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佳佳 胡靜怡 王艷 陳汝婕
摘要:輸液貼是臨床護士最常使用的護理工具之一,但其設計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全文總結了輸液貼發展史,和使用現狀,描述了白蜻蜓輸液貼的設計過程以及解決輸液貼現存問題的triz理論運用過程,概述了白蜻蜓輸液貼的設計優勢,討論了白蜻蜓輸液貼的發展前景,為臨床護士研究優化輸液貼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TRIZ理論;輸液貼;發展史
1輸液貼概述
1.1輸液貼的發展
輸液貼分為基材和粘合劑兩部分。輸液貼的發展也一直圍繞著這兩方面不斷展開。
粘合劑在日常生活和工業領域中是不可或缺的,例如電子儲能裝置或其他領域,因為他們實現兩種不同材料之間的界面粘合。然而與工業和消費產品中使用的粘合劑相比,用于醫療目的的粘合劑開發程度較低。市售醫用黏合劑可分為三類⑴使用殼聚糖,明膠,藻酸鹽和聚乙二醇的聚合物基醫用膠。⑵氫基丙烯酸酯衍生物和纖維蛋白原和含有纖維蛋白膠的凝血酶。每一類都有優點和缺點。大多數聚合物基膠是生物相容的,但他們的一些降解產物會引起皮膚刺激或組織炎癥反應。此外,差的機械性能和粘附性能是這一類的另一個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它們在水中的溶解性差。氫基丙烯酸酯膠可以強烈的粘附到組織上。但是由于其毒性降解副產物新基乙酸酯和甲醛引起的炎癥而具有局限性。纖維蛋白膠比氫基丙烯酸酯膠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他們與組織的結合力較弱,并存在從人血漿共體傳染的風險。因此在輸液貼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一下三個方面包括抗體液粘附性,可擴展性和材料安全性【】。關于輸液貼的基材主要關注一下四個方面包括材質的柔軟性,透氣性,堅韌性和生物安全性。
早時期醫療機構基本采用棉花覆蓋穿刺點再用布膠固定,現用輸液貼采取醫用膠布結合吸水墊固定針柄。
現國外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輸液貼材料和特殊輸液貼性能作用等方面。在2008年,一個由美國,英國,葡萄牙和瑞士的研究成員組成的聯盟已經開發出一種醫用膠帶,這種膠帶的形態類似于壁虎的腳,并且經過化學修飾可以粘合在濕組織上。它不僅可以生物降解,而且具有生物相容性并具有彈性。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學和日本國防醫學院的科學家研究出一種手術用的“納米薄膜”【】,它只有玻璃紙厚度的千分之一,能夠修補身體內部的傷口,之后它在體內溶解。這種透明的粘性薄膜是用一種從螃蟹殼中提取的物質以及一種海藻膠質制成的,它的厚度只有75納米。它具有極高的柔韌性,能在不用粘合劑的情況下黏附在器官之上,可避免不必要的組織粘連。
國內關于輸液貼的研究更多體現在對其無菌敷料的抗過敏、保暖、止血、抗感染等生物學功能的探索及輸液貼使用經驗的總結。遼寧省撫順市第二醫院的關瑩【】所研究的PE膜彈力透明醫用膠布對表淺動靜脈拔針后加壓止血,可有效的減少按壓時間,節省護士的工作時間,減輕護士工作量及保障患者安全。
1.2輸液貼的現狀
目前全國各大醫院輸液貼使用品牌,包裝雖各不相同,但輸液貼材料,規格,外形及使用方法均大同小異。現有的輸液貼有生產方便,價格低廉等優點,但在使用上具有明顯的不便,臨床護士常將其事先撕開貼在手上或袖子上,雖然使用方便但無法保證輸液貼的無菌,違反無菌原則。
市場上已有許多輸液貼相關專利,但實際在臨床上運用較少,生產成本高,需要另外購買機器生產或醫療垃圾增多等都是未能在臨床廣泛應用的原因。
