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巖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出行方式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出行方式不斷地發展中同時,對城市道路的設計也有了相對應的要求。城市道路在城市經濟的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現如今我國城市道路不斷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分析與改進,在城市道路設計方面,也需要專業人員提供改進措施。
【關鍵詞】改進措施;城市道路;道路設計
1、城市道路設計的主要特點
第一,系統性。城市道路的設計是一項系統的工作。協調和廣泛的行業,包括企業、設計單位、建筑單位和執行單位。從上一個報告期的所有方案完成到相關的可行性研究完成,到項目設計和執行招標,都是必需的。第二,復雜性。城市道路設計過程包括若干學科和相關學科,例如,道橋施工、測繪、排水等專業,從方案完成到道路設計完成都可能是密切相關的,這些學科的分工各不相同,且需要協調和統一。因此在設計階段,我們必須以不同的方式集中精力。第三,體現設計人員的主觀性。在城市道路建設的整個過程中,設計是從一開始就要準備好的主要環節。
2、城市道路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城市道路設計過于隨意
在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很多因素都影響著城市道路的設計,如學校、社區、商場等一系列建筑,道路建設單位在前期道路設計時并沒有對周邊進行了解與調查,這樣就會無法協調城市的整體規劃,這樣做不僅僅造成資金的消耗,也會對城市道路設計的長遠發展造成重大的影響。然而,有時在道路設計方面,有的施工建設單位為了眼前的利益,注重道路的質量而不在乎城市的發展,這樣的道路不僅僅很難施工,而且還無法發揮出道路的作用與價值。
2.2 城市道路的人文價值功能難以體現
城市公路人類功能的價值是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景觀是全新的。傳統道路沒有人性化,也失去了城市的人文氣息和文化氛圍。城市公路建設也是如此。原始的小巷被廣闊的公路所取代,這些公路在中國建筑史上也抹去了它們的文化價值。城市建設.每個城市.和許多高科技城市一樣,都不了解盲目轉型城市的基本文化價值觀。
2.3 并沒有著重考慮到特殊道路的具體情況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稱之為的特殊道路主要指的是盲道,這種道路和正常道路進行有針對性的對比,在道路的需求方面有著巨大的差異。針對現代城市道路的設計而言,往往忽視了盲道這樣的特殊道路結構,在盲道的設計方面不夠科學合理,缺乏相對應的管理措施,管理效果十分不理想。
3、城市道路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
3.1 標準橫斷面路幅分配
城市道路規劃的單位會在規劃過程中提供到多種標準路段分布形式,為今后的設計提供相應的參考。然而,對車道進行分類時,無論是單圖像道路還是多圖像道路,往往忽略了空間線,最終設計的車道與預期的凈寬度相同。所以,在類似設計中,道路中心的雙黃線、單黃線和側帶不合適,不應計入車道寬度。以標準的14m寬雙向四車道公路為例,無論線路的空間位置如何,車道寬度為14d,但中心雙黃線的寬度通常為0.5m,2個限制寬度為0.25m,所以,每條車道形成后的凈寬度僅為3.25m。因此,在城市道路設計階段,應依據周邊土地性質和道路在區域內的位置和功能,合理確定標準道路的寬度和斷面。在必要時進行分析以及論證,以確保滿足道路的使用功能。
3.2 人性化設計照明要求
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推動了現代城市照明功能建設,“光文化”的理念提高了城市精神文明水平。但是隨著全球自然資源日漸枯竭,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的出現,城市照明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在城市道路的照明設計中,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其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在實際設計中可有效利用太陽能提供發電。堅持為人們出行提供安全,為駕駛員提供導向服務的原則。在路燈設計當中,要對各個路燈之間的距離、高度以及照明范圍進行綜合考慮,在保證照明的同時也有效節約了資源,同時提高了其美觀性。要保證在燈光照射的區域內,能夠清晰看到各種設施,特別在拐彎路口,要使設置的路燈滿足人們的現實需求。路燈高度要深入分析光亮的分散度,盡量減少路燈對駕駛員的影響。
3.3 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人行道結合透水性和環保要求鋪設透水磚,采用全透水路面結構,通過面層的空隙將水吸收到面層下面,道路基層一般選用結構具有一定強度且透水性能好的水泥穩定碎石,地面的雨水通過墊層均勻分布到基層后,再通過基層迅速下滲,從而快速的將雨水排出。非機動車道相對于行車道比較荷載交底,可以采用結構強度較低、面層結構為大縫隙混凝土半透水路面,面層為透水混凝土材料,基層為半剛性水泥穩定基層,在面層和基層之間設置下封層,讓面層雨水滲入面層后就近排入兩側或者中央綠化帶的排水系統中,避免破壞基層。在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設計中采用透水性材料考慮到該材料可以通過小孔將道路表明積水滲透到地表下沉,避免出現內澇,還可以最大限度滿足土壤含水量,為城市儲存地下水資源,有利于城市的綠化建設。
3.4 中央綠化帶設計
在設計時將中央綠化帶與橫坡采用下凹式,綠化帶水平高度低于兩側道路,形成中間高、兩邊低的構造,間隔設置溢流式雨水口,還在綠化帶中設置與綠化帶風格相搭的碎石層,碎石透水層中設置透水管連接雨水篦子。綠化帶主體結構從下至上為:素土回填、土工布過濾層、碎石透水層、土工布過濾層、砂層、種植土。設計保證綠化帶即使面臨較大的雨水,也會使雨水得到有效的蓄積和排出,降低城市內澇發生概率。
3.5 道路交叉口方面的設計要求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設計要符合相應的規范,通常情況下交叉口區域內都會有相應的斑馬線,在實際設計中還需要在其中做一些緩沖設置;科學設置紅綠燈的時間間隔,時間長短要根據路況交通實際情況而定,長短要適宜,降低違規通行的概率;要對交叉口路況的各種細節進行考慮,通過合理的設計保證路面暢通,提高交叉路口的安全性。
結語:
在城市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出行也便利了很多,對此也看出了城市道路對城市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的出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道路設計人員應結合當下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的解決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最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梁化洋,王天成.城市道路規劃設計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J].河北企業,2018(07):89-90.
[2]姚敏.城市道路規劃設計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J].江西建材,2018(0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