樂,這是在幼兒園節慶活動理解上發生了根本性的錯誤。活動中,幼兒不僅沒有享受到節日的愉悅,反而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不難想象,光鮮華麗的表演背后隱藏在多少辛苦和汗水,孩子們為了節日而演出,為了演出而演出,這樣的現象是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與我們開展活動的初衷相背離的。
二、幼兒園開展“體驗節慶”主題活動的策略
(一)以社會性為導向拓展節慶活動范疇,生成節慶活動內容
有效避免節日選擇出現單一的問題的手段就是關注幼兒的社會性,以社會性為導向,拓寬節慶活動的范疇,生成節慶活動內容。
幼兒園園本節日例如:“升班節”、“關愛節”,這些節日是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自創的節日,因為關注生命成長,創造快樂是節慶活動開展的基本出發點。又如根據節令特點開發的“發現節”和“收獲節”,分別對于春季和秋季。
(二)節慶環境情境化,發揮環境隱性教育功能
節日獨有的氛圍使“環境”成為節日教育實施中的重要要素,適宜的節日環境有助于幼兒盡快融入節日氛圍,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我們把環境納入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三方面進行節日課程環境的創設。
1.園所特色的創設。幼兒園注重有效地整合利用各種資源,比如元宵節節前,我們發動親子制作燈籠、設計燈謎,并將燈籠懸掛在幼兒園紫藤下,在節日當天師生共同猜燈謎,感受節日的快樂,這些使園內充滿濃郁的節日氛圍。
2.班級內部環境的創設。教師可根據本班環境的特點,通過收集各種具有特色的材料,同時把幼兒在節日活動中的發現與各種創作作品通過“主題墻”等形式展示出來,既讓幼兒在與環境有效的互動中體驗節日活動的樂趣,也美化了班級環境。
3.區角的環境創設。區角環境及材料的擺放是幼兒學習、了解節日的重要場所。教師可以根據節日的特色投放與節日相關的材料,這些主題鮮明且教育功能顯著材料,使每一個環境內容都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其直接體驗、感受、在耳濡目染中主動學習、獲得發展。
(三)節慶活動與課程教材相融合,使課程與節慶同軌
傳統節日教育與課程教材相結合,只有將活動與課程相融合,才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幼兒適應節日文化。比如,感恩節主題教育活動,可以用一到兩周的時間進行,在這一到兩周的時間內幼兒園的課程就應該與感恩節主題相匹配,我們可以開展社會活動《感恩的心》,美術欣賞活動《爸爸媽媽我愛你》(沙畫),音樂游戲活動《稻草里的火雞》,體育活動《我是小火雞》,還可以邀請爸爸媽媽來園參加感恩節親子系列活動。
(四)尊重兒童,不忘初衷
筆者認為幼兒主體地位的體現在開展節慶活動的過程中主要表現為:
1.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身心愉悅,不以成人的主觀意志而樂于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2.教師通過引導,兒童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決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3.活動的評價是否以兒童的發展為主要維度。
因此,在開展節慶環境創設過程中,可以征求孩子們的意見,尊重孩子們的視角并讓其參與到環境的布置中來,節慶活動的實施者要不忘初衷,始終堅持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的權利,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堅持活動化的精神,堅持活動的自發性、愉悅性、開放性和創造性,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收獲。
參考文獻:
[1]陳小紅.淺談開展幼兒園健康主題活動的方法與策略[J].新課程(上),2012(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