2白蜻蜓輸液貼介紹
2.1白蜻蜓輸液貼設計理論
基于臨床輸液貼使用的現狀,筆者提出了傳統輸液貼存在的一些使用短板,并以triz理論為指導提出解決以上問題的辦法。
護士完成穿刺后,單手難以將膠布條與離型紙分離。根據triz理論中因果鏈的分析可以發現此問題的產生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①三條膠布條各自功能不同但彼此排列緊密導致分離困難,②離型紙不固定使得分離時膠布條與離型紙之間的張力較小不足以抵抗膠布條的粘性,③膠布條與離型紙形狀大小完全一致且臨床護士不留指甲難以將膠布條揭下。
分析輸液貼此系統內的資源利用情況可以發現子系統與超系統中均存在較多的資源,但可利用程度較低。而研究團隊于此系統內部發現其離型紙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離型紙的背面同樣可以用來承載膠布條。
結合因果鏈中的原因分析考察40個發明原理篩選出兩個有助于問題解決的原理:①分割原理之一“將一個物品分成相互獨立的部分”,據此可以將輸液貼中以長邊彼此接壤相連的三條膠布條分離成各自獨立的結構即:一條膠布條對應相同大小形狀的離型紙構成一條輸液貼,以避免造成問題的第一個因素。②預先作用原理中提及“預先安置物體,使其在第一時間發揮作用,避免時間的浪費”,為使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膠布條與離型紙快速分離而提出部分游離式(存在反折部分,不與膠布條完全相連)離型紙構想。
因此研究團隊將以上分析得出的設計要點進行組合,繪制且實化為一款特殊形狀的輸液貼,并在研究過程中為其取名為白蜻蜓輸液貼。
2.2白蜻蜓輸液貼的優勢:
①使用方便:人的大拇指常做對掌運動,而四指常做屈伸運動,傳統輸液貼的分離方法是利用了四指的屈伸運動,但由于手指長度的限制,單手分離時較困難,操作時間和難度增加。而白蜻蜓輸液貼利用了大拇指的對掌運動,消除了由于手指長度不夠或不夠靈活難以分離醫用膠布和離型紙的問題。
②外型美觀:本輸液貼外形形似白色的蜻蜓,外形較傳統輸液貼平薄的一張紙更生動且立體。
③減少資源浪費:本輸液貼較傳統輸液貼少一條75*15mm的離型紙,充分利用資源,減少生產成本及使用后的醫療垃圾。
3討論
輸液貼作為護士日常接觸最為密切的用品之一,也是白衣天使的翅膀,保護著患者的傷口不受病菌侵襲,因此其無菌性與操作規范性尤為重要。越來越多的患者在疾病來臨時甚至來臨前選擇及時就醫,而對于護士而言,此舉會使得靜脈穿刺工作量急劇增加。而隨著居民對醫療事業認知水平進一步的提高,醫院對院感控制進一步加強,不規范的護理操作終將被取締,然而隨著就醫人數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逐漸加大,而現有護理產品還有諸多不完善,使用時有很多不便。解決臨床上護理工作問題不僅需要大量臨床經驗,還需創新方法,而因為護理工作量巨大,護士無暇顧及創新發明,使得護理用具的發展較為緩慢,趕不上患者的需求。故符合無菌規范性且簡單易行能夠減少工作量的產品會進一步推廣。而對于護理用品的臨床研究不斷增加,護理工作呈現更加規范化,人性化的工作,不僅在于提高患者服務質量,保證患者生命安全上,也體現在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和成就感上。醫院對輸液貼的需求量非常大,新型輸液貼實屬醫療衛生工作必需品。供需鏈已經建立完成,產品使用已形成固有模式。故白蜻蜓輸液貼的產生以及推廣具有極廣大的市場以及可推行性。未來的輸液貼的市場必然會出現更多多元化的產品,其使用必將呈現增長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新型輸液貼會涌現出來,并更全面的發揮其保護穿刺點,固定頭皮針的作用也會有更多的輸液貼會考慮護士操作的方便性,促進臨床護理的發展。