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漲禹
【摘 要】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談話需要講究藝術性。成功的談話是班主任解決學生各類問題最樸素而有效的方法。本文從情、理、誠、異、趣五個方面來凸現班主任談話的藝術性,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班主任;談話;藝術觀
藝術性的談話,是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次成功的談話可以令學生醍醐灌頂,卸下包袱;而失敗的談話卻有可能使學生產生疙瘩,激化矛盾。因此,班主任應掌握一定的談話技巧,講究談話藝術。
一、以情感人,使談話具有親和力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應。與學生的談話沒有情感交流是不行的。那如何恰當地表達情感呢?我認為莫過于尊重學生人格,給學生提供一次平等、雙向的交流機會。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學會傾聽。在談話開始,先問學生:“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你對這件事的想法是怎樣的?”“你為什么這么做?”,讓學生有一個闡述自己的觀點或解釋說明的機會。此時,班主任應當是學生最專注的知音,應當全神貫注地看著學生,絕不可心不在焉。班主任要善于用雙眼去發現學生的問題,也要用親切、鼓勵的眼神去開啟學生的心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關心,使之敞開胸懷向老師吐露真情以取得良好的談話效果。
另外,在交談過程中,班主任應充分理解、尊重學生對問題的看法,耐心細致地幫他分清問題的表面現象和內在聯系,進而認清問題的實質。在談話過程中,班主任不應把自己對問題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要創造一種自由、舒暢的相互交流氛圍,引導和啟發學生自我認識,從而解決問題。
情感具有遷移功能,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遷移到談話內容上,使之“親其師,信其道”,達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不僅是師長,而且還是朋友,要以情感的力量感化學生。平時要從點點滴滴上關心學生,與學生建立起真摯、親密的感情關系,以情育情,以情感人。
二、以理服人,使談話具有說服力
全媒體時代,學生個人意志覺醒比過去的學生要早,對事物往往有著一定的判斷能力和獨立見解。所以談話時,不能簡單采用“哄”“嚇”的手段來代替說理,或是“我說你聽”強行灌注,更不能用“高壓政策”進行壓服教育,而應當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尤其在與犯錯誤的學生談話時,不能只顧“批”,而應重視“評”,既指出學生錯在哪里,又指出其為什么錯,鞭辟入里,靠理的力量去說服、啟迪學生。
說理時,首先要準確。根據學生的缺點把錯的事實摸準,把錯的癥結找準,“一針見血”。方法上可以漸進說理,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使學生逐步明白道理;也可以把大道理掰開說,揉碎談,使學生從小道理中悟出大道理;可以以事喻理,通過具體事例啟發學生;也可以從學生利益的角度闡明道理,打動學生。總之,要評得在理,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升華。
其次要客觀,學生行為過錯和不良品德的形成,有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談話時,要調查清楚學生發生問題的各方面原因,理解學生的處境,既指出學生的錯誤,又不把責任全推給學生。一是一,二是二,即使老師本身有過失的地方,也要開誠布公地承擔,絕不推諉。這樣,學生才能心悅誠服。如,一次上課時,甲學生與周圍同學竊竊私語,在多次的眼神提醒無效后,我點名批評了他,結果該學生產生了抵觸情緒,從此上課愛聽不聽。我把他找來談話時,對他說:“老師當著同學的面批評你,這是老師考慮不周,教育方法上有失妥當。但是,你在課堂上的表現是正確的嗎?”一句話,說得甲學生低下了頭。然后我再耐心地給他說危害、明是非,進而疏導,使他解開了心結,接受了教育。因此,說服學生,要動之以情,更要曉之以理,情理交融,方能奏效。
三、以誠動人,使談話具有感染力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情是前提,誠是基點,以誠求誠,以心換心,才能達到“心誠則靈”的效果。所以,與學生談話與其說是用口講,不如說是用“誠”育。
