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芹
摘 ?要:閱讀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不言而喻。閱讀量的多少將影響著學生對語文學科基礎知識的積累,對思維能力的拓展訓練,因此大部分教師注重對學生閱讀的養成,大力倡導學生大量閱讀,為語文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石。但我們也會發現一個現象,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偏低,實際閱讀目標達不到課程標準里指定的目標值。縱觀其因,我們只注重了閱讀的量,卻忽略了閱讀習慣的養成培養,尤其是低段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應該讓習慣的養成在閱讀中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關鍵詞:低段學生;閱讀習慣;養成培養
低段學生目前的閱讀習慣養成存在的問題:
一、大教育背景下,閱讀讀本無法系統化,細化目標
隨著語文學科的大變革,教育部門開始重視對孩子的閱讀培養,而《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該是145萬字以上。《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是這樣要求的:第一學段(1~2年級):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從規定中我們可以得知,低段學生閱讀量不得少于5萬字。可見難度是有的。所以就造成了這樣一個普遍現狀:老師推薦什么家長就給孩子買什么;家長給什么書,孩子就讀什么書;而閱讀時間更是隨意支配,隨意性很強,使學生在心理上對課外閱讀不重視,更談不上習慣養成了。
二、親子閱讀目標無共性
有目標才會有方向,有方向還需要引路人。現在教育提倡家校共育,尤其目前的社會教育背景依然是在校學科課程為主。閱讀作為學校外的課程,很容易被家長忽視。另外,低段學生無論在自律性還是自覺性上都是不足的,這就需要建立和諧的親子閱讀時光,指定親子閱讀計劃,但目前的家庭教育環節,大多數家長太重視孩子文化課和藝術類的培養,只看中眼前的成績,不重視閱讀后期影響力,因此家庭氛圍少了閱讀的氣息,這從跟本上導致學生心理上不重視閱讀,沒有閱讀味道的家里,更談不上閱讀習慣的培養。而也有部分家長把閱讀的大旗交給了學校,直接退出閱讀的家校合力組織,這種現象也直接影響到對低段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最最重要的初始期。
如何去培養低段學生的閱讀習慣,我覺得應該從以下方面來著手。
一、以興趣為抓手,明確閱讀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讓孩子先愛上書籍。低段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他們對世界萬物的新奇度正是打開孩童閱讀之門的鑰匙。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孩子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想象的快感,對于低段學生而言,他們在閱讀養成期需要鼓勵,需要滿足感,他們迫切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征,確定精細閱讀目標,并時時給予肯定。在孩子在自己的興趣點里養成第一個周期堅持閱讀的好習慣。
二、閱讀計劃里,學校教育應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兒童2歲到6、7歲所處的環境決定了兒童對知識的渴望、好奇心、探索精神、思維的敏捷性。所以,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而在閱讀的養成習慣中,父母的角色依然是最重要的。大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到了學校,那閱讀習慣養成和上課習慣的養成都是老師的責任,家長們配合即可。其實這種觀念嚴重影響了對孩子閱讀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好的閱讀習慣從家庭閱讀氛圍中體現,這時候,就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合。學校作為教育部門,應該在孩子剛入學時期,制訂健全的閱讀計劃,大力倡導父母積極配合,呼吁家長每天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參與閱讀習慣養成中,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建立打卡制度,有書香家庭的氣息。
三、注重閱讀積累,使閱讀過程充滿趣味性
閱讀的重心不僅僅是讓學生讀,而是讓學生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的書,這本書應當在他的心靈里留下終生不可磨滅的痕跡。幫助學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書,這是我們閱讀的意義所在。這就需要學生在閱讀中去積累,去自我總結。低段學生的閱讀積累是有難度的,一直因為識字量的問題,二是如何有效積累知識。這就需要我們在制度閱讀目標中考慮到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說,對于愛好科學類的學生來說,他們在閱讀相關讀本時,可以要求學生設計動植物卡片,這種積累同時訓練了孩子動手的能力,這樣的閱讀快感應該是孩子愉快的體驗過程。再有如果在閱讀古詩時,可以采用詩配畫或者講故事的方式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對古詩創造背景的了解。選擇低段孩子喜歡的方式布置閱讀積累任務,讓這個積累過程充滿趣味性,這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四、閱讀成效期應該讓孩子對閱讀充滿熱愛
妹一項成果都需要認同感,這一點在兒童的認知世界里尤其強烈。因此,閱讀成果的展示一定要在低段學生扎根,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每日的閱讀讓他們比不堅持閱讀的同伴多了一層知識的光環。這會大大鼓舞那些堅持閱讀的孩子們,他們的思維和閱讀欲望會變得更活躍,他們會體驗到一種無可比擬的自豪感,他們幼小的心靈會覺得他們把知識變成了力量,感到知識是一種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而這樣力量的源泉恰好是每日閱讀的堅持帶來的。學校也好,家庭也好,應該定期舉辦閱讀活動比賽,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課外閱讀知識積累展示自己的所獲。如愛好科學類書籍的學生舉辦一次科學知識大比拼主題,愛好文藝類書籍的學生舉辦才藝展示專題,愛好詩詞歌賦的舉辦誦讀比賽專題。
在新課改改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社團對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從自身做起,把先進有效的閱讀方法和切實有利的閱讀習慣培養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核心素養中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瑞玲.好習慣益終身——淺談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7(10).
[2]盧娟.淺談低年級小學生語文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