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要】目的:研究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在分析過程當中對于檢驗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的因素。方法:將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來我站進行體檢的10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調查對象,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血液生化檢驗標本的檢查,了解血液檢查不合格的影響因素。結果:本文進行臨床血液生化標本檢驗出現檢驗結果不準確的45例,占4.50%。對所有血液檢驗結果不準確的調查對象臨床資料進行評價和總結分析可得出,因溶血而導致不準確的11例,占24.44%,凝血導致不準確的10例,占22.22%,抗凝劑使用不當而導致不準確的7例,占15.56%,標本送檢不及時而導致不準確8例,占17.78%,樣本量不足而導致不準確6例,占13.33%,其它3例,占6.67%,相關情況和檢驗結果準確的比較,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在進行臨床血液生化標本檢驗時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的因素來自于多個方面,應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有效的質控,提升生化學檢驗標本的合格率。
【關鍵詞】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檢驗結果準確性;影響因素
臨床進行血液生化指標的檢驗是十分重要的檢驗工作,這能夠對于患者的相關病癥進行了解,對臨床的診斷工作提供了科學的參考[1]。由此也可以看出保證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指標的準確性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對于生化指標檢驗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來自于多個方面,各個因素都可能會導致整體的檢驗結果出現誤差,進而延緩了對患者病情的診斷。所以本文基于此研究在進行臨床血液生化標本檢驗時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的因素,并將主要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來我站進行體檢的10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存在男性624例,女性476例,所有調查對象的年齡區間為19~62周歲,平均年齡為(38.45±15.44)歲。本文所調查的對象全部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且相關的資料符合倫理委員會的標準。
1.2 方法
①本文所應用的主要檢驗儀器為日本希森美康XS1000i血液全自動分析儀,并配合相配套的試劑盒。同時匹配相配套的溶血素、稀釋劑、清洗劑,質控液為日本生產的,并且配有全套的真空抗凝管,其來自于美國的BD公司,主要是EDTA-K2采血管。
②靜脈采血:確保研究對象空腹8小時,清晨對患者進行靜脈血的采集。為患者應用真空采血和開放血液是采集,使患者選擇仰臥位或者坐位,通知采集對象盡可能的放松保持平衡,確定采集對象情緒處于穩定的狀態。在血液采集以前要仔細的對所有的器具說明書進行閱讀,并且貼上相關的標簽,注明信息[2]。對采集對象進行靜脈穿刺以前需要適當的拍打,以便于選擇更好的血管進行采集。采集的過程中如有靜脈導管,應注意避免收集采集對象靜脈導管同一側的血液,防止血液樣品中出現血栓,在收集對象靜脈血的時候應注意檢查注射器,避免有空氣進入其中。血液采集以后要嚴格的進行設備消毒和密閉處理。
③質控處理:對血液樣本收集以后,血液檢查人員需要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檢查,同時在檢驗的過程當中要根據血細胞分析儀的具體操作規程,并且根據血常規檢查的相關標準來進行相關的質控。檢驗以前對相關的質控物、儀器進行校正,為確保檢驗結果的可靠性,檢驗需要通過兩個人共同完成相關操作。在進行質控結束以后應該根據分析儀器操作說明進行相關操作,確保相關的標本能夠在全血樣品模式之下進行檢驗,對檢驗的結果進行詳細的分析,同時對不同的時間段檢驗結果的差異性等進行比較和記錄,同時做出綜合的評價。
1.3 觀察指標
統計出現血液生化指標檢驗結果不準確的所占比,調查對研究對象血液生化指標檢檢驗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的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IBM SPSS25.0對所有統計學數據進行檢驗和驗證。通過P值對上述值的最終統計結果進行獲取,以P<0.05表示數據之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否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文進行臨床血液生化標本檢驗出現檢驗結果不準確的45例,占4.50%。對所有血液檢驗結果不準確的調查對象臨床資料進行評價和總結分析可得出,因溶血而導致不準確的11例,占24.44%,凝血導致不準確的10例,占22.22%,抗凝劑使用不當而導致不準確的7例,占15.56%,標本送檢不及時而導致不準確8例,占17.78%,樣本量不足而導致不準確6例,占13.33%,其它3例,占6.67%,相關情況和檢驗結果準確的比較,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請見表1結果。
3 討論
現如今醫院在對患者進行病癥診斷的過程當中常常需要對患者進行血液生化指標的檢驗,這是對患者病癥進行判斷的一個重要的標準。但對患者進行血液生化檢驗的過程中需要應用血液細胞分析儀進行相關的檢驗,判斷患者各項細胞的水平,這就會使得在檢驗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檢驗結果出現一定的制約。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血液生化標本檢驗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表現為多個方面,包括凝血因素、溶血因素、抗凝劑使用不當、檢驗不及時、樣本量不足等多個角度。針對于相關問題也得出,在進行血液常規檢驗的過程當中在患者進行血細胞檢驗的當天,當血液標本被采集以后需立刻送往實驗室進行檢驗,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因為時間變化因素而導致的血液樣本細胞相關數據發生變化的可能。而且相關工作人員在檢驗過程當中,應嚴格的按照實際使用說明書來進行檢驗,合理性對血細胞分析儀進行利用,這樣能夠盡可能的減少誤差的出現。除此以外也要根據血液細胞檢驗學的理論來適當性的進行檢驗工作和規章制度的確定,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因工作人員失誤而導致的相關不準確因素的出現。在具體的檢驗過程當中應保證檢驗工作人員具備有專業性,這能防止因檢驗工作者專業性,不熟練和操作等而導致的人為檢驗質量降低情況出現。從醫院角度而言,需要成立血液檢驗科監督質量控制小組,并將其工作重心放在現如今血液細胞檢驗分析的整個過程中不斷的整理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規范的狀況,并進行指出和糾正,以便于保證這類情況盡量少的出現和發生。
綜上所述,在進行臨床血液生化標本檢驗時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產生影響的因素來自于多個方面,應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有效的質控,提升生化學檢驗標本的合格率。
參考文獻:
[1] 王江峰.對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進行探究[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9(02):125.
[2] 徐醒.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0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