乙學生性格開朗,能力強,興趣廣,結果卻影響了學習,繼而在學業上不求進取。我看在眼里,非常惋惜,于是找她談話。我第一句是這么切入的:“你知道嗎,老師很喜歡你。因為你很像初中時代的我。”一聽這話,她很驚奇地睜大眼睛望著我,因為學生對于老師的過去總是很好奇的。于是我接下來給她講述了我在初中時代與她很相似的一段成長歷程,以及自己最后因幾分之差與重點高中失之交臂的教訓。然后由自己再轉向她,幫她分析存在的問題,幫她權衡利弊得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乙學生處理好了學習與愛好的關系,端正了學習態度。
所以,現身說法,言傳身教,以誠動人,往往能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促其思想發生轉變,這是一種極具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以異待人,使談話具有穿透力
班主任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個來自不同家庭環境、不同社會背景,具有不同興趣、不同價值觀念的個體。所以,在與學生個別談話時要因人而異,采用不同的方法策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學生性情比較急躁,反應較為敏捷的,可開門見山,直陳主題;學生性格內向,自尊心較強,可“聲東擊西”,啟發他自己認識問題;學生個性較強,脾氣執拗,就要“剛柔并濟”,既不能讓其任性,又要防止學生“頂牛”;學生不能認錯,又巧言善辯,則要掌握充分事實,抓住恰當時機,當即揭示問題真相,使其難以辯解,接受思想教育。
一般來說,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在談話中宜多采用委婉含蓄的技巧。曾有丙學生非常聰明,但是不夠刻苦,驕傲自大。與他談話時,我設置懸念:“知道老師最欣賞的學生是誰?”他很感興趣,以為我會說出一個特別聰明、出色的學生。
于是,我就給他介紹了我最欣賞的一名學生。她的智力一般,能力上也無過人之處,但是這名學生就是比別人多一份韌勁和鉆勁,我在給他列舉了那名學生的種種事跡后對他說:“一個人如果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刻苦鉆研的精神,即使他智力平平也能獲得成功;但如果智力不錯,卻不好好珍惜利用,懶惰散漫,你說他能成功嗎?”一席話說得他面露愧色,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此后,在家長、老師、同學的共同幫助下,他改掉了驕傲自大的毛病,學習成績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五、以趣引人,使談話具有吸引力
有些老師在和學生談話時不茍言笑,語氣強硬,命令和訓斥較多,把氣氛弄得十分緊張。心理學表明:人在愉快的心境下交談,易產生求同和包容心理,能增強對對方觀點的接受性,減弱排斥性。所以談話時,班主任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談話內容產生興趣,應努力創設愉快、寬松的談話氛圍,這樣才能引起肯定性的情緒反應,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
一次,丁學生因為與同學打架被“召”進了辦公室。他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氣,易沖動,常與他人發生沖突。我看著他那滿臉通紅、青筋直跳的樣子意識到不能“硬碰硬”。知道他最擅長的就是踢足球,于是我說:“你有一個方面,全班同學都比不過,你自己知道嗎?”他看了我一眼,沒吭聲,顯然以為我在諷刺他。我又說:“你的足球踢得是全班最好的,習爺爺強調足球要從小抓起……”就這樣我打開話匣子和他聊起了他最喜歡的足球。漸漸地,他的火氣“煙消云散”,談話氣氛慢慢地輕松起來,于是我抓住時機,從足球暴力事件引入到他打架事件,切入正題,最后使他認識到錯誤,而且還主動提出愿意接受同學的監督。我還根據丁學生的長處讓他擔任體育委員。后來,他不但改掉了打架的毛病,還經常為集體做好事,受到同學的好評。
由此可見,談話的氣氛對談話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起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與學生談話時,或因事論喻,借題發揮,使學生易于接受;或委婉幽默,扣人心弘,耐人尋味;或妙語連珠,饒有風趣,營造出寬松愉快的氛圍,一定能四兩撥千斤。
總而言之,一次成功的談話所付出的勞動,不亞于一堂好課的藝術構思。課堂教學要講究藝術,同樣,與學生談話也要講究藝術,這樣才能以語言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
參考文獻:
[1]于漪.教育魅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3]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