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琳
摘 ?要:庾信是南北朝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學創作生涯以羈留北朝為界分前期和后期,《小園賦》是其后期創作中的一篇賦。張衡是東漢文學家,漢賦四大家之一。《歸田賦》是其抒情小賦代表作之一,藝術成就頗高。以下將著重分析《小園賦》與《歸田賦》的篇章結構,并進行比較,找出兩篇文章在結構上的相似點和不同之處。
關鍵詞:文言文;結構比較;《小園賦》;《歸田賦》
一、相同點
(一)整體結構相似
縱觀《小園賦》全篇,前半部分主要是寫小園景色和生活情趣。后半篇則是由景觸情,所看之景皆是痛苦。張衡的《歸田賦》從對官場失望寫起,第二段在歸隱田園后,似乎真的超然物外,第三段再次轉折,心情也跌入深淵,最后一段幡然醒悟,真正游于外物。
總體來看,兩篇賦的行文構思是相似的。賦的開頭都表明了自己愿意回歸小園或者田園尋得一方棲身之地,自然環境充滿生機,讓人心情愉悅。在表明追求后,兩篇賦對向往的生活環境進行描寫。庾信寫小園的景物、房舍、交往的人士和日常生活狀況;張衡寫美好的自然風光、漁獵之景及生活情趣。盡管這樣,在二者眼里,這些景并不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在賦的后半篇,庾信表明內心感到煎熬和痛苦;張衡厭倦宦海沉浮,看透了世事丑惡,想遠離塵世。最后,兩篇賦都對自己的理想生活作出總結。因此,從整體看,兩篇賦的結構相似。
(二)文情反復,曲折多變
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道:“文似看山不喜平。”[1]兩篇賦在文章曲折上同樣精彩。《小園賦》的開頭就用到了對比的手法,管寧、嵇康與樊重、王根的生活居所形成鮮明對比,在對比中巧妙過渡到自己的小園。第二段寫小園清新明快之景,誤以為作者很快樂,庾信卻說心如枯木,發如素絲,心情跌到谷底。第三段再從小園景物寫起,庾信的心情看似有所好轉,但本段末又說忘憂草和長樂花對他沒用,鳥飲酒魚聽琴也違背本性。最后三段的感情則一直處于低谷,對相關之思、故國舊事、悲苦心情進行反復訴說。《小園賦》中所寫之景與作者心情幾經起伏,讓讀者感同身受。
《歸田賦》中讓人印象最深是張衡的感情線。第一段,張衡感慨自己空有抱負,但沒有機會輔佐君主,看遍紛繁世事,最后慨嘆離去,此時他的內心是憤慨低沉的。第二段回歸田園后,自然風光使張衡感到愉悅,感情線由失望憤慨轉向輕松愉悅。三段所寫的漁獵之景暗指世間險惡、官場傾軋,其中包含著張衡的心酸與悲憤,心情走向低谷。最后一段是真正內心曠達的體現,感情也再次由低谷走向激昂。《歸田賦》的感情起起落落,幾經波折,足以看出張衡內心的感情波瀾起伏,內心世界的豐富性。
(三)詳略得當,疏密有致
《小園賦》與《歸田賦》在對文中景物進行描寫時,均做到了詳略得當。庾信在《小園賦》中對小園之景進行描寫時,詳細寫了植物、房屋、花草,略寫了起居交往的生活;詳寫了鄉關之思、窮苦生活以及故國之變,略寫了年少時在梁朝的安逸生活。張衡在《歸田賦》中描寫自己歸田后的生活時,詳寫了決定歸隱的原因、令人愉快的自然風光、漁獵之景以及生活情趣,略寫了世事險惡和官場的黑暗。兩篇賦有詳有略,既面面俱到,又突出重點,給人印象深刻。
二、相異點
(一)開頭的具體形式不同
雖然說兩篇賦的展開形式相似,但是兩篇賦開頭的具體形式又是不同的。文章開頭的具體形式有直起、突起、逆起、原起、喻起。
《小園賦》的開頭方式屬于逆起,《歸田賦》的開頭方式屬于原起。《小園賦》的開頭庾信表明自己不愿像樊重、王根那樣有豪華住宅,只愿像管寧與嵇康那樣,有安身之所。通過這樣的對比開頭,更能體會到庾信對理想中小園生活的向往。《歸田賦》的開頭,張衡一開始說自己沒有明略輔佐君主,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等到政治清明的時候,這也是他要離開污濁的社會,去過與世無爭的生活的原因。這樣的開頭讓我們很容易就理解張衡歸隱的原因,其中也包含著對世風日下的憤慨和無奈。
(二)結尾形式不同
仔細比較兩篇賦的結尾,可以看出庾信是在對故國的回憶、人生無望和天道微茫的嘆息中結束全文。庾信的小園和小園之景只是他想象中的事物,實際并不存在。即使像庾信這樣衣食無憂,冠冕加身,仍會有思念故國,心疼百姓的痛苦。而面對這些,個人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小園賦》中庾信呈現給我們的不僅有人類共有的無法擺脫的苦難,如面對大環境時的回天無力;另外還有個體無法抗拒無法回避的生存體驗,如生命的漂泊不定。更加可貴的是,庾信也通過《小園賦》表達人性死而不屈的堅強力量。
《歸田賦》篇幅短小,全文一共四小段,前三段情感已經有過起伏。第四段,張衡終于懂得用老莊哲學來武裝自己,坦然地面對生活。全文在這一昂揚的感情基調中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讓人回味無窮。張衡看清自己所處的社會后,將遵從于內心的想法付諸實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同樣是對現實不滿,想逃離官場,回歸田園安靜生活,張衡比庾信幸運得多。
結束語:
《小園賦》與《歸田賦》分別是庾信與張衡的代表賦篇之一。兩篇賦在描寫內容、表達情感和所用手法上均有相似之處。通過對兩篇賦的結構分析后,發現兩篇賦在整體的結構、行文構思上是類似的,即作者的情感訴說的方式類似。另外在文章細微之處,兩篇賦在文情曲折,反復訴說,描寫的詳略上也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兩篇賦的結構也并不是完全一樣,賦的開頭和結尾的具體形式是有所不同的。不論結構如何,兩篇賦結構的安排都體現著庾信與張衡細膩的情感和內心獨特的感受。
參考文獻:
[1]李英健,李克.隨園詩話:插圖本[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