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不僅有較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術語,而且是一門應用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針對目前高校中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做的一些嘗試。重點關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245-02
1.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社會對網絡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網絡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命脈和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這導致了社會對網絡人才需求的增加。而且由于計算機網絡本身是一門交叉學科,通過與其它學科相結合又產生了很多新的交叉學科[1],因此大部分高校中的很多專業都開設了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對于本科高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它還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因此如何開設好這一門課,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是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重點。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教學內容枯燥。計算機網絡的理論性很強,很多老師在授課時,完全按照課本,生硬的講解教材內容,缺少對教材內容的延伸,不能以形象的方式來解釋教材中的各種協議,使學生難以理解網絡中那些抽象的學習內容,進而對學習網絡產生抵觸情緒。其次,教學方法依然采用傳統的講授式為主。由于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較多,老師們上課主要以理論講解為主,詳細分析其工作原理,深奧的理論原理講解枯燥乏味,學生理解比較困難,這種灌輸式的重理論講解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2]。再次,實踐課與理論課分離。在實踐課中,學生只是機械地照搬教師的實驗內容,對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升華理論知識的相互促進作用。
那么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怎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和動手實踐能力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呢?這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及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2.教學設計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教育越來越趨于信息化,作為教師來說,就是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資源來整合課程,即將各種技術手段完美、恰當地應用到課程中以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計算機網絡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快,新的知識,新的術語不斷出現,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和核心支撐點,在計算機網絡中那就是網絡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1]。現在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也都是以網絡體系的層次結構和網絡協議為核心,輔以新技術和新知識而成書。教師在講授網絡課程時為了防止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學生難以接受,從而影響教學質量,應該提前備課,要同時備教材、備教法更要備學生,然后將這三者進行融合。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多個專業技術角度,技術發展方向和就業前景等方面,給學生介紹學習本課程的意義和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有了學習的內驅力,會促使學習更有效率。
其次,在理論知識講解時,可以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同學們先思考,比如在講解VLAN時,我們可以先拋出問題:如果沒有VLAN,跨廣播域的用戶如何通信,同廣播域的用戶如何隔離?有了VLAN有什么好處,VLAN的802.1Q協議有什么優點,有沒有什么可改進之處,等等。通過問題的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思考,在學生自發求知的基礎上再去引導學生學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學生如果在學習理論知識時輔以實驗,會更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模擬器,比如cisco packet tracer等,將實驗引進課堂,結合實際的實驗案例再去理解協議會有更好的效果。當然,這里的實驗僅僅是為了輔助理論的講解和學習,可以是教師演示,但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實踐操作。
網絡是一門應用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必須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在實驗課的設計上,教師可根據學生特點實施個性化培養,將本專業必須掌握的技能設定為必修實驗,對于技能拓展性實驗設為選做實驗,供學生自由選擇,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3]。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讓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進一步,更可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對學習網絡的興趣,對以后的就業也有支撐意義。
3.教學方法
為了增加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學習興趣,掌握計算機網絡基本原理和應用,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動手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在課堂上適當的引入實驗,通過實驗可以直觀地反映相關原理的工作過程,達到實驗驗證理論,理論促進實驗,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作用,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另外,在學完一定的理論后,可以開設獨立的實驗課。這些實驗課與課堂上引入的以驗證理論來引導學生理解協議的驗證性實驗不同,大多是設計性的綜合性實驗,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
其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的平臺,在教學中運用課堂教學和MOOC混合式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推薦精品課程給學生,與課堂知識形成互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同時可自己搭建學習平臺,發布精品學習資訊,布置作業,給學生答疑等,提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4][5]。
再次,在課堂授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采用問答式,小組討論式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4.考核方法
對于計算機網絡課程傳統的考核方式大都是期末筆試,但是這難以考察出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也會導致學生不注重平時的實踐操作。而計算機網絡是一門應用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我們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綜合性和過程性,將平時的作業、實驗實踐成果、課堂發言和表現、是否參加網絡相關競賽等納入考核范圍,激發學生平時的學習熱情,而不是通過考前突擊來應付考試。在課程開始之前就與學生規約好考核的方式,比如期末筆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平時成績包括上面說的各部分,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所占比例。通過這種多維度的考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將功夫花在平時,重視平時的知識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5.結束語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通過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升了教學效果。通過多種課堂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大了知識面也拓寬了視野,對以后的工作和繼續深造有很大的幫助。新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總之,通過以上的教學改革措施,大大提升了同學們對計算機網絡知識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應用網絡相關知識的綜合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功宜,張建忠,徐敬東,吳英.本科“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與教材體系建設的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8(11):14-15
[2]唐登平,凌興宏,魏慧.新工科背景下的計算機網絡類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9(1):74-75
[3]錢國英,王剛,徐立清.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及其培養體系的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05(9)
[4]朱杰,李瑩等.計算機網絡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9(04)
[5]馮玉婷,史君華.基于SPOC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9(04).
作者簡介:
李雙梅(1982-),女,漢族,湖北潛江人,工程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和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