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文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而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通過設計問題、引發學生的思維的熱情,啟發學生創新思考,提高解決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問題關鍵在于“巧用”,注重“實效”,應問到點上。文章對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教學的有效性問題談幾點做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教學;有效提問
問題教學是引發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更是發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的主要手段。新課程追求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提倡問題引領,倡導以問題促互動。但是,問題教學中,問題的設計,首先應有效,力避是與不是的隨意簡單問,也不是隨心所欲地問,所設計的問題,應問到點上,具有趣味性、啟發性、探究性。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教師應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注重有效提問的新內涵,通過提問,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課堂參與度,提升課堂有效性。
一、問題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問題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應注重所設計的問題,與教材內容相符、與學生的知識特點、認知特點相吻合,并且明確,所問問題的目的是什么,要通過問題的設計和討論,達到什么效果等,這些,都是課前全面分析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而考慮的,因此,所設計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和難點,還應有代表性,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目的性明確的問題利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討,也讓學生思考、思維有導向性。如必修一第三章的《摩擦力》的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在桌面上放一本書,然后給這本書一個初速度,觀察這本書的運動特點。當學生回答出:速度逐漸減慢,最終停了下來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什么原因使這本書停了下來?這個問題的提出,可以說就是有效性的,也是明確的,并且目的性強,引導學生回答出:因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之后,繼續提出問題:摩擦力有三類,桌面給書本的摩擦力是哪類?當我們用手在桌面上滑動時,桌面給手掌的摩擦力是什么方向?手掌對桌面有摩擦力嗎?為什么?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始終圍繞“摩擦力”而展開,并且逐漸引入到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方向等,因此,這些問題,基于教材,也從學生的認知需要出發,逐漸深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
其次,問題的提出,應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問題因情境,更明確,更有目的。如剛提到的手和桌面的摩擦力的問題的提出,是建立在學生用手在桌面上滑動的基礎上而提出的,容易引發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利于引發學生思考。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在桌面上放一個小車,小車處于靜止狀態,再提出問題:怎樣讓小車動起來?這樣的問題情境,容易吸引學生的關注力,引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新課標倡導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課堂上,以問題引領學生的各種活動,再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問題架起課內外學習和探究的橋梁,激發探究的欲望,對課堂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二、問題應具有明顯的啟發性
問題的目的除了引發學生的注意力,關鍵是“引思”,也就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通過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從中受到啟發,受到感悟。為此,問題的設計,應具有明顯的啟發性和探究性。只有這樣的問題,才能讓學生感受物理知識的重要性,享受自主思考問題的成就感。
如“彈力”的“彈性形變”的知識點的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體驗——思考的方式,再提出探究性、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經過活動而思考和探究物理知識,從中發現知識、構建知識。如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如擠壓課桌、彎曲尺子、拉伸彈簧、捏橡皮等,聯系生活中的擠壓皮球、捏面團、捏橡皮泥等,觀察這些物品的形變現象,看看有什么不同。然后提出問題:是不是物體在力的作用下都會發生形變?你用力壓桌子,桌子發生形變了嗎?怎樣才能知道桌子發生形變了?這樣的問題,顯然,具有啟發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生活經驗、生活體驗中,思考身邊的物理現象,并從物理現象中,探究和概括物質知識,感受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強化學生認識。
問題具有啟發性、探究性,應從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學生,既要面向全體,也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給每一個學生回答、思考、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收獲成功學習的快樂。
三、問題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新課改要去改變課堂模式,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這要求教師在問題教學時,既要關注優生、也要關注差生,要求教師問題的設計,應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給每一個學生搭建提升的空間和臺階。
問題的針對性,除了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梯度性的問題之外,主要是針對教材和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的重點而設計,讓學生通過問題的思考和探究抓住重點;根據難點而設計,引領學生攻破難點,在學生的疑惑處設疑,幫助學生消除疑點。
例如“平拋運動”的教學時,教師在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而引出拋體運動的概念,然后提出問題:拋體運動具有哪些共同特點?拋體運動有哪幾種分類?這樣的問題,既引導學生探討出拋體運動的特點,也引出平拋運動的概念。進而教師可以繼續設疑:平拋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平拋運動過程中,物體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平拋物體的運動有什么規律等,顯然這些問題,緊扣教學的重點——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和平拋運動的規律的探究。并且這些問題的設計,難度不大,基本上基于學生的認知和探究的水平,滿足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需要,針對性較強,既針對教材,也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只有這樣的問題,才能實現訓練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探索興趣的目的。
總之,問題教學在目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備受教師們的青睞,成為教師們設疑、引思、探究學習模式構建的“法寶”。但問題教學時必須研究問題的有效性,力求每一個問題問到“點”上,引領學生答到“實”處,以有效的問題,為有效課堂推波助瀾,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究學習、思維綻放、活躍互動的舞臺,促課堂更有效。
參考文獻:
[1]張福娟.問題教學法引領物理課堂走向高效[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47(22):15~16.
[2]曹明飛.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