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菊

摘 ?要:本文借助“預測單”“整合單”“讀寫單”貫穿到整本書閱讀的前期導讀、中期推進和后期交流的各環節,力求通過簡要有趣、新穎美觀、實用高效的呈現形式,探尋以“讀書單”為依托,以激趣交流為方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現為樂趣的整本書閱讀課堂。借力讀書單,探索閱讀體驗的提升。
關鍵詞:整本書;預測單;整合單;讀寫單
整本書閱讀走進課堂,已成為語文改革的一大趨勢。整本書閱讀,既需要學生花課外時間閱讀,也需要教師花課內時間進行有效地指導。因此,我們要積極探尋適合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方法。這其中,讀書單的推出為學生的自主讀書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載體和平臺。
讀書單的使用可以貫穿到整本書閱讀的前期導讀、中期推進和后期交流的各個環節,力求通過簡要有趣、新穎美觀、實用高效的呈現形式,構建出以“讀書單”為依托,以激趣交流為方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現為樂趣的整本書閱讀課堂,促進學生閱讀品質的提升。僅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談談讀書單在學生閱讀這本書的進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預測單開啟導讀環節的新奇之旅
導讀一本書重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剛接觸一本優秀讀物之前,學生的好奇心是最強烈的。猜讀法的引入,可以很快地拉近學生和一本書之間的距離,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觀察封面,猜測一本書的內容;看標題,猜測正文的內容;讀開頭,猜測下文的內容;讀前文,猜測后文的內容。猜讀法有助于讀思結合,提高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
以往我們都愿意采用提問的方式來讓學生把自己的猜測和盤托出,這樣做固然無可厚非,但實際觀察中發現一部分孩子缺乏思考的方向和重點,注意力稍不集中就完全可能被別人的猜測所誘導,缺少自己的主見,不能體現均等的思考機會。因此我們可以變換多種形式的猜讀法,讓學生的心理都能經歷新鮮而有趣的別樣體驗。在導讀過程中,老師可以朗誦《魯濱遜漂流記》中的典型情節的片段,請學生推測故事的發展方向,并說出依據,如下所示:
這樣設計讀書單,使學生保持閱讀過程的新鮮感和完整性。將閱讀的過程處理為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注意調動學生的閱讀期待、鼓勵猜測、想象和假定,有助于引領學生自覺自愿地跨進閱讀之門。
二、整合單推進中期閱讀的思維浪潮
在學生閱讀的進程中,我們可以采用推進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師的輔導下,學生可以設計使用個性化的讀書單來梳理自己的閱讀成果。如繪制思維導讀、構建魚骨式“故事列車”、表格式的“野外生存攻略”、“我談書中人物”的觀點對對碰等。讀書單的設計來源于學生的讀書靈感,相較于隨意性閱讀和枯燥的摘抄式閱讀,更為學生喜聞樂見。它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使學生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鑒貫文本。
在交流討論時,教師既要尊重每個人的發言,又應該避免成員之間無建設性的談話成偏離主題的討論。整合式讀單的推出使這一一過程更加實用高效。全班集體討論時,教師在學生的陳述中,回應、歸納、整理各式觀點;分組討論時,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看法,這樣能增加每個學生個體的參與度,達到使閱讀逐漸成為讀者個性化和社會化行為的統一過程。
三、讀寫單促成閱讀成果的有效呈現
語文大家葉圣陶說:“讀整本的書,不僅可以練習精讀、速讀,有利于養成更好的讀書習慣;還可以進行各種文學知識與文體閱讀的訓練;學生閱讀的心理會更加專一,閱讀效果也會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鳥之效。”可見,整本書閱讀是促進學生寫作達成的快捷路徑。一般來說,文學作品都有兩個重要的創作方面,一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點,一是作者的表達方法。我們重視這兩方面的閱讀,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閱讀完成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從人物的心理活動、精彩的對話、連貫的動作、豐富的想象、細膩的環境描寫等角度來思考人物的精神品質。讀寫結合式讀書單的亮相能把這樣的思考活動變得簡潔清晰起來。讀書單的正面設計為“好句閃秀卡”和“我的感悟”兩個版塊,背面則為閱讀分享課的讀寫訓練內容“作家我來當”。這樣的設計能在心理上形成積極的暗示,促進學生爭取更好的讀書表現。
在集體交流環節,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發現遴選出微寫作的樣例進行寫作指導,實現讀寫互動的自然銜接。如《魯濱遜漂流記》第八章關于“解救‘星期五”的動作片段描寫就極為詳實生動。作者采用了一系列準確的動詞呈現出了當時緊張驚險的畫面,在這里我們可以提示學生,作者采用的是“連動用法”來刻畫魯濱遜果斷、勇敢、機智的性格特點,那是不是這本書的動作描寫都這樣詳實呢?出示書中主人公做面包的文字,發現作者留下的巨大想象空間。然后讓學生觀看電影《魯濱遜漂流記》中主人公獨自制作面包的情景,用心記錄制作步驟,提煉出動詞,如“拿、壓、揉、按、切、烤、翻、嘗”等,嘗試用“連動用法”寫寫“魯濱遜做面包”的片段。在上述讀書單的背面完成“作家我來當”的部分,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通過集體交流展示的環節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感。
《魯濱遜漂流記》三種不同表現形式讀書單的呈現,讓學生的所想所得有了盡情噴涌的場所,它較好地實現了思考——提煉——運用的三步走策略。讓學生動起來,走近人物,融入角色,獲得真切的體驗,提高閱讀實踐能力。
總之讀書單的巧妙設計與適時呈現,能助推學生的閱讀整本書的熱情,建設屬于學生自己的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朱建華.探尋深度閱讀的途徑[J].小學語文教學,2015(7).
[2]李美月.“悅”讀五部曲[J].新課堂,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