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健


【摘要】目的:觀察循證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肺部感染、死亡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循證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肺部感染率、死亡率以及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率、死亡率分別為6.7%、3.3%,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前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循證護理應用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對患者生活質量改善作用顯著,能夠降低肺部感染率、死亡率。
【關鍵詞】循證護理;重型顱腦損傷;肺部感染;死亡率;生活質量
作為神經外科常見病,顱腦損傷在全身損傷中占15%左右,患者普遍存在顱內壓升高、顱內血腫等,部分合并腦水腫。隨著現代交通、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因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導致的顱腦損傷發病率呈現出逐年增高的趨勢。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發癥多、預后差,因此對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尤為重要。此次研究引入循證護理干預方案,為探究其實施效果,收集重型顱腦損傷病例60例,均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現對研究結果予以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納入時間范圍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對該時間段內我院6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分析,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齡最大為72歲,最小為31歲,年齡均值為(53.63±4.72)歲。對照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齡最大為71歲,最小為30歲,年齡均值為(53.56±4.59)歲。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進行處理,結果為P>0.05,兩組差異較小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診斷及顱腦CT檢查均確診為重型顱腦損傷[1];(2)患者臨床資料及病史、檢查記錄等資料完善,檢查前均告知患者家屬,患者家屬已了解且同意加入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3)患者預計生存期≥14d。排除標準:(1)經診斷合并心肝腎疾病或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2)精神障礙患者;(3)合并免疫系統疾病或腫瘤疾病患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病情觀察、營養支持、生命體征監測等常規護理。觀察組:除常規護理外,給予循證護理,具體如下:(1)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由科室主任擔任組長,護士長、責任護士、護理人員組成循證護理小組,總結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挖掘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危險因素,展開討論。(2)查找循證依據。結合提出的問題尋找科研證據,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對護理問題進行分析,各司其職。(3)科研證據有效性評審。將科研證據與臨床護理工作實際相結合,與患者需求相結合,制定出具有針對性、行之有效的護理計劃。(4)護理實施。顱內壓增高護理。將患者頭部墊高15°~30°,防止頸部受到壓迫,通過體位起到降壓的作用。室內保持良好的通風,確保氧氣供應,將患者氧分壓控制在11Kpa以上;針對顱內壓較高患者可給予呼吸機實施過度換氣,以達到降低顱內壓的目的。針對合并癲癇患者應確保呼吸道通暢。肺部感染護理。針對呼吸功能較差患者應盡早實施氣管切開,將患者保持平臥位,頭部偏向一側,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確保呼吸通暢。用棉簽蘸取生理鹽水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確保口腔清潔,防止出現真菌感染。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肺部感染率、死亡率以及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評分采用GQOL-74生活質量評分量表[2]。
1.5 統計學方法 研究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采用%、x±s表示,前者采用X2進行檢驗,后者采用t檢驗,所有數據均在統計學軟件SPSS20.0軟件上計算,將0.05作為衡量標準,當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肺部感染率及死亡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率、死亡率分別為6.7%、3.3%,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護理前兩組無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明顯提升,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大腦是人體最為重要的部分,而頭顱是保護大腦的骨骼部位。如果頭顱出現了損傷,將會嚴重的影響到大腦,也有可能會留下顱腦損傷后遺癥,導致顱腦損傷的因素復雜多樣,整體預后差[3]。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循證護理強調將護理研究作為依據,為臨床實踐提供科學的、合理的指南,通過問題的提出、研究證據的收集、分析以及臨床決策制定、實施等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優質護理服務,避免了護理工作的盲目性。此次研究觀察組患者接受的是循證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該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顯著改善,且肺部感染發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體現了循證護理的有效性。綜上所述,針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干預,是預防肺部感染、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有效護理方案,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提升,可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南瓊, 高玉松, 王鳳仙, et al. 重型顱腦損傷早期氣管切開術后發生肺部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8, 21(7):139-140.
[2] 張京芬. 集束化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行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20):2452-2455.
[3] 王妮娜, 劉杰, 尚瑞玲, et al. 預見性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中的應用體會[J]. 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8, 25(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